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手机 老人「正在玩手机的你一定要看家里有老人的一定要看」

时间:2023-06-20 08:42:38阅读:3431
#315全民季#电信诈骗是指不法分子通过电信手段(如电话、短信、网络等),诱骗受害人相信虚假信息,以达到非法占有钱财、财物甚至控制被害人账户的目的。电信诈骗的手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冒充公检法、冒充银行客服…

#315全民季#

电信诈骗是指不法分子通过电信手段(如电话、短信、网络等),诱骗受害人相信虚假信息,以达到非法占有钱财、财物甚至控制被害人账户的目的。电信诈骗的手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冒充公检法、冒充银行客服、虚假中奖、网络购物诈骗等。以下是电信诈骗的一般流程:

1.信息收集:诈骗分子通过各种方法获取受害人的个人信息,比如手机号码、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

2.冒充身份:诈骗分子使用受害人个人信息,冒充公检法、银行等机构的工作人员,称受害人涉嫌违法或账户出现异常,要求受害人配合进行操作或提供账户信息。

3.诱导转账:诈骗分子会以各种理由,比如催促缴纳罚款、说有朋友需要急救等,诱导受害人转账或购买虚拟商品。

4.获取控制:在一些情况下,诈骗分子会通过某些技巧获取受害人的账户和密码,从而实现对受害人账户的控制。

对于普通人,避免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护个人信息: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透露给任何人。

2.警惕陌生电话:不要相信陌生人提供的价格极低或福利极大的信息,要仔细核实。

3.注意语言技巧:电信诈骗分子有很强的语言技巧,在这方面非常专业,请警惕他们的用词表达。

4.设置安全密码:设定强密码可以增加账户的安全性,避免黑客或诈骗分子的攻击。

对于老人家,也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告诉他们千万不要相信陌生的电话和短信。

2.帮助他们设定难以破解的安全密码。

3.密切关注他们的账户变动,避免账户被骗而不知。

4.叮嘱他们不要单独前往陌生地区或者路程遥远的地方。

电信诈骗案例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

1.冒充公检法:诈骗分子使用假冒的公检法号码,冒充工作人员称受害人涉嫌违法,然后让受害人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最近有一宗案例,诈骗分子冒充公安机关工作人员,以涉嫌洗钱、“被人盯上”等为由,让受害人转账,最后损失300万元。

2.冒充银行客服:诈骗分子利用伪造的银行客服电话,诱骗受害人提供银行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最近有一宗案例,诈骗分子冒充中国银行工作人员,在网上诱骗受害人输入银行账户密码,盗取受害人19万余元。

3.虚假中奖:诈骗分子利用虚假的中奖信息,说受害人需要缴纳一定款项才能领取奖金,然后引导受害人转账或购买虚拟商品。最近有一宗案例,诈骗分子以“恭喜您获得了100万元奖金”的名义,骗取受害人35万元。

4.网络购物诈骗:诈骗分子以虚假的商家和商品信息,引诱受害人花费大量资金购买虚拟商品或者收到低成本的垃圾商品。最近有一宗案例,涉案金额达200万元,针对十一黄金周期间手机网购的受害人,以秒杀、团购等形式,骗取受害人的信任,然后引导受害人在虚假的购物网站上付款。

这些案例都是真实发生的,提醒大家要警惕电信诈骗。如果接到可疑电话或短信,一定要保持冷静,核实真伪后再采取行动。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