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即使你并不孤单也会感到孤独,即使你并不孤单
你经常与朋友聚会,吃饭,看电影等等,但你仍然感到孤独,难道你和你的朋友们在情感上相距一万里吗?这种深深的孤独感和隔离感从哪里来的呢?弄清楚为什么即使你并不孤单也会感到孤独,可以帮助你提高幸福感。
孤独是一种感觉,孤独是有形和具体的。当你感到孤独时,你可能会感到与他人脱节,尽管你有朋友关心。当你和其他人在一起时感到孤独,可能是你的身体(心理)对你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反应。孤独与他人相处并不相互排斥,但是,独处并不一定意味着孤独——许多人因独处而感到满足。
在城市里60%的人经常感到孤独,尤其是那些在城市里打拼的外地人。疫情三年在很大程度上使人们感到更加孤立,年轻人在封锁期间受到的孤独感最严重。相比老年人,年轻人不习惯这些感觉,所以这种孤独感反映到行为上更加明显。
即使疫情结束了,朋友之间见面多了,但是,已经渗透的不安全感、孤独感和焦虑感可能会一直存在。如果你能听到他人内心的声音,一定能听到”为什么我这么孤独?”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以下五个让您感到孤独的原因是否有任何一个与你有关系,对孤独了解越多,你就越能帮助自己减少孤独。
渴望亲近,却没有亲近的人
如果你与某人的关系没有那种亲密的元素,它往往会让你感到比孤独更孤立。换句话说,如果友谊或情感关系中的某些行为没有得到满足,你就会感觉孤独。这个时候你必须有意识的约人出来相聚,并专注地培养与他人的亲密关系,最终,找到与你契合的亲近之人。不过,你要记住,即使你愿意和他人发展良好的关系,你也不能指望他人都和你站在同需求上,即使达不到你的期望,你也不要懊恼,否则,孤独感上会增加一层愤恨。
内向性格,孤独感会更强
对于很多内向的人来说,社交会让人筋疲力尽,进而产生社恐。内向的人需要先找到一个正确的社交方法,当你情绪低落时选择呆在家里反而不会耗尽你的情绪能量(很多内向的人错误的认为情绪低落时更应该社交),当你情绪舒畅的时候,意味着你已经准备好和朋友相聚了,带着愉悦感去相聚,带着愉悦感回家,即使自己是内向的人,生活也是斑斓的。
有很多关系,却缺少优质的关系
据科学统计,人一生真正能够交到心理的、且走入生活的朋友不会超过20个,对于一般人而言,能长期走到一起和互帮互助的不会超过5个。如果这个数量的优质关系都没有,您可能会感到孤独。所以,朋友的质量远远要强于朋友的数量,当关系质量成为你的考量,你就有机会建立信任和持久的关系。我个人建议将真实的自己交给你这些朋友,你们的关系才更有质量,你才不会感到孤独。
当然,发展人际关系是双向的,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纽带是必要的——彼此需要时,彼此输出情绪价值和身体价值。
过度警惕,孤独感越强
你的戒备心让你的朋友觉得他们并不了解你,对待朋友关系持开放交往的态度,才是“真关系”。开放态度意味着你的真诚,真诚是健康和可持续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当你持警惕性交往时,所有交往信息的真实性就打了折扣。直接一点说,你的警惕性越强,产生的信任度越低,真实的信息越少,“真关系”的可能性就越小。
在社交媒体上浪费时间越多,你越孤独
从心理学上讲,不断查看手机的行为通常表明你想跳出当下,关注其他事情。一些研究表明,一个人越孤独,他们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就越多,从而恶性循环。
就拿短视频为例,抖音利用大数据可以让你觉得你和很多人在一起,但是因为你没有从面对面的交往中获得任何东西,也没有体验过他们的生活,最终,你在抖音这个大群体中只能感受到孤立(即使该群体只是虚拟的),虽然,社交媒体不是孤独的原罪。
请记住,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交环境中,保持在场的重要性表明了你对与他人互动的尊重(积极参加社交,不要自我隔离)。这有三个关键词,必须要注意,一个是在场,一个是互动,还有一个隐形关键词——关闭手机。一个人玩手机,加剧两个人的孤独。
在以上三个关键词中,你如果觉得语言互动是你的弱项,那你可以多学习倾听技巧。例如,眼神交流或点头,以表明你正在倾听。需要你说却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可以试着提出开放式问题,增加个人参与度。这种参与次数多了,你的孤独感就会逐渐减少。
最后请记住,你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你分享需求的能力越强,你的孤独感越弱。
请关注我,为您输出更优质内容!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