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27年第一部黑白电影到如今有关杨贵妃的影视剧大约25部之多
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卢米埃尔兄弟在1895年拍摄第一批电影开始,影视传播在现代传播媒介中地位日益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影视代表着观众对杨玉环这一独特人物的看法。剧作家们利用各种有关杨玉环故事的历史记载、文学创作,将杨玉环形象加以艺术的想象,为观众展示了一位备受瞩目的女子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杨玉环故事以各种形式搬上舞台,经各导演对剧本的加工,杨玉环形象逐渐活跃于影视银幕之上。
如果您喜欢该作品,看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赞加关注!
一、电影中杨玉环形象塑造
电影最初进入中国,将它归入戏曲行列。上海影戏公司1927年出品的黑白电影《杨贵妃》,是杨玉环形象作为电影进入银幕的第一部作品。导演但杜宇将白居易的《长恨歌》和洪昇的《长生殿》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个优美多姿的杨玉环。
除此之外,1941年张石川导演的黑白电影《梅妃》,将杨玉环塑造成一位十恶不赦的坏女人。将素雅美丽、为民着想的梅妃与杨贵妃的艳丽、蛮横进行对比,祸国殃民、迷惑君主的杨玉环形象无疑在银幕上赤裸裸的表露出来。
1992年,由广西电影制片厂陈家林导演的影片《杨贵妃》,它可以说是电视剧《唐明皇》的配套电影,在这部影片中,导演为杨玉环形象做了很大的调整,使观众对杨玉环的形象有了重新的认识。而杨玉环一角的扮演者是一位面容清秀,并且具有扎实的舞蹈功底女子——周洁。
在这部电影中,在临死前杨玉环乞求明皇可以救她,在百般跪求无果后,心不甘情不愿的死了。它并没有把杨贵妃塑造成单纯的女子,此剧中的杨玉环有那么些许媚态横生,动人心弦,性格上吃醋善妒,却天真烂漫,电影中塑造了一个悲情的杨玉环,杨玉环的消香玉损使李杨爱情故事达到极致,上演了一部轰轰烈烈的爱情悲剧。
此剧是参照《梧桐雨》和《长生殿》两部古典名著完成的,虽然不是完美无瑕但给观众的印象不再是令人厌恶的,而是对她的遭遇深感同情。
除此之外,杨贵妃故事在香港也受欢迎,例如1947年至1962年,这十五年期间,就有七部有关杨玉环的电影:1947年由莫康时导演的《杨贵妃》;1949年由冯志刚导演的《唐明皇游月殿》;1953年由顾文宗导演的《风流天子》;1955年的《杨贵妃》;1959年陈卓生的《安禄山夜祭贵妃坟》;1962年由李翰祥担任的《杨贵妃》。
这几部电影在杨贵妃的故事本身上不停的在找突破口,意图打开新的视野。这几部影片中描写了不同形象的杨玉环。莫康的《杨贵妃》极度讽刺了杨贵妃等人豪华奢侈的生活环境;而由日本沟口健二导演的《杨贵妃》则是女神的化身,这部剧包含着日本人对杨玉环的崇敬,将她演绎成一位秀外慧中、以国家大局为重的贤惠女子。
在各个版本中杨玉环的形象各具特点,这主要是由于所处时代、导演、商业价值因素、思想主题等所造成的,一部好的剧作,首先要把它放在当时环境中去分析了解,导演往往在获取商业价值的同时,把传统戏剧、故事改编成电影,在电影当中反映社会形态和社会诟病,这和文人创作文学作品的经历相似。
大荧幕时代的到来,名著改编成电影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人们从纸质时代过渡到电子信息时代。杨玉环形象越来越多的活跃在荧屏上,表示当代人对此故事的热衷,对人物形象的好奇,进而去了解和探索。影视圈正处于一个浮躁时期,对古代名典的改编,让电影界沉淀出一些深层次的文化底蕴。
二、电视中杨玉环形象塑造
改革开放,电视剧行业快速发展,古典名著改编热突然兴起。一方面是由于原创剧本内涵不高,不符合大众需求;电视剧剧本数量不够,缺少素材。另一方面,信息化社会中的青少年,多数摈弃了纸质阅读,改编古典名著也是弘扬民族文化的一种途径。
李杨故事进入现代人的视野,“李隆基和杨玉环”接踵而至被搬向大众视野。而在现当代艺术中,杨玉环形象蕴含着现代女性的精神和价值,从不同年代的影视剧中,导演的创作角度不同,塑造出了形象各异的杨玉环。
近年来,据笔者搜集整理,有关杨贵妃的电影电视剧集的艺术作品大约有25部之多。1983年由陕西电视台等联合摄制的《天宝轶事》中,杨玉环的形象塑造备受争议。由李元华扮演的杨玉环不干预国事,与安禄山没有暧昧关系,并且包容同为妃子的梅妃,是个通情达理,至情至性的女人。
在《没必要给杨玉环涂脂抹粉》中,认为杨玉环不是一个那么贤惠的女人:“杨玉环是历史上无功有过之人,不能随意对她的形象进行美化与拔高。对杨玉环不宜全面肯定”认为杨玉环形象的塑造是要把握分寸的,不能虚构,违背了历史的真实性,给观众呈现出一个不具真实性的杨玉环,会在社会上产生不良的影响。
冯宝宝饰演的《杨贵妃》,散发出本身的古典气质。她塑造的形象似乎更符合观众心目中的杨玉环形象。她美丽善良,才华横溢,性格单纯,像个孩子一样无拘无束的生活,被看做是落入凡间的仙子。40集长篇电视连续剧《唐明皇》[1990年],在央视首播,最后在国内拿到各项奖项,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剧中杨玉环(林芳兵饰演)将杨玉环的娇娇欲滴、风情万种表现的的淋漓尽致,可谓是绝代佳人。
这部剧的人物设置很好可是剧情一般,但演员林芳兵的舞蹈功力使人不禁拍案叫绝,例如贵妃醉酒段,舞蹈与情景交融,使得整个片段相得益彰,使观众耳目一新。1994年新加坡播出的《天师钟馗》中,杨玉环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奇幻之旅,在这部电视剧中塑造了一个在困难面前隐忍坚强,经得起风雨的女子。
2000年香港TVB电视台上演了由向海岚主演的《杨贵妃》,剧中的杨玉环凤凰涅槃,历经磨难,勇于为爱牺牲。2003年,江西电视台《大唐歌飞》问世,杨玉环的扮演者王璐瑶在剧中将杨玉环的妩媚尽数展示。
2005年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大唐芙蓉园》,范冰冰出演的杨贵妃。编剧使用大量笔墨描写了杨贵妃面对唐玄宗的情感攻势,从逃避、挣扎、矛盾到最后的妥协接受。杨玉环在剧中纯洁的形象叫观众记忆深刻。她的纯令男人为之倾倒,令女人百般嫉妒。由于杨玉环自小受到儒家传统教育,所以平日里一言一行谨慎小心,但是骨子里却也是一个有抗争意识的女性。
故事中,被寿王看中后,她决定抛弃一切与彭勃浪迹天涯,但彭勃却退步了,于是她为了家族嫁给了寿王,寿王对她百般宠爱,婚后还算幸福;一次和唐玄宗的偶遇,唐玄宗被她的美貌和果敢的性格吸引,当玉环请求寿王一起逃走时,寿王退却了,于是她又一次为了家族步入宫门,再次的幸运,这个男人更懂她,两人有共同的爱好,相见恨晚,最终坠入爱河。
这一次又一次的想去抗争,却被逼屈服,对她后来的宫廷生活影响很深。政治斗争和玩弄权术、算计阴谋她都不感兴趣、不涉其中,只是一味的追求幸福追求自由。作为一个受三纲五常洗礼的人来说,能说出一些至理箴言、民主思想,这是一个平凡女子所没有的,这一点更令唐玄宗对她肃然起敬,进而对她更加宠爱。
到最后马嵬兵变她决然赴死,眼中看不到一丝恐惧,为了爱而生为了爱而死,这就是全剧对杨玉环的设置。本剧旨在为杨玉环正身,虽说此前也有多部影视剧为杨贵妃抱不平,但始终是寥寥数笔,一带而过,此剧描绘出一个的果敢、真诚,大义凛然的形象,杨玉环形象第一次成为正面角色。
最近一部剧作是电视剧《杨贵妃秘史》,这部剧前所未有的给杨玉环来了一次“大换血”,把她塑造成一个身世可怜、天真开朗、不畏强权、敢于争取自己幸福的大无畏女人。这部剧的颠覆创作在影视界毁誉参半,是好是坏且有大家评判,但是在剧中的《霓裳羽衣舞》片段是非常大的一亮点。殷桃饰演的杨贵妃在《杨贵妃秘史》中演绎的舞蹈给观众以享受,在当时,与音乐、舞台灯光、舞蹈动作结合在一起,使人们在此片段中享受一番饕餮盛宴。
舞蹈在此之前只属于独门艺术舞蹈。有了影视以后,逐渐把各类单独艺术结合在一起搬向荧屏,给人最直观的感受。“羽化登仙”是道家思想演变而来的,《霓裳羽衣舞》的取名不禁使人联想到唐代对道家思想的重视和推崇。各个朝代的皇帝虽拥有万水千山,却往往逃不过生死,长生不老是每个皇帝甚至平民的理想愿望,道家的登先说也就给人以寄托和安慰。
《霓裳羽衣舞》流传至今也说明了它的精彩,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繁荣昌盛、艺术发达的局面,所以说《霓裳羽衣舞》在李杨故事中不可或缺。
因此,《杨贵妃秘史》中《霓裳羽衣舞》的表演用了几集去阐释,说明它的重要性,在阐释李杨故事的同时也为我们呈现出中国古典舞的独特艺术魅力。还有新剧《杨贵妃》未播先红,大家都在期待日渐成熟的范冰冰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电视剧中的杨玉环形象大多是正面人物,是值得欣赏值得肯定的女性,编剧从正面塑造杨玉环形象,从道德上、人物性格上等方面对杨玉环故事进行“去污存真”,利用现代人的眼光更好的阐释杨玉环形象的魅力所在。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