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香港廉署的电影,港片廉政
文|武云溥
廉政公署是香港法治精神的象征,其职责在于肃贪倡廉,历史上更与多宗涉及警界、政界、商界的大案相关。热衷警匪题材的香港电影,自然不会放弃挖掘廉署这个“故事金矿”。
|《廉政风暴》 (1975)
1974年2月15日廉政公署成立,翌年就有一部直接描写廉署的电影问世,足见香港社会对警界腐败之痛恨,廉政公署让港人看到了希望之光。《廉政风暴》是导演吴思远大量采用纪实手法拍摄的故事片,片中运用了大量实景拍摄和电视新闻资料镜头,开创了香港电影“警匪写实片”的先河。
《廉政风暴》剧情并不复杂,描写廉政公署成立后强力扫黑,警队高层与大毒枭勾结的黑幕交易曝光。不愿收黑钱的警察被人栽赃陷害,锒铛入狱;不愿交“保护费”的摊贩也饱受欺凌。当时为市井熟知的总警司葛柏、警司韩德等人,在电影里都有对应的角色影射。侦破葛柏案也是成立不久的廉政公署最著名的战役,把香港警界此前上下一条龙串通贪腐的秘密昭告天下,电影取材自然不能回避这一重大事件。
当时拍摄这部电影,吴思远还是冒了一定风险的。廉署查案方兴未艾,黑恶势力也远未到彻底铲除的时候,更重要的是,电影反映警队高层黑幕,矛头直指港英政府。可以说,香港社会向廉洁、公正迈进的起步时刻,以一部《廉政风暴》定格在了银幕上。
|《跛豪》 (1991)
1991年的《跛豪》曾有“香港最成功的传记电影”美誉,当年收获3800多万元票房,位列香港年度票房第三名,次年获得第1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影星吕良伟在片中饰演一个内地逃港青年,他投靠郑则仕饰演的黑帮老大,几经拼杀终于上位,却遭毒枭追杀,导致腿部残疾,“跛豪”绰号由此而来。在之后的帮派争斗中,跛豪收买警队高层,使警察成为黑帮保护伞,非法生意愈发兴隆。直至廉政公署成立,警队人人自危。跛豪的下场是被手下人出卖,被判三十年徒刑。
《跛豪》的真实原型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香港著名的大毒枭吴锡豪(电影里叫吴国豪),据称他经手贩卖的毒品超过16吨,价值逾四亿元,是当时香港扫毒黑名单上的头号人物。吴锡豪1974年11月被捕,牵涉出许多与黑帮勾结的警察,其中包括香港“四大探长”之一的蓝刚。
《跛豪》拍摄时,吴锡豪还在狱中服刑。香港黑帮对娱乐圈素有渗透控制,当时有个不成文的规矩:电影拍摄黑帮人物,需经当事人同意,并且不能指名道姓,否则剧组就会遭遇各种“麻烦”。《跛豪》导演潘文杰和编剧麦当雄曾去狱中拜访过吴锡豪,吴同意拍片,但鉴于吴氏家族在黑帮里还有很大影响力,编剧不敢太直接描述当年事,虚构了不少情节。即使这样,电影仍然真实展现了七十年代的香港社会风貌:警察收受贿赂、毒打平民、刑讯逼供,甚至买人头顶包。如果没有廉政公署整治歪风邪气,香港警察几乎堕落到“比黑帮更黑”。
|《五亿探长雷洛传》 (1991)
看到《跛豪》的火爆,香港影坛大佬向华强、向华胜兄弟立刻推出题材风格类似的《五亿探长雷洛传》,分为《雷老虎》和《父子情仇》两部,同样大受欢迎。《五亿探长雷洛传》起用全明星阵容,刘德华、邱淑贞、张敏、郭富城、吴孟达、秦沛等人主演,上下两部共收获5300多万元票房,比《跛豪》更胜一筹。
《五亿探长雷洛传》取材于香港“四大探长”之首吕乐的故事。吕乐曾任“总华探长”,这是港英政府治下,华人在警界能做到的最高职位。现实中的吕乐一度只手遮天,黑白两道都要给足他面子,他借机大肆敛财,号称身价五亿。传说吕乐破案根本不需亲自查办,只要开口向黑帮要人即可。1968年吕乐提前退休,五年后廉政公署成立,吕乐立即成为廉署追查目标,他先是移居加拿大,后来定居台北,2010年5月病逝。电影里吕乐的化身叫“雷洛”,据说也是因为向氏兄弟征求吕乐意见时,吕乐坚决不许影片用他真名。
刘德华饰演的雷洛曾经是个拒收贿赂的好警察,后来见身边无人不收钱,没钱就没权,他为了出人头地,终于沉沦进黑暗的现实。上部《雷老虎》的开头,和下部《父子情仇》的结尾,雷洛都说了同一句话:“为了吃饭啊。”但从一个艰难求生的小警察,到呼风唤雨的警界大亨,雷洛的经历跌宕起伏,一句“吃饭”浓缩了人生百味。
像所有同类影片一样,廉政公署的成立总会变成“光明的尾巴”。平日里张狂不可一世的雷洛,看到新闻报道廉政公署成立,表情立时变得僵硬——虽然他可能早就预见到了这一天的到来。
|《金钱帝国》 (2009)
香港廉署题材电影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集中爆发过,前述多部作品都产生于这个时期。进入新世纪,鬼才导演王晶的《金钱帝国》是不容错过的一部话题之作。
《金钱帝国》的主角原型仍然是“五亿探长”吕乐,但相比《五亿探长雷洛传》,王晶在《金钱帝国》里注入了更多港产片惯有的诙谐气质,用插科打诨和市井琐事串联起一部主题沉重的警队扫黑片。按照影片开头交代的背景资料,1963年到1973年这十年间,香港警员贪污金额达到惊人的100亿港元,这笔钱的购买力相当于2009年的5000亿。片中的总华探长“乐哥”(梁家辉饰)每日花天酒地,挥金如土,他的下属、探长陈细九(陈奕迅饰)则是个内心善良、懦弱怕事的小人物,不得已照看着九个女朋友,还因为擅长踢球而受到乐哥赏识。有趣的是,这个细节据说与演员曾志伟的父亲有关——曾志伟父亲曾启荣当年是“五亿探长”吕乐的得力干将,后因贪污被捕,审讯期间逃到台湾,直到2011年病逝,曾启荣一直是廉政公署的通缉犯。曾启荣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任香港军装警署署长,还有另一个身份是香港华人足球员联谊会执行委员,球技精湛,经常和上司吕乐一起踢球。有这两位警队高官带动,香港警界掀起过足球热,导演王晶说,这确是真实的历史。
说回廉政公署,《金钱帝国》里的廉署官员(林保怡饰)苦于无人可用,他组建的团队里有在警队郁郁不得志的警员、受过警察欺负的大学生等等,这么一支“杂牌军”临危受命,拼死完成扫黑任务,殊为不易。王晶还说过,为筹拍此片,仅搜集资料、查阅卷宗就耗费了五年时间,终靠诚意打动廉政公署,获得了廉署的正式授权。廉署有关部门还向剧组解密了封存三十年之久的一些机密档案。从这个意义上说,《金钱帝国》在王晶式的“不正经”表象下,掩藏着一颗主旋律的心。
|《寒战》 (2012)
其实很多常规的香港警匪片里都有廉政公署活跃的身影,其中不乏商业巨制,2012年大受好评的《寒战》就是一例。这部号称在《无间道》之后十年,再创香港警匪片新标杆的电影,汇聚梁家辉、郭富城、刘德华、彭于晏、李治廷等诸多明星,更突出强调了香港社会引以为豪的法治精神。剧情以一辆警用冲锋车被匪徒劫持展开,暴露出警队内部管理漏洞,廉政公署接获线报称,警队内有高层以权谋私……
有趣的是,片中饰演廉政公署执行处处长的演员徐家杰,多年前真的供职于廉政公署,只不过职位是副处长。徐家杰因《寒战》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新人奖,他说电影让他实现了“转正”,《寒战》也因其加盟成为首部有前廉署官员参演的电影。
徐家杰在《寒战》里有四个镜头,不到十句台词。二十多年前,他是廉政公署第一位华人副处长,执掌调查案件的主要职能部门“执行处”。1993年10月,廉政公署突然解雇徐家杰,但并未对外界公布详情,引发诸多猜测。有传闻说徐家杰与黑社会成员有关系,还有说他是中央政府安插在廉署里的特工。香港立法局保安事务委员会为调查徐家杰被解职案,进行过多次公开聆讯,长达六个月的调查结束后,保委会和廉署统一意见:解雇徐家杰合理,但原因保密。
离开廉署后,徐家杰成了媒体红人,经常公开批评廉署的一些做法违规,比如窃听和诱供之类,并多次与廉署对簿公堂。昔日廉署官员,如今被冠以绰号“廉署克星”,徐家杰说多年来有很多剧组找他邀约拍片,他只接了《寒战》。作为剧组里最熟悉廉署的人,徐家杰帮助导演修正了很多细节,比如下属向上级汇报案情,必然是在一间小屋里谈,而不会当着其他人的面等等。2013年4月揭晓的第3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寒战》成为最大赢家,获得12项提名和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编剧在内的9项大奖。
|《反贪风暴》 (2014)
今年夏季还有一部廉署题材的电影在内地公映——《反贪风暴》(又名《Z风云》),讲述古天乐饰演的廉政公署执行处首席调查主任,在查案中遭遇阻力,触及一个庞大的贪污集团:退休高官、警队高层、商界富豪、资深律师等各路角色,以及香港政府用于扶贫的150亿资金……剧情是常规套路,幕后主使直到结尾仍逍遥法外,倒是出乎很多观众意料。导演林德禄曾有在廉政公署的工作经历,称这部影片“想表现社会黑暗面,呼唤一个公正公平的社会”。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