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游创新「创意研学助力旅游经济复苏湘西以电影挖掘人文色彩」
华声在线4月11日讯(通讯员 刘志超 记者 刘玉锋)进入四月,又到春季研学时节。近日,株洲外国语石峰学校初三年级师生,来到湘西自治州开展“跟着电影去学习”研学之旅。电影文化引发学生们的强烈兴趣,丰富的电影资源正成为旅游新的增长点。
此次研学之旅,主要前往湘西那些拍过电影的地方。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拍摄《芙蓉镇》的芙蓉镇,近些年拍过《十八洞村》和《心花路放》的十八洞村和矮寨大桥等。
来到湘西芙蓉镇,同学们马上被这座瀑布上的千年古镇所吸引,寻找电影里拍摄过的石板小街;参观矮寨大桥,同学们走过一段铺就玻璃栈道的悬崖之路,低头看到那数百米之高的险峻,更加深了对这座跨越两山1176米的特大悬索桥之雄伟印象,建设之伟大。
同学们观看露天电影《十八洞村》。
在十八洞村,同学们遇见了电影《十八洞村》里村支书的扮演者隆会。隆会是本地人,他和同学们交流如何本色表演,指导同学们在拍摄地现场重演一段情节。“我刚才表演得不怎么好,挺紧张的,但我真地感受到这里人脱贫的那种急切心态。我现在挺为之前的一些浪费行为后悔,特别高兴全国现在都脱贫了。”97班同学张春阳表演完后说。
同学们采访十八洞村村民、电影《十八洞村》村支书扮演者隆会。
“跟着电影去学习”是湖南电影频道重点打造的研学项目。作为活动的策划组织方,湖南电影频道将这种研学方式定位为“红色为基,光影为媒”。频道研学团队的负责人说:“当我们看过这部电影,还能走进电影拍摄地,和演员交流,甚至自己演一段,这种方式触及的是孩子们在成长中的心灵。”
同学们体验制作小背篓。
株洲外国语石峰学校副校长谭丽兰是全程带队的校方负责人,她有一个习惯,只要有机会就询问学生的意见,晚上把这些内容写下来。在她看来,“最好的教育是走出课堂,而课堂里第一的是要激趣,所以体验是最重要的。电影就是一种极好的对体验的引导。”
所以,谭丽兰看重的是在“跟着电影去学习”中,学生到底体验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她说,在芙蓉镇看完“毕卡兹的狂欢”表演之后,其实很希望演员们能教学生们跳跳摆手舞。这个愿望第二天就实现了。在墨戎苗寨,当苗族姑娘和小伙围着篝火跳起民族舞蹈,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进来,忘我地学着跳着。在十八洞村,很多孩子争着要出演角色,此时表演的好坏其实已经不重要。“这种‘跟着电影去学习’的沉浸式研学模式是别的学校没有的,是当下创新的实践模式。”谭丽兰说。
在墨戎苗寨,同学们与当地苗族姑娘和小伙围着篝火跳起民族舞蹈。
近年来,湘西旅游业飞速发展,疫后实现复苏。湘西州委宣传部文产办负责人向次勤表示,春节假期期间,2023年一季度全州预计接待游客119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3亿。
他表示,“电影对湘西旅游的贡献是巨大的,最早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谢晋导演的《芙蓉镇》轰动全国,我们后来干脆就申请将拍摄地王村改名为芙蓉镇。到今年前三个月,芙蓉镇已经迎来50万游客,创历史新高。现在每年还有3—5部电影或电视剧在芙蓉镇拍摄取景。”湘西的神秘和电影的神奇能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对于这类能赋予湘西更多人文色彩的项目,正切合湘西州委州政府“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的文旅发展目标,为2025年旅游实现收入破千亿的目标提供动力。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