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电影票多少钱一张「60块钱包场的阿凡达2救不了西安的电影院」
两周前,《阿凡达2》正式上映,朋友圈里电影院的朋友们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广告招展、人山人海。不管对于业内人士还是电影观众来说,都算是提振市场的强心针。
然而电影相对高昂的票价、相对疲软的剧情,外加新冠感染过峰,使得这一“针”的效果远没有达到预期。
不仅非热门场次的票价有所回落,一些周内的冷门场次还能达成包场的效果。
看似这场影史“滑铁卢”有很多客观原因,但是就算《阿凡达2》票房大卖,它也无法重现第一部的辉煌,更救不了眼下的电影院。
1
首先是《阿凡达2》电影本身的问题,特效虽然顶级,镜头华丽且富有诗意,但整体技术不再“跨时代”。(以下为个人观影体验,不涉及剧透)
抛开技术的“滤镜”,故事本身相比第一部显得经不起推敲琢磨。
拒绝盗摄,本照片拍摄于影片结尾
明明人类的科技水平已经达到了星际殖民的程度,可人文社科水平却还停留在18世纪英国殖民印度的阶段。其故事内核依旧是美国人非常迷恋的“高贵的野蛮人”概念,通篇都是“原始人”心灵纯净精神高洁,而工业文明的发达是对人类的堕落与腐化。
其中关于环保、家庭观念的说教,面对殖民者傲慢的“忏悔”,恍惚间让我想起了近些年的春晚,原来阿凡达也会“全家一起吃饺砸~!”
最近阿凡达的票价已经有所降低,平心而论,电影中不少科幻创意可圈可点,关于“人”与自然也有着相当篇幅的刻画,趁着人少去“包场”这部环保 旅游的大片肯定是不亏的。
相比起第一部,《阿凡达2》拥有很大的技术进步,只可惜“时代变了,大人”。
来源:新浪娱乐
2
2009年年底,阿凡达全球上映,国内往后推了大半个月,定档了在2010年的1月4日。
提前半年,各路媒体已经对《阿凡达》的宣传铺天盖地,而国内外上映时间相差的十几天内,宣发更是到达了“身临其境、触手可及、堪比春运、影史的里程碑、荧幕上的奇观...”然而这些都是和“3D”绑定的。
从当年的三秦都市报的一篇报道就能窥知一二:《阿凡达》上映,高档影院场场爆满中小影院难抵冷清。
可见2010的西安,拥有3D放映条件的已经是高端影院,至于全国只有12家的商业IMAX荧幕,大多数人此前更是没听说过。
还记得当年电视报道,富哥一张机票飞到东莞,就为一睹《阿凡达》的完全体。对于还在上高中的我来说,其瑰丽的特效,真是小刀拉屁股——开眼了,身边同学三刷五刷的也不在少数。
来源:《阿凡达》片段
阿凡达上映的时候,西安拥有3d屏幕的影院也不多,其中一些影院还是在《阿凡达》上映之前紧急升级的。
据中影集团2010年的调查统计,在《阿凡达》上映前夕,全国的3D银幕暴增了100块,增幅达到20%,全国3D银幕总数达到了700多块。
作为很多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3D电影,《阿凡达》几乎以一己之力,不仅挽救了垃圾3D电影的糟糕印象,还将3D电影与大片画上了等号。同时引出了国内电影市场近10年的辉煌时刻,这也是电影院如此看重《阿凡达2》的原因。
3
《阿凡达》初上映时,网上有人说西安IMAX影院至少还得4、5年,结果2011年的7月,西北首家IMAX影院就入驻西安。同时国内电影院屏幕数量也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且基本上都是票价更贵的3D荧幕。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同理,“世上本没有那么多3D电影,3D屏幕多了什么电影都变成3D的了”。
这十余年来,能让我记忆犹新的的3D电影两只手都数得过来。大量的“伪3D”让这一技术堕落成骗钱的工具。
据了解,国内主流的3D转制作品,成本只需要500万人民币,但每张3D电影票能比2D多卖十几块钱,更高的票房=更高的分成,可以说除了观众多掏钱享受差体验之外,“伪3D”让所有人挣的盆满钵满。
就拿去年的《007:无暇赴死》和《沙丘》来说,原本电影使用的是IMAX 2D模式拍摄,国内3D票房却占了75%。当时在公司附近,甚至找不到黄金时段的2D场次。
观众买3D票是为了看《阿凡达》,结果却被“伪3D”给晃吐了,真是大伙拿电影当消遣,行业拿消费者当凯子。
早在2016年底,我国就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电影银幕数量最多的国家。成本相当于一个小型影院的IMAX影厅也不再是什么稀罕玩意。虽然数量登顶,但同期影院的上座率却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
在资本涌入荧幕数量飙涨的过程中,影院房租、物业、人工等成本也在一直增加,西安的热门商圈,几百米内三、四家电影院成为常态。彼时的影院增速已经超过票房收入的增长。2018年,第一波倒闭潮来临。
当年8-10月,未有票房入账的影院高达2100家,占全国影院总数1/5,全年闭店300余家,几乎每天都有电影院在关门。
也就是说,在2020年之前,影院行业本身已经有倒悬之危,而疫情则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杠铃。
4
除了电影院过于饱和之外,眼下最大的问题在于好电影太少了。
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当下,投资方的选择也更加谨慎,资金一股脑地涌向能够稳定赚钱的项目。比如《长津湖》片尾十几个投资方,估计没点关系都挤不进去;《李焕英》火了,之后一扎堆出品的流水线“仿品”。这使得近两年国产电影题材趋于单一化。
来源:官方庆祝海报
另一方面,国外电影无论质还是量,也都有一定程度的下滑,外加一些明显在咱们红线蹦迪的行为,以及国内分级制度的缺失,使得外国影片引入的速度也大大放缓。
同时,面对疫情的冲击,反复歇业的电影院开始抬升票价回本。这使得看电影变成了特定时间(如新年档)或特定影片(如阿凡达2)的非日常消费。
///
中国的电影院想要活,需要的不是某一剂强心针,而是整个电影行业上游的发力。
我们需要打开科幻大门的《流浪地球》、需要卖座的主旋律商业大片《长津湖、战狼2》、需要现实题材的《我不是药神》,需要能看到犯罪悬疑的《暴裂无声》、需要看到《夏洛特烦恼》的合家欢喜剧,需要非遗《让子弹飞》,也需要《Hello树先生》...
进口大片、小众文艺、奇幻冒险、浪漫爱情...当走进电影院的人拥有更多的选择,才能将看电影拉回“日常”。
单一部《阿凡达2》救不了电影院,只有更多的好电影才可以。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