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来荔湾这些喜庆路沾点福气吧「这个春节来荔湾这些喜庆路沾点福气吧」

时间:2023-06-24 05:08:11阅读:2589
各位街坊朋友新春佳节之际,小荔在这里祝大家虎年大吉、阖家幸福!说到喜庆的地名其实荔湾也有不少今天小荔就来为大家盘点几个有空之余去走走还能沾点“好运”哦!长寿路寓意“长寿”“健康”“长长久久”长寿路是荔…

各位街坊朋友

新春佳节之际,

小荔在这里祝大家

虎年大吉、阖家幸福!

说到喜庆的地名

其实荔湾也有不少

今天小荔就来为大家盘点几个

有空之余去走走

还能沾点“好运”哦!

寿

寓意“长寿”“健康”“长长久久”

长寿路是荔湾街坊熟知的一条主干道。每天我们穿梭在长寿大街上,这里有地道的西关美食,沿路两旁绿树成荫。听说,广州人结婚的花车喜欢经过长寿路,正是取其路名寓意吉祥。

其实,长寿路之所以命名为“长寿路”,源自于这里曾经建有一座“长寿寺”。长寿寺建于1606年(明朝万历三十四年),是广州巡按御史沈正隆为其母所建,位于今天的长寿东路一带。当时它与华林寺、光孝寺、大佛寺、海幢寺共称为广州“五大丛林”,占地面积达5500多平方米。

鼎盛时期的长寿寺寺内装饰精美绝伦,寺内不仅有奇花异卉、假山怪石,还有众多精巧庭楼建筑,寺内修建大池,四周环种花木,池水可流经顺母桥而出珠江。同时,长寿寺还是当时社会名流经常聚会的地方,常举办文会酒会。后来,寺庙主持因罪入狱,寺里和尚穷奢极欲、不守清规,最终被官府下令将寺庙拆毁。20世纪初,长寿寺从广州的地图上从此消失,除地名外,痕迹全无。寺庙原地被辟为数条街道,也就是今天的长寿路。当时的广州玉器商人在集资买下此地,筹建起玉器圩,以长寿西路为主的广州玉器专业街也逐渐形成。

上下九步行街

陶陶居

荔湾广场

西关大屋

交通指南:

乘坐地铁1号线至长寿路站下车即可到达

景点推荐:

荔湾广场、上下九、华林寺、陈家祠、广州玉器批发市场、西关大屋

寓意“恩泽”“安宁”“祥和”

恩宁路是一条有浓厚西关特色的道路。东起宝华路,西北至多宝路与龙津西路相接。它诞生于1931年,路面可以并排行八顶大轿,一时风光无限,为此又被誉为“广州最美老街”。

恩宁路是西关骑楼建筑的精髓,与龙津西路与第十甫、上下九步行街骑楼连接,成为全市最完整和最长的骑楼街,分布了十几处文物古迹,包括八和会馆、詹天佑纪念馆、金声电影院、李小龙祖居等。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恩宁路为何取名“恩宁”二字?据考究,过去恩宁路的一头有一条恩洲村,另一头是一条宁溪村。修建这条路时,必须穿过这两条村。后经双方协议,最终就命名为“恩宁”。

彼时都说恩宁路上的住的都是有钱人,其实这里贫富悬殊。据悉,恩宁路南、北两侧的恩宁涌旁建造简易民居,栖身于此的原疍家人,由于文化低难以谋生,很大一部分成了环卫工,为恩宁路的有钱人家“倒夜香”。曾亲眼看见他们生活艰辛的老街坊不无感慨,“人相当于和垃圾、粪坑睡在一起。那是一片比贫民窟还要贫民窟的地方”。

随着时代发展,如今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当年恩宁路上贫富悬殊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如今的恩宁路还完好保留了广州古老骑楼文化和建筑风格,漫步在恩宁路上,浓浓的西关风情扑面而来,仿佛时间也变得宁静平和。当中的永庆坊更成为当地一处“网红打卡点”,更是旧城微改造的成功案例。

交通指南:

乘坐地铁1号线至黄沙路站出站步行680米即可到达

景点推荐:

永庆坊、八和会馆、骑楼、詹天佑纪念馆、李小龙祖居、粤剧艺术博物馆

寓意“富贵”“华美”

宝华路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原来由十五甫、宝华市、宝源市及存善大街组成,1931年扩建为路时,使用“宝华”作为路名。由于地处老西关商业腹地,旧时的商户为图好意头,就将附近一带的道路全冠上如意吉祥的名字,宝华路与宝源路、多宝路被并称为“西关三宝”。

宝华路:图源:遇见广州

据《广州市志》有关记载,宝华路的兴旺商业和市井文化可追溯到清朝。清末民初,广州全市生产面包、西饼为主的广式糕点网点基本集中在宝华路、第十甫一带。抗日战争前后,宝华路上相继开业的广隆手工洗染店,天池、冠球等机器洗染店见证了广州洗染业的发达。20世纪80年代个体经营的百货业中,梁广泽在宝华路开设了全市独一无二的足安斋唐鞋店。

宝华路曾经丝竹盈耳、歌声遏云,成为广州市民流连忘返之地。清同治年间,西关的初一楼(现宝华路顺记冰室)首设歌坛,请师娘(唱粤曲的失明女艺人)为茶客演唱,深受市民喜爱,很快便名动珠三角。1918年,初一楼歌坛首次出现校书(妓院陪酒、打烟歌妓)出身的林燕玉、卓可卿登台演唱粤曲,大受茶客欢迎,开始打破由失明艺人一统歌坛的局面,形成了开眼女艺人与失明女艺人共唱的歌坛。1919年前后建成的宝华戏院,位于今西关宝华路宝华正中约,由清末广州巨富周东生(周老十)大屋的堂会戏台扩建而成,是当时广州有名的戏院。

宝华路地处旧广州中心城区,市政公共设施曾十分发达。1916年,广东邮务管理局在靖远路建成大楼并开业,随后在宝华路开设邮政支局。广州第一座变电站——位于西关宝华路宝华中约的13.2千伏西关变电站于1932年6月动工兴建。现宝华路是1931年至1933年扩展十五甫和宝华中约、宝华市建成。

历经七十多年,今天的宝华路依旧车水马龙。唯一不变的,是多了一份喧闹的同时,却仍然保持着其原有的兴旺商业与市井生活共存的特色,数不尽的西关美食更成为该路一大特色。

宝华路沿路美食不绝

交通指南:

乘坐地铁1号线至长寿路站A出口出站即可到达

景点推荐:

恒宝广场、西关美食

寓意“文运昌盛”“金榜题名”

文昌路是一条南北走向的道路,由十八甫路至长寿西路为文昌南路,往北为文昌北路。由于文昌南路与上下九步行街相连,道路两旁商业发达、人流密集。

说到文昌路的得名,来源于一座香火极旺的文昌庙。相传文曲星的文昌帝君是主宰人间文章学问、功名利禄的神仙。明清时,文昌庙遍布全国。清朝嘉庆年间,在位于今天文昌路广州酒家附近,也兴建起一座文昌庙。那时候,广州城西的十三行垄断了全国的对外贸易,这里便成为豪绅巨贾聚居之地。

为方便议事聚友,这些有钱有势的富人于1810年(嘉庆十五年)在这里兴建了一座文澜书院,每年都会在这里举办聚会。由于文澜书院的成员大都是科举考试的幸运儿,自然对文昌帝君顶礼膜拜。因此,文澜书院旁边的文昌庙也总是香火缭绕,沸沸扬扬。后来,文澜书院和文昌庙建成后,状元梁耀枢、榜眼谭宗竣、探花李文田都先后移居西关,再加上一批陆续退职来此定居的翰林、进士等等,西关一带的进士门第竟多达数十家,一时间,西关文人荟萃、人杰地灵,文昌庙的香火更加旺盛了。

交通指南:

乘坐地铁1号线至长寿路站A出口出站步行330米即可到达

景点推荐:

岭南古玩城

寓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多宝路是一条东西向道路,东与宝华路相接,西接黄沙大道与如意坊直街相连,全长1390米,宽18米。该路段有很多西关特色建筑,有浓厚的西关风情。

在1929年至1930年把宝庆新街、多宝大街扩建成马路,取名为多宝路。“多宝”一名的由来,与安徽巡抚邓华熙有关。

晚清时期,生于广东顺德的邓华熙,曾任湖北布政使、安徽巡抚、山西巡抚等职,官至二品大员,后来辞官回广州居住。邓华熙辞官回广州之后,在西关多宝路建府第。因为他威望颇高,后来街坊们就推举他为这条街道命名。由于多宝路的位置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于是他便取名为“多宝”,也称多宝大街。后来多宝大街与宝庆新街合并,就成为“多宝路”了。

交通指南:

地铁6号线如意坊B出口直行约200米

景点推荐:

沿途西关特色建筑

寓意“紫气东来”“龙马精神”

龙津路全长约2.3公里,宽10至17米。龙津路全路分东、中、西三段,东起人民中路至康王中路为龙津东路,往西至华贵路为龙津中路,再往西至荔湾湖公园前向南折名为龙津西路。道路两旁骑楼众多,具有浓厚的西关特色。

龙津路于1930年扩建成道路,因附近有龙津石桥故名龙津路。关于“龙津”一名的由来有个有趣的故事。

相传明代,有个英国商人到五仙观游览,看到一小小的葛藤竟然吊着一口几千公斤重的大钟。尽管藤都干了,但还是非常坚韧。英国人知道这肯定是件宝,就骗庙祝公说:“这小小的藤,吊着那么大的铜钟,太危险了,我铸条大铁索给你们,换了它吧!”

庙祝公是个老实人,也就答应了。英国商人高高兴兴地吧葛藤拿回位于白鹅潭畔的驿馆去,他见藤条上积满了灰尘,就放到水里去洗洗。谁知这条藤一碰到水,就变成一条龙,挣脱了英国人的手,腾飞上天。飞上天空的龙不小心将一口唾沫滴在西关一处。从此,因为得到了“龙津”的这个地方便被称为“龙津路”。

交通指南:

地铁1号线陈家祠B出口直行约300米

景点推荐:

沿途西关特色建筑

寓意“财源广进”“富贵荣华”

宝源路原名宝源大街,1932年扩建成路,沿用“宝源”作路名。宝源路为一条东西走向的道路,东起宝华路,中段与逢源路相交,西接龙津西路,全长542米,宽12米。与宝华路、多宝路一起共称为西关“三宝”。

这条仅542米长的路上随处可见“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和“荔湾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的牌子,每一间房子背后可都有着不简单的故事。其中,位于宝源路141号的“明勤第”是宝源路上极少见的西洋式的建筑,尤其是抬头往上看到二楼立面明显的巴洛克风格,罗马柱、拱券、西洋式的窗套、楼顶上精美的石雕(也称山花),曾听闻谁家房子上的山花越漂亮,主人就越富有。

“明勤第”这间房子的主人应该当年还在朝中做过官有顶戴的,因此房子才可以称为“第”。一楼却和二楼完全不同的风格,是典型的广州西关传统三重门,都涂了红色的漆,屏风门上装饰的是梅兰竹菊图案,有趣的是还镶嵌了一层玻璃,感觉有几分新潮。

宝源路属于典型的西关民居集中区,以西关大屋、竹筒屋和近代住宅为主。现在这条路上有不少的年轻一代沿袭了老一辈的生意传统,但是又将这些老房子玩出新花样,陆陆续续地开起来不少小资的网红店来。

一些没有挂上“文物保护建筑”铭牌的西关民居被改造成为了茶室、新派粤菜馆、西餐厅、咖啡馆等,甚至有的变身成了民宿,让想体验西关生活的游客可以过一下“西关瘾”。

交通指南:

地铁1号线长寿路E出口直行约50米

景点推荐:

“明勤第”、沿途西关特色小店

寓意“左右逢源”“顺顺利利”

逢源路是一条呈南北走向的道路,北接龙津西路,南至多宝路,中段与宝源路相交。1932年由逢源东街扩建而成,因有逢源桥,故名。全长660米,宽17.5米,沥青路面。逢源路于1932年由逢源东街扩建而成,附近有逢源桥。未来计划向南延伸与蓬莱路相连,沿路有荔枝湾、广州市第三工人文化宫等景点。

逢源路的前身是清朝康熙年间建成的逢源区的逢源东街。同治以及光绪年间,随着西关地区纺织业与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多宝住宅区与逢源住宅区开始成形,逢源东街、逢源西街、逢源正西街等街道开始兴旺。逢源住宅区近泮塘禾田菜地,园地颇多。逢源东街是逢源区的东界。1932年,逢源东街扩建为逢源路。

交通指南:

地铁1号线长寿路E出口直行约500米

景点推荐:

荔枝湾、广州市第三工人文化宫

趁着春节假期还没结束

各位街坊不妨与小伙伴们约上一波

荔湾走起!

【文字 广州荔湾发布编辑部 梁启明】

【图片 广州荔湾发布编辑部 梁启明、广州荔湾发布往期】

【编辑 邓菲菲】

点分享

点收藏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