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中杂念不断痛苦不堪怎么办,心里杂念太多怎么治疗
我们的头脑经常会有各种杂念,自我批判、怨 恨、冲突、自我贬低、自我放纵等等,这些杂念就像一种慢性疼痛,顽固,讨厌,却又挥之不去,让人难以忍受。
比如我在写文章时,头脑中就会出现以下的声音:
“别写了,写出来也没人看的”
“你写的东西,真的没有价值”
“要不还是看电视吧”
“这个选题真的不好,换一个吧”
“你写的什么样,自己心里没数吗?”
“好不容易周末休息了,干嘛还要找罪受,赶紧造起来!”
同时,这些杂念还会对我们造成以下困扰:
1.想集中精力做事,头脑中却不由自主地涌起各种杂念让自己分心;
2.过多的杂念经常导致事还没开始干,人就已经精疲力尽了;
3.即使做自己喜欢的事,头脑中也是杂念不断;
4.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来与头脑中的杂念做斗争,导致做事效率低;
5.越来越不敢做挑战自己的事;
6.越来越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
7.无论身处何处,头脑中的各种杂念让我们时刻感到焦虑、疲惫,无法平静下来;
8.为了逃避自己头脑中的各种杂念,获得片刻安宁,只能通过沉溺于酒精、游戏、刷抖音等方式麻木自己。事后又开始不断批评自己,导致更多杂念。
总之,我们感觉头脑就像一个无法调频道的播放器,我们没法控制它想什么,也没法让杂念停下来,获得片刻安宁。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感觉我们没法掌控自己的人生,我们的人生,像是被大脑中的各种杂念控制着,而我们却毫无办法。
到底怎么做才能消除杂念、摆脱痛苦,获得精神上的解放呢?
根据我的经验,我总结了3个有效练习:觉察头脑中的杂念;延迟回应想法;具体化记忆。
练习1:旁观头脑中的杂念人的大脑被称为“随机思维生成器”,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我们头脑中的想法就是会毫无预兆的、一个接一个的快速涌现,这是大脑的自然活动,是我们心智的本质。
所以,问题不在于消除已经产生的想法,而在于学会如何与这些想法共处,而不被它们控制。
方法是旁观头脑中的杂念。就是当我们头脑中的杂念升起时,我们只需旁观它们,看着它们出现、停留、自行消散。
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引导语练习:
设想自己正坐在电影院看电影,银幕上播放的画面,是你头脑中的杂念。你静静地看着银幕,等待一个想法或影像的出现。
当头脑中有想法出现以后,你便像看电影一样,关注着它,并且只要想法还在“银幕”上,就一直保持以旁观者的角度关注,而不卷入。
当头脑中的想法消失时,你要不加干预,顺其自然,让它消失。
当你看到自己不小心被卷入,认为自己就是头脑中的想法,就是银幕上的角色时,不要气馁,相反,你还要恭喜自己,因为看到自己被卷入,也是一次觉察——你觉察到你被卷入。
庆祝自己的这份看见,然后通过深呼吸,将自己温柔的从银幕中带出来,重新返回自己的座位。
过程中,请对自己持续保持宽容,
第100次卷入,就第100次将自己从银幕中带出来,重新返回自己的座位。
渐渐的,在不断的觉察中,你会神奇的发现,原来那些禁锢你的杂念,以及随之带来的痛苦情绪猛地失去了力量,你的脑海也顿时安静下来了。
我们头脑中会有一些指导性想法,它们会指导我们做这做那。
比如我们在做事时,头脑中会突然有声音说
“有点累,要不看会电视再继续吧”
“这个事需要先放一放,想好了再做”
“好困啊,你应该先睡一会,睡饱了,才能更好的做事”
这些想法可能反映了我们的真实需求,也可能是我们逃避做事的一种防御手段。
比如你的头脑有一个声音说“有点累,要不看会电视再继续吧”,
这个想法可能是你的真实需求,你确实需要娱乐一下,放松放松再继续;但也有可能是因为你过于完美主义,你不能承受失败的结果,你只好通过沉迷于享乐来麻木自己。而当我们的想法只是一种防御手段,而我们听从了的时候,痛苦就会出现。
但是因为想法会为了达到目的,制造出一种扭曲的途径,所以我们往往很难侦察出是自己的真实需求还是防御手段。我们只是感到身体确实很累,需要看会电视娱乐一下。
不过当我们延迟回应想法,也就是当头脑中有一个指导性想法时,我们先后退一步,再决定如何回应,我们就能侦察出来。
我们可以尝试做三次深呼吸,不去分析想法的真实性,也不去攻击它,反驳它,觉察这种想法,觉察这种想法带来的身体感受和情绪感受,直到我们的大脑平静下来,我们就能清楚地感知到这种想法是我们的真实需求,还是被想法制造的扭曲情境。
这个时候,我们将会知道,我们何时需要听从头脑中的声音,停下来休息一下,
何时需要不被想法影响,继续做自己要做的事。
这样一来,我们对生活就有了更多的掌控感,痛苦自然就少了。
很多时候,我们头脑中杂念不断、痛苦不堪,是因为过度概括化记忆(over-general memory)模式导致的。这种记忆模式会让我们难以摆脱过去消极事件的纠缠,更容易受当前生活消极事件和情绪波动的影响,担心未来可能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这些都让我们陷入过度思考而无法摆脱掉,痛苦不堪。
比如你经历了一次考试失败,具有过度概括记忆模式的人会倾向于夸大这次失败,认为“我就是个失败者”“我再努力也考不好”
于是在即将考试的时候,你会担心自己考不好;考试中遇到一个难题,你瞬间就被带回到曾经的失败经历中;同时头脑被各种杂念袭击“我就是个失败者”“我什么也做不好”“我一无是处”
就这样,过度概括化记忆模式把一个失败事件带来的短暂的痛苦,演变成了更持续的、更深的痛苦。即使我们的理性告诉我们,”我什么也做不好“之类的想法是不对的,可由于我们的过度概括化记忆模式,这些想法早已绕过理性思考,直接深入我们的内心,并蔓延至我们无法管控的程度。于是我们认为,想法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就是什么也做不好,我们就是失败者。
对这样的杂念,我们要脱离过度概括化的记忆模式,进行具体化记忆。
这样在杂念出现的时候,我们不会全盘否定自己,甚至担忧未来,
因为我们知道这只是某一次消极事件带来的痛苦感受。
比如你在努力备考时,你的头脑里可能会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你再努力也考不好的”。这个想法是我们的过度概括化记忆模式在作祟。我们可以将这个想法记在本子上,并回忆一下是哪次深刻的经历,让我们有了这种想法。比如经过回忆,我们想到是期中考试时非常努力备考,但是由于太紧张没发挥好,当时感觉很难受,头脑里出现了这个想法。当回忆起来之后,我们可以将这个想法具体化记忆:“努力了却没考好,只是曾经这次期中考试带给我的感受,这不代表我再努力也考不好。”
当我们通过具体化记忆,把头脑中对自我的过度批判具体到某次消极事件时,就会减轻过度概括化记忆模式带来的持续困扰。
好啦,这就是我根据个人经验总结出的3个有效练习。
希望我的分享能够帮助你消除杂念、摆脱痛苦,获得自由与安宁。
我是识光,期待你的持续关注。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困扰,也欢迎私信我。
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漫时光show】 今日头条号【漫时光show】留言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