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的姐妹「孔雀里的欲望表达姐姐为伞轻率失贞弟弟偷画女生身体辍学」
电影《孔雀》是顾长卫的处女作,2005年上映,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了银熊奖,仅次于最高奖项金熊奖,可惜的是在国内上映时票房惨淡。时隔16年,当我再次细品这部电影时,却被这部电影深深地迷住。
电影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有的只是朴素淡雅的表达,普通又细腻的表达艺术,一度让观影的我融入电影,仿佛电影不是在讲高卫国、高卫红和高卫强的故事,而是在讲述你我的故事。
姐姐似乎是影片的主人公,她浪漫、热烈、纯真,为了追求理想不顾一切,却总是被现实碰得头破血流。影片开始时便是一家五口人,挤在紧巴巴的过道里吃饭的情景,而后便是高卫红忘情地拉着手风琴,身后的开水壶烧开了很长时间,她依然不管不顾。
手风琴是她的爱好,也是她的追求,高卫红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理想中去,尽管这理想并不一定是最适合她的,甚至是无法实现的,但是这种欲望意识始终伴随她左右,尤其是在后面的跳伞中。
父母托人找关系,找到了一份托儿所的工作,这在当时来看已经是个不错的工作了,但并不是高卫红喜欢的工作,结果失守伤了小孩,只能被辞去工作。之后,高卫红便疯狂地喜欢上了跳伞,她想参军,成为一名跳伞军人。
这种欲望让高卫红奋不顾身,不惜偷了妈妈的钱,还从弟弟那里"借"了钱,买了烟酒,只为了拉拢负责征兵的同志。可是,当她带着礼物前来时,却发现这位同志同另一对姐妹正玩得开心。为了妹妹能当上兵,姐姐竭力拉拢他,结果高卫红最终未能如愿。
其实,影片中看似平淡无奇,但实际上谁又没有欲望呢?影片的最后我们才知道,这位姐姐为了能让妹妹实现心愿,不惜嫁给了这位同志。而高卫红,还一直认为这位同志对自己有意思。影片并未对当时的背景有过多的交代,但那个时候,当兵是无比光荣而体面的一份工作,也是许多人心中的理想,只是这理想的实现,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事。
虽然没有当上伞兵,但却并未磨灭高卫红的理想,她自己用缝纫机做了一个降落伞,绑在自行车的后面,在闹市街头上恣意骑行,成为影片中的一个活泼跳跃的音符。
通过这种方式,高卫红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表达了自己的诉求。然而,高卫红对于理想追求的欲望,却被现实无情地击溃。对于高卫红的行为,母亲的反应异常激烈,在后面追赶女儿与降落伞,并与女儿同时摔倒在地上。回到家中,父母还把女儿当作神经病一样打针治疗,让高卫红痛苦不已。
后来,降落伞被流氓果子捡到,有意调戏高卫红的果子,挑衅地让高卫红到小树林里去找他拿。在树林里,为了要回降落伞,高卫红脱下了裤子,这个举动让果子也吓了一跳。看似荒唐的举动,却证明了高卫红对于理想的渴望,这里的降落伞并不是普通的降落伞,而是高卫红的理想,也寄托了高卫红莫名的情愫。
后来高卫红遇到一位拉手风琴的叔叔,这位叔叔同自己的父亲年龄差不多,甚至还要大。高卫红敬佩这位叔叔,而且她还拉着自己的弟弟,同这位叔叔一同交往,并认他作干爸,在干爸这里找到了所谓的父爱。
也许高卫红是真的把这位叔叔当作父亲一般看待,但是别人可不这样看。后来干爸不堪流言蜚语自尽,他的家人找上门来,将正在工作中的高卫红一顿殴打,然后扬长而去。
在这段故事情节里,有两个细节值得品味,第一个细节是在高卫红拉手风琴,干爸在跳舞时,跳舞的动作是一直在镜子里的,包括高卫红拉手风琴,也是在镜子里。此时镜子的父女俩是如此开心,直到有外人推门,干爸的舞蹈才戛然而止。
为何要在镜子里表现这两个人呢?俗话说镜中花、水中月,在镜子里表现,一方面是说明这原本就是场虚幻的梦,另一方面也说明,这镜中的二人才是本我,才是真正的自我。也许,这正是高卫红一直追求的境界,一直未曾放弃的本我欲望,这欲望与物质、爱欲都没有关系,只是一个纯粹的自己。当然,这种欲望还是在现实的权威下,随着干爸的自尽而烟消云散。
第二个细节是在高卫红洗瓶子的厂子里,这是高卫红最讨厌却又不得不从事的一个工作。在这里,干爸的家人找上门来,厂子的负责人只是例行程序般地向高卫红说了一声,然后干爸的家人,一男一女,冲上前来,扭住高卫红一顿猛打,而高卫红周围的同事,非常默契地闪到一边。
等打人者走了,高卫红起来后依然来到台子前刷瓶子,而周围的同事也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似的,也回到自己的岗位上正常的工作。我们前面说过,影片虽然没有交代背景,但大体是70到90年代的中国,当时的情况,当时的人心,仅仅从这一件小事上就可以看出来了。而高卫红的理想,高卫红的欲望,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总是感到力不从心,经常被碾压。
影片到这里,我们已经觉得高卫红的命运十分坎坷了,可这还不够。为了摆脱当前的工作,高卫红嫁给了自己并不是非常喜欢的驾驶员小王,只因为小王给领导开车。高卫红在嫁给小王前,也明确提出让小王帮自己换一个工作。
最后,高卫红如愿以偿,小王帮她换了一份工作,她嫁给了小王。这份工作十分有意思,是制造玻璃器皿的,玻璃器皿其实还是象征着高卫红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只是按照高卫红的性格,她和小王注定无法走到最后,没过多久,高卫红和小王离婚了。
影片接下来的主角是哥哥高卫国,一个脑子患过毛病、有些痴呆的男子。也许正是因为这个病,父母对高卫国的疼爱和照顾更多一些,却激起了弟弟和妹妹的不满乃至仇恨。高卫国的角色,更多的象征着对现实的欲望。
与高卫红截然相反,高卫国本身能力有限,他更注重实际欲望的满足。比如在过年的时候分糖果,物质贫乏的年代,糖果对于孩子们的诱惑是极大的,妈妈本身分给哥哥高卫国的糖果就比别人要多,还要高卫红和高卫强姐弟俩每个人再拿出五块给高卫国,身为哥哥,高卫国一直盯着妹妹和弟弟手中的糖果,拿到糖果后丝毫没有感谢的意思,还剥开自己的糖果给喜欢的鹅吃。
这些糖果代表着物质,如同高卫国身上的肥肉,都是物质和欲望的象征,也是高卫国始终追求的。在面粉厂,为了多挣一根烟,高卫国不遗余力地干着苦力。在澡堂洗澡的时候,高卫国享受着弟弟的服务。
在澡堂,张喜子表面上要给高卫国点烟,实际上烟里却藏着鞭炮,结果高卫国被炸得口吐白沫,弟弟高卫强只穿着裤头,在大冬天跑着寻找爸爸。高卫国被人戏弄后,妹妹高卫红不惜牺牲肉体,让流氓果子帮助哥哥高卫国复仇,把张喜子痛扁一顿,高卫国却买了烧鸡给张喜子赔罪,睡也不得罪。转眼又是夏天,高卫国在冷冻厂工作,因为脑子不好使,把还在冷库里工作的同事锁在里面,又丢掉了一份工作。
不过,就是这样一位看似痴痴傻傻、只关注现实欲望的人,也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妹妹高卫红的影子,那就是喜欢肉感美丽的陶美玲,甚至拿着一把向日葵花,在陶美玲的厂子门口等待着女神出来。结果可想而知,高卫国被陶美玲和她男友张喜子奚落一番,不得不再次回到现实。
后来,高卫国与一位跛脚的农村姑娘金枝相亲,因为不满意姑娘的容貌,刚见面就打在一起,但后来还是与金枝结婚了。金枝同意嫁给高卫国,但是提出条件,要分出来独自居住,还要高卫国的父母给他们一笔资金,做点小生意。
没想到,看起来痴呆的高卫国,不仅能够满足现实欲望,也有着象征界的智慧。他与金枝将自己的小本生意,也就是砂锅小吃,经营得有声有色,生活条件也逐渐改善。其实,高卫国有痴呆的一面,但也有狡黠的一面,比如她为了让妈妈向陶美玲提亲,说话很高明,说妈妈会被人瞧不起,瞧不起的原因便是自己找不到媳妇。
再者,当张喜子向高卫国借钱的时候,高卫国同意了,还顺便问了一句张喜子为何没有同陶美玲结婚,张喜子的理由是陶美玲中看不中用,不能生育。回家后,高卫国翻出一个大箱子,当第二天他把纸箱子交给张喜子的时候,观众不禁叫绝,原来这里面都是当年高卫国被张喜子他们戏耍时留下的烟,高卫国说让张喜子卖了换钱,实际上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样高明的手段,像是脑子痴呆的人做出来的吗?
影片最后讲的是弟弟高卫强的故事,是个最悲催的角色。哥哥因为身体的原因受到父母的关注比较多,姐姐高卫红则因为热烈地追求理想,经常会成为父母的焦点,而自己夹在其中,备受冷漠,因此所谓的自尊心极强。
下雨天,当傻哥哥高卫国给自己送伞时,弟弟感觉面子上挂不住,坚决不承认是自己的哥哥。当哥哥被女生在厕所的歌声吸引时,情不自禁走到女生厕所门口,却被女生当作流氓,遭到同学的殴打。为了证明他不是自己的哥哥,高卫强拿起雨伞,直接插向哥哥的大腿。
不仅如此,高卫强还找到果子,让果子假扮警察到教室里送伞,高卫强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可是这样的事情怎么会瞒得住,同学们很快知道了高卫强的事情,在他桌洞里放满了垃圾戏弄他,漂亮的女同桌只是帮助打扫了一下,高卫强心里想多了,放学后一直狂追骑着自行车的同桌。
女同桌对高卫强自然是没有意思的,停下车后把高卫强狠狠地嘲笑了一番,临走还抛下句"小骗子",让高卫强的内心受到极大的伤害,性格上更加内向抑郁,还偷偷地画了女同桌的身体,是全裸的素描,被父亲发现了。
父亲对高卫强奚落加训斥,甚至打开房门对外大喊"我家里出了一个流氓"。面对父亲的做法,高卫强彻底放弃了自己,辍学后偷偷溜走外出打工,多年杳无音讯,直到后来带着一个漂亮的女人张丽娜和女人的孩子回到家中,却靠着吃软饭过日子。在和张丽娜一次房事过后,高卫强说让张丽娜养着自己,把身体养得好好的,可以给张丽娜带来更多的欢乐。
其实,这时候的高卫强,已经彻底沦为女人满足欲望生物意义上的菲勒斯,在成长过程中欲望没有得到合理的表达,结果被压抑成无比怯懦和自卑的一个人。或许,也是在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对父母的不满,可是却走向了极端。
高卫强受到的伤害,不仅来自父亲,其实也来自姐姐。原本,高卫强与高卫红姐弟俩感情很好,主要是因为父母对哥哥高卫国的偏爱,导致红、强姐弟俩有着共同的感受,在很多事情上两个人的立场是一致的。
比如当姐姐想当伞兵,在准备给军官送礼时,弟弟拿出自己的家底两元钱送给姐姐,在姐姐与干爸交往时,弟弟也跟随其中。在弟弟对哥哥的意见到达不满时,弟弟偷偷拿出鼠药放在哥哥水杯里,姐姐也非常默契地配合。幸好这一幕被妈妈发现,要不然哥哥高卫国就要死于非命了。
可是弟弟后来发现,自己经常被姐姐利用,比如姐姐想买《性知识手册》,在那个年代敢买这种书的人不仅少,而且很害羞。姐姐不敢买,却让弟弟去买。与干爸的交往,弟弟也是姐姐用来遮挡流言蜚语的挡箭牌。最后弟弟对姐姐的感情也淡漠了,哀莫大于心死,"想一觉醒来就是60岁了"。
结尾处,姐弟三人与爱人、孩子去动物园看孔雀,冷冷清清的环境,积雪,树木凋零。姐姐高卫红显然嫁给了来自大西南的一个男人,因为她给孩子说爸爸的家乡到处都是孔雀,看不到开屏也没关系。哥哥高卫国显然条件不错,和妻子金枝穿着华丽,还说不开屏没事,等以后自己建个动物园养孔雀。弟弟高卫强依然是漠不关心,态度冷淡。
等到三人走后,孔雀却开屏了,绽放得如此艳丽,与凄冷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人说,每个人都生活在笼子里,都把对方视为笼子里的孔雀,在欣赏别人的时候也被别人欣赏。可是在我看来,孔雀开屏是梦想,是欲望,不管别人有没有注意过,这欲望都曾经发生过,这美好曾经出现过,影片中高卫国有过追求陶美玲的梦想,姐姐高卫红有过追求伞兵梦的梦想,弟弟高卫强有过追求美女同桌的梦想。尽管在当时的背景下,有些欲望没有得到合理的表达和引导,却在生命中尽情地绽放过。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