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前苏联影片「早期苏联电影在中国屡遭禁映引进美国电影却多达1896部」
电影《血,总是热的》(1983)中国版海报
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曾掀起批判“十年动乱”的极左文艺路线,批判“四人帮”把文艺仅仅当作阶级斗争的工具。
但是,有的人因此而离开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根本否认文艺的阶级斗争功用,认为文艺的功能就是纯粹的审美,谁要是把文艺与阶级斗争,与政治联系起来,就是对文艺纯洁性的亵读,这就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电影《黑炮事件》(1986)中国版海报
文艺的主要功能固然是审美,但是如何利用这种功能,是不是把它与阶级斗争联系起来是不是注入政治的内涵,这却不是文艺本身所能决定的,而要看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需要。
20世纪30年代围绕着苏联影片在中国上映所展开的一系列斗争,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电影《列宁在一九一八》(1939)中国放映版海报
20世纪30年代初,迫于国际形势和国内人民的压力,国民党政府与苏联恢复了外交关系。
苏联影片虽然还受到许多限制,但毕竟可以公开上映了。这受到了中国广大观众的欢迎,因为人们可以从苏联影片中了解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生活,看到自己的未来和希望。
当时又是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人们也渴望从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独立自强的国家吸取精神力量。
电影《傀儡》(1934)苏联版海报
因此,每当苏联影片上映,观众踊跃,气氛热烈。
在电影院里,观众往往随着影片的内容或高潮,高唱爱国歌曲,高呼爱国口号。
1937年苏联纪录片《今日苏联》和故事片《血花》(即《三个女朋友》)在北平上映时,情况就是如此。
但是,这都引起了外国势力的仇视,他们千方百计地反对、阻挠苏联影片在中国上映。
电影《傀儡》(1934)剧照,瓦伦蒂娜·托卡斯卡娅Valentina Tokarskaya(右)和阿纳托利·克托罗夫Anatoli Ktorov
1934年10月,雅科夫·普罗塔扎诺夫Yakov Protazanov(1881-1945)导演的苏联喜剧片《傀儡Марионетки》(1934)在上海大戏院上映。
日本人就对号入座,说影片中所讽刺的傀儡和傀儡制造者,就是“讽刺自满洲国成立以来的现状以及华北政情的”。这真是做贼心虚,不打自招。
他们在上海出版的日文报纸上发表评论,威胁说:如果继续放映这部影片,将“引起国际问题”。意思是说要引起中日争端。
电影《傀儡》(1934)剧照
如此干涉中国内政,甚至连放映一部影片都要管,真蛮横至极。
1937年1月,苏联纪录片《阿比西尼亚Abissinia》(1936)在上海公映,更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部影片是苏联著名导演N·科巴林拍摄的一部大型纪录片,真实地反映了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野蛮侵略阿比西尼亚(即今埃塞俄比亚)的实况和阿比西尼亚人民反抗侵略、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纪录片《阿比西尼亚》(1936)海报
这部影片的上映自然引起了中国观众的重视,广大观众既同情阿比西尼亚人民,又被他们的斗争精神所鼓舞。
这本来是中国的内部事务,内部生活,意大利政府却极为恼怒。他们的驻沪领事馆向国民党当局提出“抗议”,要求禁映。国民党政府居然屈从了他们的要求。
后来,大概是国民党当局觉得完全按意大利政府的要求办,未免太软弱,在国外国内都太丢面子,就对影片再做检查,删去了许多侵略暴行的场面,允许续映两天。
电影《列宁在十月》(1937)中国版海报
然而,就在复映的第一天,意大利领事馆指使一批在华的水兵和侨民,用打砸抢的流氓手段捣毁了放映这部影片的上海大戏院。
一个国家不独立自强,真是什么人都可以来欺侮!
意大利法西斯分子在中国的领土上居然无视中国的主权,用暴力捣毁中国剧院,这种强盗行径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上海各界人民纷纷抗议、声讨。
记录片《共赴国难》(1931)工作照,前排左起:史东山、蔡楚生、孙瑜;后排立者:周克
欧阳予倩(1889-1962)、史东山(1902-1955)、蔡楚生(1906-1968)、袁牧之(1909-1978)、周扬(1908-1989)、夏衍(1900-1995)、冼星海(1905-1945)、任光(1900-1941)、周立波(1908-1979)、艾芜(1904-1992)等120余名文艺工作者联合发表了《反对意国水兵暴行宣言》,要求“赔偿损失,惩罚凶手,道歉并保证以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在国民党政府投降媚外的政策下,斗争的结果可想而知。但毕竟使外国势力看到了中国人的民心和力量。
电影《我们来自喀琅施塔得》(1936)苏联版海报
此外,1937年6月,苏联优秀影片《我们来自喀琅施塔得Мы из Кронштадта》(1936)上映,法国大使馆也借口该片反映了20年代苏联人民反对德法武装干涉的斗争而向国民党当局提出“抗议”,使该片遭到禁映。
外国势力一方面阻挠、反对苏联进步影片在中国上映,一方面却又把公然鼓吹侵略中国的影片,拿到中国来,放映给中国人看。
电影《新土》(1937)德国版海报
1937年日、德合拍了一部影片,名叫《新土/新しき土》(1937)。这部影片公然把我国的东北地区说成是日本“大和民族”的“新土”,号召日本国民到我国东北来开发这块“新土”,创造他们所谓的“新生活”。
就是这样一部明目张胆地侮辱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影片,日本不仅在国内和其他国家到处放映,还拿到中国来放映。
电影《新土》(1937)日本版海报
1937年6月在上海乍浦路东和剧场放映时,他们还派出海军陆战队,荷枪实弹地警戒、“保护”。
如此放肆狂妄,肆无忌惮,根本不把中国人民放在眼里,国民党政府可以容忍,人民群众却不能容忍。
电影《新土》(1937)剧照,原节子
6月9日电影、戏剧工作者370余人联名发表“反对《新土》在华公映的抗议”;6月27日文艺界人士又有140余人发表“反对日本《新地》辱华影片宣言”,不仅要求禁止《新土》上映,还要求“反对侵略”,“武力收回敌人所谓的·新土”——我们的失地!”
此后,斗争还进一步扩大,发展到要求取消租界洋人的电影戏剧检查权的运动……
电影《忠勇之家Mrs. Miniver》(1942)美国版海报
虽然运动本身得到了民众的支持,但在当时时局下,苏联电影却基本不再引进,另外二战不可避免地使苏联的电影工业遭到破坏,而好莱坞电影逐渐在中国院线占领了统治地位。
来自当时的一组数据:从抗战胜利到1949年上海解放,“在这不足四年的时间里,从上海进口的美国影片就多达1896部。”
作者:毛泽东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1953-3
而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诞生于1942年,中国共产党尚处在艰难探索之中,领地不足一个省,所统辖的人口也不过区区150万。
毛泽东当时就强调:“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是无产阶级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如同列宁所说,是整个革命机器中的‘齿轮和螺丝钉’。”
电影《夏伯阳》(1934)中国版海报
总之,中国共产党的倾情认同和左翼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实践,为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的高潮埋下了伏笔,奠定了基石。
1949年以后的中国电影摈弃商业属性,而好莱坞电影基本不见其身影,我们开始以苏联电影为标尺,弘扬宣传作用,拍摄制作强调领导要求和行政规划,发行放映突出为政治服务。
电影《列宁在一九一八》(1939)中国版海报
而《夏伯阳Чапаев》(1934)、《列宁在十月Ленин в Октябре》(1937)、《伟大的公民Великий гражданин》(1938)、《列宁在一九一八Ленин в 1918 году》(1939)、《政府委员Член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а》(1940)、《乡村女教师Сельская учительница》(1947)、《真正的人Повесть о настоящем человеке》(1948)等影片的鲜活榜样,更直接导引了二大(大题材、大主题)、二高(人物高起点、思想高觉悟)、二直(直接表现阶级命运、直接表现“本质”)创作论的形成与风行。
电影《乡村女教师》(1947)内容版海报
而到了文革期间,苏联电影已经很少进入中国,即使当时所放映的,也是早期的苏联电影。这也与国内的大环境有关。
直到20世纪80年代前,有很多痕迹很重的“宣教”电影,在特定的时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并强化了内部的凝聚力。
电影《伟大的公民》(1938)中国版海报
这些历史事实说明,电影虽是娱乐性比较强的大众艺术,但在阶级斗争存在的条件下(上述民族斗争也是阶级斗争的一种表现),必然会成为阶级斗争的一种手段,因为对立的阶级都要利用一切手段来宣传自己的思想,扩大自己的影响和势力,当然不会放弃电影这个有力的工具。
而阶级斗争越尖锐、越激烈,电影的阶级斗争的功用也表现得越明显,越直接,越没有遮掩。
电影《第一滴血First Blood》(1982)美国蓝光版封套
当然,随着阶级之间越来越剑拔弩张,电影及其它文艺的阶级斗争的功用自然不会消失。相反它会通过新的媒介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特别值得警惕的是,它也许还会通过一种无病呻吟或是消极对待的影视内容及视频的方式来消解大众的防范心理。
电影《战狼2》(2017)美国蓝光版封套
美国越战片中人性的灭绝与回归:疯狂救赎背后的野心电影《大地》的中国之行,不受中国欢迎,女主演104岁去世毛泽东在延安接见《塞上风云》剧组,和导演应云卫抽了50支烟被称作"中国电影年"的1933年:关注现实,反映民众要求,国产超进口世界级电影宗师之一的蔡楚生,创影史多个之最,含冤死在医院走廊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