孔雀的可能「孔雀在现实和理想珍贵的差距之间家庭凝聚抗争命运的安排」

时间:2023-06-27 01:11:51阅读:2460
在看过顾长卫的《孔雀》之后就一直回味,不知影片和诗歌谁阐释了谁。默默的《孔雀》是一则家庭凝聚抗争命运安排的故事,温情叙事的对立面来自每个人物冲破自身的渴求,存在于现实和理想珍贵的差距之间,呈现出此岸与…

在看过顾长卫的《孔雀》之后就一直回味,不知影片和诗歌谁阐释了谁。默默的《孔雀》是一则家庭凝聚抗争命运安排的故事,温情叙事的对立面来自每个人物冲破自身的渴求,存在于现实和理想珍贵的差距之间,呈现出此岸与彼岸鲜明的对比。全片深沉明朗的基调上,弥漫开来的悲剧韵味和彻骨的伤感,使得那些在宽厚的人伦厚爱间发酵的情愫,冷酷到真实却归于宁静的平淡。缓缓流动于《孔雀》之中的所谓的“怀旧”,能够用沉默的出生与死去,加上一些梦想的诞生与破灭来解释么?

《孔雀》在人物塑造中确认了自己的艺术坚持——寻找社会规则的“出轨者”。影片从弟弟的视点讲述姐姐、哥哥和自己的故事,不仅仅讲述了性格的悲剧,更在寻找那造成悲剧的不可见的社会规则——社会角色的认定规定了他们必须如此而不能如彼的走向,于是出现姐姐和弟弟这样的出轨者。

影片用57分钟的时长讲述第一个出轨者姐姐的故事:伞兵之梦开始于托儿所摔坏孩子的失误之后,漫不经心的姐姐其实在苛求着生命的亮色。小县城上空飞机的轰鸣,对于此时的她来说,不啻天籁福音,于是去偷家里的钱,借弟弟的钱,于是去打乒乓球联系偶像伞兵的感情,但是,最后在接送新兵的军车上,找不到她的身影。此后的叙述江河日下,消极中,她先是寻找精神上的寄托——自认落寞的文工团员“干爸”,后来匆匆地结婚,在长长的胡同里随着家人远送的目光奔赴并不寄寓希望的生活。57分钟时,姐姐的故事结束了。但是在其他两人的叙述组合段中又多次出现,时时提醒着青春的命运。姐姐回归到了自己曾经不齿的庸常岁月,再次结婚后,甚至连丈夫都不知道姓氏,只是那“孔雀的家乡”时时提醒着她永远的抗争理想。

在姐姐的段落中,一个幻觉的主观镜头引人注目:姐姐竟然在麦田里看到了身穿军装的自己,而其时她只不过是一个推着自行车的小镇女子。同样的主观镜头出现第二个出轨者弟弟的故事中:姐姐保留了吹玻璃瓶子的清闲工作,却与工友发生了争执。电视屏幕上,海军巡洋舰上青春明媚的水兵,被姐姐有意说成是自己的弟弟,以回应弟弟失踪的传言。悲愤的谎言中充满善意的虚荣,掩盖了她曾看到的图景:弟弟失学后,到郊区的养老院里做饭打杂。这还不算,当弟弟终于从深圳回来的时候,带来的却是不知来由的歌女。

此后,颓唐的弟弟游荡家乡街头,让歌女媳妇唱小曲养活着自己,用决绝的姿态对抗着社会的规则——生命力,出没在最没有生命力的地方,在空白的叙述空间内流浪,《孔雀》对于生命力势讴歌还是叹惋?弱智的哥哥却只有一次变形,是在给上学的弟弟送伞遭受弟弟不相认的冷落之后,他被女厕所悠扬的歌声吸引,“流氓”行径引发了雨水中的责打,拳脚相加中,泥泞包裹了全身,他硕大的身躯在拳脚下翻滚,展示着社会规则所不容的弱势群体的悲哀。

同样用了57分钟,导演在时长上强调着哥哥这个人物所附载的文化讯息:在家庭中,他得到最多的偏袒,在不断变幻的工作中他不断失误,被所有的人瞧不起,连爱情也是荒诞到冷酷,直至遭受了来自弟弟的毒害⋯⋯哥哥的故事场景设置很多,但只有他证明着几乎亘古不变的真理:遵照平凡普通的社会角色的规则,才能寻找到社会认可的幸福——谁更聪明?影片没有忘记理想的美好,却在反讽的叙述中暗示着世界曾经的荒诞。

于是,我们发现,这个独特到普通的家庭有它自己的伦理要求,要强、偏袒、遏制、虚荣与天伦至爱、社会尊严形成对立,推动情节向前发展。《孔雀》强调了家庭凝聚的重要而又展示了另一种形式的绝望,交还给观众一个所有成员聚居而分离,最终团聚在一起的家庭。作为结局,“最有出息”的弟弟失学流浪,娶到了带“拖油瓶”的下层歌女回到这个家;姐姐因为与小镇上的另一个出轨者果子要好背上骂名,想过平静的生活而不得,再婚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中过着隐忍的生活。这文本彰显着家庭的归宿意义,但更揭示着家庭控制从而也是社会控制对人的温情与扼杀。

对于影片中隐忍的父母来说,能聚拢自己的孩子是莫大的幸福,含辛茹苦的争取和偏袒,是拳拳之心;而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不断地摆脱这空间、这血缘、这约束的过程,却是本能的反应。在这里,社会以家庭的形式隐喻了生存竞争的意识形态,不断挣脱与不断回归的抗争,使得生命的颜色更加绚丽、更加真实。

家庭关系中竟然存在恶毒的念头和行动,则是《孔雀》一个颇引争议而十分勇敢的叙述段落。按照人性的逻辑,少年的成长一定是以克服对立面为代价的,但不幸这狭小的空间里,封闭的乡间使得弱智哥哥的存在不断让弟弟产生着耻辱感,于是兄弟相残。下毒一节虽然经过删减,但昏暗夏夜的谋杀行动还是发生了。是姐姐将毒药倒在地上,阻止了谋杀的发生,爸爸在门外无可奈何地窥见了全部事件,妈妈则在第二天在长廊吃饭时毒死哥哥喜欢的鹅,对事件进行了搬演。

接下来的戏处理得非常好,姐弟二人为了弥补毒害的歉疚,请哥哥吃包子,受宠若惊的哥哥一面不知所以,一面却震惊地发现了他的最爱,眼看着一只黄色的小鹅从纸盒中间婆娑站起来。生命的灿烂和人伦亲情瞬间绽放,消解了一切怨毒也照亮了全片。

《孔雀》让我们重新体会到那“艰辛得和美丽得都使人战栗”的生活,在中间,我们的70年代像孔雀一样绽放,却瑟瑟发抖。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