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露禅训练方法(杨露禅训练方法)

时间:2022-08-29 22:51:47阅读:3361
何谓“绝招”?杨露禅是怎样把司空见惯的“搬拦捶”,练成所向披靡的“绝招”的?哲学讲,没有绝对的绝对,只有相对的绝对。自然而然,之于传统武术而言,不管学得是太极拳还是形意拳、八卦掌,绝招只是相对于功夫比…
  • 杨露(现已改名为杨潞),是90年代出名的内地女演员,她凭借主演中国内地武侠剧&mda…

何谓“绝招”?杨露禅是怎样把司空见惯的“搬拦捶”,练成所向披靡的“绝招”的?

哲学讲,没有绝对的绝对,只有相对的绝对。

自然而然,之于传统武术而言,不管学得是太极拳还是形意拳、八卦掌,绝招只是相对于功夫比自己低的人而言。绝招,是相对的绝招,不是绝对的绝招。

从某种意义上讲,绝招是必胜之技,更是反败为胜之术。古代武者尤其注重绝招的发掘与训练,因为与其生死攸关。

何谓绝招?不管哪门哪派,我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之一。

其一,之于大家熟知的普通招式,自己在拳速、拳力、拳用、拳感上明显超过他人。

其二,自己走出的招式,令人意想不到,把常人不可能做到的做到了,别人也从未见过而且难以对自己的招式作出反应,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呆滞状态。

其三,个别有着拳缘的特殊武者,他们于无形无相、应物自然间走出的招式,让人感到似熟非熟、似见非见,但是就是和他人走出的不一样,犹如神助一般地恰到好处。

学习太极拳的朋友可能都听说过,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靠着一招绝技“搬拦捶”,几乎打遍京城无敌手,被称为“杨无敌”。

搬拦捶真的如此厉害吗?

以杨氏太极拳的进步搬拦捶为例,陈炎林所著的《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此招式是这样描述的:

左手掌随腰右转,掌心向下,往左下沉(此谓搬);沉后复提起,随腰向左绕一圆圈(此谓拦)。同时左足向前踏出一步,屈膝坐实,右腿渐渐伸直。右拳(虎口朝上),同时随腰腿向前平击,含有弧线形,右臂勿太伸直,左手置于右肘内部。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松腰松胯,气沉丹田,眼神前视。

我的体悟,进步搬拦捶的打法,属于传统武术的“拨棍法”。

何谓“拨棍法”?

说到这里,拳友们或想问一下:杨露禅是怎样把司空见惯的“搬拦捶”,练成所向披靡的“绝招”的?

在讨论之前先说明一点,杨露禅的绝招“搬拦捶”,和现在杨澄甫所传的“搬拦捶”,两者肯定是有差别的,甚至完全不同。我没有见过,这里只是揣测。

万事万物皆有规律可循。之于太极拳,其招式的不同,和练法所依据的拳理没有多大关系。既然如此,杨露禅是怎么练的?

其实,我设定的绝招的三个条件,就是三种不同的练法。

第一种练法:快字绝。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太极拳散手秘诀谱言:

步要丁虚势要纵,

即引即击快如风。

开合推缠凭两臂,

攻防相济快如风。

赵堡太极拳体用歌诀:

三节齐聚劲要整,

猛虎扑食快如风。

掌发全凭身带动,

穿梭招发快如风。

不管内家拳还是外家拳,不管哪门哪派,快是基本要求。自然而然,不讲求快的太极拳,是不能用于技击的。

王芗斋说,技击即是自卫,而不是主动性进攻。之于内家拳高手,这是能做到的。之于一般拳者,实战中的自卫和进攻,往往身不由己。

此时此地,不管大成拳的“断手”还是其他门派的“散手”,自卫的唯一前提是,比对手更快更强。

因此,大成拳的“技击即自卫”这个道理,和明代武术家王宗岳先生《太极拳论 》所言“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其实是一个道理。

怎样才能练得出手、接手“更快”?

依据太极之理,太极拳的行拳速度有阴阳之分。阴为慢,阳为快,阴阳互生,极慢对应极快,极快对应极慢。

说到这里,拳友们一定会问,极慢是什么?因为找到极慢,我们就有了极快的可能。

我的体悟,拳者的运动过程,包括意念运动和形体运动,此二者属于对立的矛盾状态,不能同一方向运动。当人的意念运动处于极慢,即“无意”的状态时,人的形体运动则处于极快。反之亦然。当人的意念运动处于极快,即“有意”的状态时,人的形体运动则处于极慢。

譬如。技击对垒时,若你心中一直想着以最快的速度出手时,你真正出手时的拳速一定会相对变慢。再如,当你走路时突然被物体绊倒时的瞬间,你会不自觉地双手撑地去保护自己,也就是“无意”状态,此时的反应速度一定会相对平时要快。拳友们自己慢慢体悟。

绝招的第二种练法,是无中生有诀。绝招的第三种练法,是无形无相诀。这两种练法,皆非普通人所能掌握,靠的是拳慧。

何谓拳慧?

其实,我们熟悉的太极拳授密歌已经说明答案,即“无形无相,全身透空,应物自然”。十二个字,够我们体悟一辈子,慢慢来吧。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