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和我握过手你看乡亲们笑得多灿烂
——回访河北正定县塔元庄村干部群众
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十分重要,只要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都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就会很有力量,我们国家就会很有力量,我们人民就会很有力量,党的执政基础就能坚如磐石。
天刚蒙蒙亮,河北正定县塔元庄村的向往大道上已是热闹的劳动场面,村里的党员干部每天清晨都带着大伙儿一起打扫街道。
“这些年,全村干部群众都铆足了劲儿,就是要把塔元庄建得好些、再好些!”尹计平说。
“俺们村发展的每一步都跟落实总书记的指示分不开”
一段跨越30多年的牵挂,把人民的领袖和冀中平原上这个普通的小村庄紧紧连在了一起。
从解决温饱战胜贫困,到圆梦小康、推进乡村振兴,塔元庄村成为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也印证着“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辩证法。
“回过头来看,俺们村发展的每一步都跟落实总书记的指示分不开。”尹计平感慨。
“俺们村很幸运,总书记当年出政策前摸情况、出政策后看落实都要搞调研,塔元庄是一个点。”赵桂林说,“这么多年,总书记一直牵挂着俺们,到中央工作后还回来看望俺们,这份情,塔元庄的乡亲深深地记在心上。”
“总书记把正定的县情摸透了,把农村的事琢磨透了,又能从全局看问题,非常具有战略眼光。总书记当时提出的设想都实现了,提出的要求到现在都还管用!”尹计平说,“如今,我们的产品不仅供应石家庄,还销往了北京,融入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更瞄准了全国市场!”
“有公心就能守公正,自然就团结,干事就能成”
塔元庄村老年活动中心,几张桌子拼成的长条桌,围着各式的椅子板凳,一切还是当年的陈设。墙上那张座谈会的大照片里,坐在最远处,伸着头、笑得最灿烂的,是村小学教师杜娟。
“总书记和每个人都握了手,总书记的手很温厚,让人感觉到关怀和力量。”杜娟幸福地回忆起2013年7月11日座谈会的场景,“总书记微笑着回忆往事,一下子把大家拉回到30年前在正定工作的那段时光。”杜娟说,“我的笑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没有总书记的关心,没有党的好政策,哪有今天的塔元庄!”
沿着向往大道往里走,在新民居楼房坐电梯上四楼,来到了李彩芳家。
李彩芳兴奋地说,那是个下雨天,她正在家收拾家务,听到敲门声,心想:“下着雨呢,谁来串门?”
“跟做梦一样,谁能想到哩!”李彩芳说。
李彩芳告诉总书记,全村免费住上了电梯楼房不说,物业费、水费、暖气费还全免。李彩芳的母亲黄菊梅跟总书记说:“可幸福呢!做梦都没想到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客厅墙上,挂着黄菊梅老人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大幅十字绣“花开富贵”。老人说:“多少年不拿针了,可是赶上这么好的生活,就想着让它变得更美!”
李彩芳说,自己在村里做保洁,一个月挣2000多元;丈夫做电焊工每个月挣4000多元;村里每人每年还发2000元钱;家里60岁以上老人,享受每月600元的养老金福利,每年免费体检。“村里每周发一次蔬菜、每月供给米面油、老人每半个月发一次鸡蛋,过年置办年货都不用自己多费心!”
村委会大楼走廊的墙上贴着一张“承诺单”。每年年初,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开会,商定村里一年的发展目标,都是关系村子发展和村民利益的具体事,村两委成员认领、承诺、张贴上墙,接受村民监督。
“总书记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作为党的基层干部,心里要有群众,凡事要凭着一个‘公’字,有公心就能守公正,自然就团结,干事就能成。”尹计平说。
全村干部群众齐努力,将图纸一点点“填满”,将其变成美好的现实
走进塔元庄新建成的智慧农场,自动控温控湿系统、立体无土栽培、鱼菜共生栽植,让人耳目一新。这个农场,集科研、文化、旅游、康养、研学等产业形态于一体,努力实现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这成为塔元庄村发展的规划图、作战图,全村干部群众齐努力,将图纸一点点“填满”,将其变成美好的现实。
农业产业化。蔬菜厂、豆芽厂、豆腐厂接连建成;集农业生产、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科技示范园开门迎客;200余户村民入股成立了丰禾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塔元庄”牌商标,大米、面粉、牛蒡酒等农产品销往全国。
养老市场化。投资150万元建设养老服务中心,配备健身广场、卫生诊所、超市、多功能娱乐厅等设施,构建居家养老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旅游规范化。依托正定古城、滹沱河两岸景观,发展融红色文化、休闲娱乐、乡村民俗等为一体的乡村游。2020年,接待游客50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00多万元。
500多户、2000多口人的塔元庄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3年的530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28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也翻了两番,达到3万余元。塔元庄如今引进了战略合作企业,正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你看,乡亲们笑得多灿烂!”尹计平指着村委会墙上村里的全家福说。全村男女老少三年合一次影,2013年至今,拍了3张全家福,一张比一张兴旺,一张比一张鲜亮,一张比一张精神。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