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四大名臣之一谁的谥号是文正,曾国藩谥文正吗
晚清四大中兴之臣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这四位都是朝中重臣,对于晚清的稳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且他们还都非常忠心。可是他们当中只有曾国藩谥号是文正,至于李鸿章谥号文忠,左宗棠和张之洞都是谥号文襄。说到谥号,这可是文人做官后,梦寐以求地想得到的一个谥号。文正是最高级别的,文忠排第二,文恭排第三,之后是文成以及文端,还有文恪和文襄。其实要从官职上看,李鸿章显然更高一些,那么曾国藩到底强在哪呢?
其实谥号和官职差不多,既然是有等级的,那么也就是说有高低之分。既然文正是最好的谥号,那么自然朝廷不会轻易的给,否则就烂大街了,不值钱了。
在大清,有这么几个规定。第一,只有官至大学士或是翰林出身者,方能享有“文”字谥号,第二,除了地位之外,功劳和官员的特点也在考虑之列。第三,如果要是帝师的话,那么几率会增加,第四,既然是文人的谥号,那么文人道德的评价就很很重要了。第五,皇帝的个人意愿。
如果从这么几个角度看呢,曾国藩的确要比另外三位更加合适一些。
曾国藩是进士出身,而他真正崛起是太平天国运动,他回来组建了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以及捻军起义,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从地位和功劳上看已经很高了。关键是他不争不抢,及时主动申请裁撤湘军,以身体疾病为由,多次想要告老还乡。更加关键的是曾国藩在政治家风度、品格及个人修养等方面很少有人能予匹敌。在司马光看来,文是道德博闻,文正是文人道德的最高评价,可见曾国藩得到文正没有什么问题。
李鸿章,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洋务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相比之下,比曾国藩只高不低。而且,在很长时间里李鸿章是慈禧离不开的一个人物,慈禧太后视为“再造玄黄之人”。可有两点,李鸿章比不了,一个是李鸿章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太多了,名声不太好。另一个是李鸿章在政治家风度、品格及个人修养等方面与曾国藩差距很大。而李鸿章的谥号是文忠,仅次于文正,其实也算给足他面子了。
左宗棠,在很多人看来,比李鸿章要强一百倍,究其原因主要是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壮举,的确,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可是,左宗棠非翰林出身(或进士出身),是不得授予“文”字谥号。好在慈禧太后看在左宗棠劳苦功高的份上,赐予他同进士出身,这才有机会获得“文襄”谥号。
张之洞,做过封疆大吏,也是军机大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牌面上看,其实他到也没有什么问题。他也是慈禧钦点的探花,翰林出身,谥号第一个字当然是“文”,关键就在这第二个字上。
张之洞出身清流,自恃功冠群僚,可关于这个文襄的确有点低了,把他与李鸿章并列也丝毫没有问题,甚至有人认为他应该是文正,只不过是得罪了奕劻,不过真实情况已经不得而知了。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