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获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一部让马云三刷的奥斯卡最佳影片」

时间:2023-06-25 18:59:32阅读:154
绿皮书(Green Book),成功入围了 91 届奥斯卡 5 项提名并最终斩获最佳影片。这部电影以60年代的美国黑人平权运动为大背景,讲述了一名黑人钢琴家与一位白人司机自纽约一路南下巡演的故事。本片采用了单一时间线的…

绿皮书(Green Book),成功入围了 91 届奥斯卡 5 项提名并最终斩获最佳影片。这部电影以60年代的美国黑人平权运动为大背景,讲述了一名黑人钢琴家与一位白人司机自纽约一路南下巡演的故事。本片采用了单一时间线的叙事结构,脉络清晰舒展,情节温柔细腻,透过荧幕中一个个笑中带泪的剧情冲突,润物细无声般的触碰着旁观者柔软的内心。马云曾在《绿皮书》的中国内地观影礼上分享说:“这是我的第三刷,可能还会看好几遍。《绿皮书》让我看到了很多希望,看到了社会的温暖。” 是的,《绿皮书》之所以能在豆瓣评分保持 8.9 的高分,正是因为它背后传递的那份温暖和希望,让每个观影者都感受到了那缕由内而外发出的光亮。

有时候相遇是因为缘分,有时候相遇仅仅是因为各取所需。

故事开始于 1962 年的美国纽约,男主托尼・维勒朗格是一名来自布朗克斯区的意大利裔白人,在科帕俱乐部担任接待员(兼任保安以及老板的司机)。三十几岁的年纪,精力充沛,孔武有力,当面对普通社会混混时手起拳落,用最简单的方式替老板解决问题,而面对黑帮大佬时则是心思活络,用出入意料的方式向大佬巧献殷勤。自小混迹于街头托尼自诩最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管你三教九流,黑白两道,他都能口吐莲花,见招拆招。看上去一副混不吝模样的托尼,对于生活责任和个人底线却是了然于心。因为科帕俱乐部需要装修,面对 2 个月的工作空档期,托尼一方面接受了来自黑人钢琴家唐・雪利的面试邀请(他曾经因为妻子请来家的黑人维修工喝了杯水,就悄悄把黑人用过的水杯扔到了垃圾桶),另一方面婉拒了来自同一街区的社会大哥怂恿他入伙的提议。同时,粗中有细的他还偷偷典当了自己心爱的手表以备家中不时之需。简单的几个细节,让我们看到了托尼身上爱家人、有担当,知分寸的性格特质。

在托尼急需一份短工维持一家人生计的时候,另一位男主唐・雪利闪亮登场。作为一位天赋异禀的黑人钢琴家,他同时获得了心理学、声乐学和礼仪艺术博士学位。毫无疑问,如果不考虑肤色,唐・雪利无论在哪个方面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精英的典型代表:无可挑剔的教育背景、受人追捧的艺术天赋、令人羡慕的财富收入……然而,黑人的肤色在那个时代承载了太多特殊的含义,种族歧视这把利剑无时无刻不悬挂在每一位黑人头顶之上,哪怕你才华横溢,堆金积玉。所以,当唐・雪利在准备自己的南方音乐巡演时,他的唱片公司不得不为其招募一个能够帮助他圆满完成巡演的助手(司机兼保镖)。虽然托尼在面试时严词拒绝了唐・雪利对助手提出的端茶倒水,熨衣擦鞋的要求,但养家的责任让他愿意为了不错的薪水接受为黑人一路保驾护航。最后,打动唐・雪利的一方面是因为托尼在社会大熔炉练就的那身看似与生俱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看中了托尼在家庭角色中表现出来的爱和担当。就这样,两位人生轨迹看似永远不可能相会的两个人因为各自的需要开始一路南下,驾车同行。

生活中充满了格格不入,真正的相交不在于各退一步,而是各扶一步。

轿车中性格迥异的两位男主一开始便陷入了话不投机的尴尬。驾车的托尼一路烟不离手,话不停口,后排的唐则受不了托尼的烟味和滔滔不绝。公事公办的唐一面告诉托尼旅途中的注意事项(每次演奏前需要确保弹奏的是施坦威钢琴,每天入住的房间需要有一瓶顺风威士忌),一面让托尼掐掉烟,并保持安静,专心开车。在匹兹堡的第一场演出前,唐告诉托尼在参加上流社会的宴会时要注意措辞的优雅和腔调,并建议他把名字简化为托尼・维勒,以方便别人发音。托尼一脸不屑的拒绝了唐的建议,坚持“我就是我”的烟火本色。并在随后前往印第安纳的路上,与唐针对自己托尼・利普的绰号进行了义正言辞的辩论,坚称“bullshit artist not lier”,因为自己从不骗人。两个人一路小磕小绊,不经意间在汉诺威(印第安纳州)迎来了来自外部的第一次挑战。托尼在彩排时发现钢琴不是施坦威钢琴,并且上面堆满了垃圾,而负责剧场准备工作的白人小哥脸上写满了对黑人的不屑和鄙夷,一副拒不配合,幸灾乐祸的姿态。托尼面对对方的挑衅,拿出人狠话不多的社会作派,用一记响亮的掌掴教白人小哥如何做人,保证了演出的顺利进行。

汉诺威风波之后,两人关系开始有了些微妙的变化,一路的话题也不再争锋相对,咄咄逼人。在托尼的影响下,唐开始谈起自己的家人,并第一次用手吃起了肯德基炸鸡。与此同时,唐无与伦比的演奏也让托尼对这名黑人音乐家心生敬佩。在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维尔,唐因为独自去酒吧被当地白人群殴,托尼在危急关头凭借自己的冷静和机敏掩护唐全身而退。在随后的演出中,唐并未受到之前群殴事件的影响,用一场畅快淋漓的表演赢得了台上台下满堂喝采。托尼与唐在一段对话中曾经说过:“不管做什么,都要倾尽全力。工作就工作,大笑就大笑,吃东西时,就当是吃最后一顿。”两位男主在路易斯维尔分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阐述了这句话背后的深意,原本格格不入的两个灵魂似乎也看到了相交的可能。

成年人的世界里,本就没有容易二字,但真正让他耿耿于怀的,是思之无果,寻之不得的身份认同。

二人继续南下,当他们因为汽车抛锚短暂停靠在爱荷华的田间路旁,田野中一群辛勤劳作的黑人纷纷停下了手中的活计,像看见外星人一样看着衣着考究的唐・雪利优雅的站立在崭新的凯迪拉克旁边,白人托尼则忙前忙后为炸锅的水箱降温。田间的黑人们脸上写满了疑惑和不可思议,路边的唐则是一脸肃然的看着这些相同肤色的同胞,眉头微锁。一旁的托尼最后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田野,又看了一眼唐,似乎想说点什么,最终未发一言。这短短几帧画面没有一句台词,却用无声暗示着剧情即将进入新的高度。

伴随着两人的熟络,唐开始帮助托尼给家中爱人用莎士比亚般的语言写信,托尼也开始慢慢了解唐放弃留在北方公园大道的派对(可以拿到三倍于南方巡演的演出费),毅然选择直面南方随处可见的傲慢和偏见背后的原因。在北卡罗来纳州,西装店拒绝黑人试衣,教会因为看到黑人与白人同在泳池而报警,警察自然少不了对唐各种羞辱。当托尼通过给两位警官“捐赠”西装换回唐的自由,遭到了唐严厉的斥责,认为他不应该放弃原则,使用不光彩的手段与警察和解。第二天,唐因为担心托尼因为之前的斥责选择放弃这份工作,提出了给托尼加薪。而托尼则安慰他说自己不会退出,也不会接受加薪(而是信守之前约定的薪酬),唐终于放下了心中那份精英分子的骄傲,真诚的对托尼说:sorry about last night.

故事的高潮在一个大雨倾盆的夜晚来临,在阿肯色州的日落镇,两个白人警察截停了因为迷路而误入小镇的托尼和唐。因为这里晚上不允许黑人出入,在沟通过程中,托尼因为无法忍受白人警察对黑人不可理喻的傲慢,一拳将自己和唐送进了拘留室。为了不错过后面的演出,唐不得不通过与司法部长博比・肯尼迪的私人关系才得以走出日落镇。在路上,两人因为身份归属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吵。托尼认为自己比唐更像黑人,因为唐对他的同胞一点儿都不了解,不知道他们吃什么,怎么讲话,如何生活。托尼调侃唐住在城堡里,环游世界为富人奉上音乐会,而自己住在街边,每天为生计奔波,所以,自己的世界比唐的世界要黑的多。面对托尼的指责,唐・雪利卸下了自己心中的防备,几近咆哮般说出了影片中最发人深省的一段独白:

我一个人住在城堡里,富有的白人让我为他们弹琴,因为这让他们感到高雅;

当我走下那个舞台,对于他们来说我又变回了一个老黑,因为这就是他们真正的文化;

我独自受苦,因为我不被自己的同胞接受,因为我并不像他们;

所以如果我不够黑,我不够白,不够男人,那么告诉我,我到底是谁!

痛苦是一种情绪,和解则是一种勇气,我们真正的挑战在于让自己与世界和解。

转眼间,巡演来到了最后一站——伯明翰(阿拉巴马州),经历了日落镇的灵魂拷问,当主办方拒绝唐进入餐厅与白人一起用餐时,他没有像以往一样选择息事宁人,在托尼的支持下,强硬的取消了演出。两个人随后来到了面向黑人开放的橘鸟酒吧,在这里,唐即兴上台,用他天才般的演奏征服了在场的黑人观众,也重新拾回了属于自己的那份简单的快乐。

影片最后,为了让托尼能够赶上家庭的圣诞聚会,唐冒着暴风雪一路将托尼送回家。虽然一开始唐拒绝了托尼的圣诞邀请,但最终唐还是站到了托尼面前,两个人相拥而笑。笑容的背后,写满了感激和释怀,像极了村上春树曾经写下的文字:

我们领教了世界是何等凶顽,同时又得知世界也可以变得温存和美好。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