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师长 粟裕,上将许世友和粟裕打电话是第几集

时间:2023-06-20 00:03:40阅读:2450
作者:胡显达提起蒋氏的黄埔弟子,胡琏算得上一个名声很响的人物。在淞沪,他血拼罗店,寸土不让;在石牌,他临危受命……胡琏在战场上的勇猛与机警,也使其深受蒋氏的信赖和倚重。若不是白崇禧从中作梗,蒋军的12兵…

作者:胡显达

提起蒋氏的黄埔弟子,胡琏算得上一个名声很响的人物。在淞沪,他血拼罗店,寸土不让;在石牌,他临危受命……胡琏在战场上的勇猛与机警,也使其深受蒋氏的信赖和倚重。若不是白崇禧从中作梗,蒋军的12兵团司令应该是非他莫属。

在与我军交手上,胡琏也十分狡猾,伟人曾经提醒部队,18军胡琏,狡如狐、猛如虎,宜趋避之,待机而战。

当然,胡琏之所以如此名声响亮,也有一些侥幸的因素、运气的成分。

胡琏与许世友的一次较量,让他一下子从“神坛”上跌落下来。

1947年4月,粟裕指挥华野刚刚取得莱芜战役的大胜,还没来得及休整部队,蒋氏的报复性进攻就开始了。这次进攻的主力,就是有着“救火队长”之称的胡琏整编11师。这是陈诚土木系的看家部队,全美械装备,战斗力强。

胡琏率领的11师辗转于中原、华东两大战场,一度成为刘伯承、陈毅、粟裕等人的劲敌。粟裕一听胡琏又来了,也是皱紧了眉头。他深知胡琏打起仗来,敢于拼命,机警狡猾,很少出现大的破绽。

粟裕与胡琏的第一次交手,发生在1946年。当时,胡琏率领整编11师一路向北追击粟裕,企图与戴之奇的整编69师,在宿迁一带一口吃掉粟裕的主力。

贪功冒进的戴之奇中了粟裕的回马枪,整编69师被打了个精光,一毛不剩。可惜的是,胡琏的整编11师却毫发无损。原来他尾随在戴之奇后面,小心翼翼,处处示弱,时刻提防,生怕中了粟裕的计谋。

胡琏的示弱,一度造成粟裕的误判,认为整编11师也是个送到嘴上的“菜鸡”。殊不知,这全是胡琏装出来的。粟裕派叶飞纵队猛插胡琏背后,断其退路,企图趁热打铁一口吃掉。

若不是叶飞的一个先头团,不小心一炮打中胡琏的指挥所,吓得他连忙下令整编11师全线后退,依凭胡琏的机警和彪悍,是可能通过反包围,咬叶飞一口的。在战后的总结中,粟裕也有些后怕,一再提醒部队一定要小心胡琏的狡诈。

在莱芜战役吃了大亏的蒋氏,亲赴济南,排兵布阵,意图用24个整编师45万大军,密集平推的阵形,碾压陈毅、粟裕的华东野战军。

面对敌人的这个阵形,陈毅、粟裕计划派1纵、3纵、10纵侧击泰安,目的是吸引距离泰安最近的敌整编75师、整编85师前来增援;然后通过围点打援战术,先吃掉这两个弱敌。

泰安被围后,敌整编75师、整编85师怕中了华野的埋伏,宁愿背负见死不救的骂名,也不肯以身犯险,成为我军口中的猎物。他们裹足不前,不敢救援,让陈毅、粟裕的计划泡汤了。

与之同时,华野的指挥中枢却被胡琏算计上了。他率部从沂蒙山区一路向蒙阴疾进,试图围魏救赵,猛虎掏心;若是此战抓住陈毅、粟裕二位将领,他在蒋氏面前就更加吃香了。

胡琏来了,后面还跟着敌整编74师和第5军。如果拦不住胡琏,蒋氏的3个王牌主力一下子全上来,坐镇蒙阴指挥华野的陈毅、粟裕可就万分危险了。

绝不能让胡琏过来!从各纵队的位置上看,拦截胡琏的任务落在了许世友肩上。因为他率领华野9纵,正在蒙阴高庄一带待命出击。

许世友的华野9纵,一向是陈粟手上能攻善守的头等主力,非关键时刻不用。4月18日,午饭过后,许世友与政委林浩、参谋长聂凤智正在高庄9纵指挥部议论山东战局,突然机要员拿来野司电文,要求9纵许、林、聂在19日黄昏前,火速赶到蒙阴城西之观山,到白马关茅草崮一线,阻击敌整编第11师,策应我泰安方面作战。

临行前,野司还专门打来电话,传达粟司令的好心提醒,大意是提醒许世友,不要把阻击战打成决战,时机未到,千万不要轻易招惹胡琏。

许世友

也许是粟裕叮咛的那句“千万不要轻易招惹胡琏”的话,让许世友肚子里的一股不服之气冲上脑门,气得他哼了一声,直接挂断了野司的电话。

许世友勇猛善战,在战场上从来就没有怕过谁。但不服归不服,许世友心里也明白,要完成这个阻击任务还真的挺难。因为白马关距离许世友9纵有120多里,而胡琏离那里只有区区20多里。

白马关位于沂蒙山的一条绵长的山梁上,一条大路经过关口直通蒙阴。若是胡琏抢先占领了白马关,那么许世友的这场阻击战可就难打了。

面对这种战局,许世友来不及细想,当机立断,对纵队政委林浩、参谋长聂凤智说:“军情紧急,形势严峻,我拟派刘涌26师前去执行该项任务,你们看如何?”

林浩、聂凤智点头赞同。紧接着,许世友命令26师为第一梯队以急行军的速度先行出发,争取先敌抢占白马关。临行前,许世友用力地拍着刘涌的肩头,斩钉截铁地说:“时间太紧急了,你们一分钟也不能耽搁,一定要抢在敌整编11师的前头,占领白马关!”

按理说,胡琏整编11师抢占白马关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他之所以没有抢占,是因为他在临沂蒙阴一线的推进顺利,就没有刻意让连日来不停进攻、疲惫不堪的部队,抢时间占领白马关。

从4月18日开始,胡琏的11师休息了半天加一个夜晚,直到4月19日吃过早饭后,才派一个旅的先头部队向白马关进发。

4月19日凌晨,一路小跑的9纵26师77团4连抵达白马关,此时一个敌人的影子也没见到。又过了几个小时,刘涌率后续主力部队也全部赶到,并以白马关为主阵地构筑防御工事。

部队刚刚部署好,刘涌登上山顶向南眺望,发现敌整编11师的先头部队正在大摇大摆地开过来。得知白马关被我军占领,胡琏并不慌张。他深知我军的枪炮火力不足,奈何不了整编11师,凭着整编11师的美械火力,他还没遇到过什么对手呢!

胡琏

胡琏打仗也是有两下子的,在步炮协同、火力使用上,有着自己的一套战术,屡试不爽。具体说来,就是先集中火力猛烈轰击,紧接着组织旅团级别的重兵集团轮番冲锋。

第一轮冲锋失败后,胡琏在望远镜中见白马关人影稀疏,认为我军兵力不多,只要再次炮击,猛冲一下,就可攻下这道关口。

在26师阵地上,雨点般的炮弹再次呼啸而来,炸得乱石纷飞,趁着硝烟弥漫之际,胡琏又派一个旅兵力发起集团冲锋。

被震昏的战士刚刚苏醒,就发现敌人冲了上来,他们连忙端起枪来和敌人拼刺刀。因为双方战在一起,胡琏的炮击也不管用了。见此情形,刘涌赶紧增派一个团的兵力,分成4个纵队,向山下猛烈冲杀过去。

到了傍晚,刘涌向许世友汇报了26师的反击情况,许世友叮嘱他,趁着天黑,要组织两个团打出去,以攻为守,夺占敌人的阵地,才能更好坚守白马关。

夜深人静,月色朦胧,刘涌按照许世友指示,组织两个团向敌人黑山阵地搜索前进。

没想到,胡琏也在组织两个团,准备趁夜偷袭26师。在我军的两个团悄悄来到敌人黑山阵地的时候,他们正在集结待命。在占据有利地形后,我军的这两个团随后猛烈开火,打得敌人乱作一团,四处躲藏。敌人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不得不放弃阵地,后退逃命。

天亮后,正做着凯旋而归大梦的胡琏,听参谋长说丢失了黑山阵地,十分生气,立即组织4个团的兵力,在密集炮火的掩护下,向我黑山守军发起轮番冲锋。

许世友得知胡琏的动作后,打电话告诉刘涌,马上收起拳头,从黑山撤回,诱敌深入,让胡琏的火力优势发挥不出来,然后在有利地形,突然来个饿虎扑食,大量杀伤敌人。

看到部下又重新夺回黑山阵地,胡琏也是心花怒放,想乘胜追击,一举拿下白马关。看到胡琏的整编11师追击而来,刘涌命令两个团扼守要点,吸引敌人,然后又命令76团向敌整编11师侧翼出击。进入有效射程后,在我军的两面夹击下,见势不妙的敌人纷纷掉头向山下逃窜。

连续攻击4天后,胡琏也没能拿下白马关。4月26日,泰安被华野西线兵团攻占,胡琏的围魏救赵之计落空了。被挡在白马关前,束手无策的胡琏只好望关兴叹,无奈撤走。

在与许世友的第一次较量中,盛气凌人、牛气冲天的胡琏栽了一个不小的跟头。自此之后,粟裕对付整编11师,也就更有信心和王牌了。后来,粟裕在南麻策划了一次“猎狐”行动,只是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帮助胡琏侥幸逃脱了被华野一口吃掉的厄运。

在蒙阴作战检讨会上,胡琏也是恼羞成怒训斥自己的部下,称这次作战失利全是你们的责任,是你们喊太累了,非要休息一下,贻误了战机,结果让敌军钻了空子,抢先占领了白马关。

在私底下,有将领小声嘀咕道,标榜爱兵如子的是你,推卸责任的也是你,反正什么好事都是你的。胡链听到了这些议论,也是气得脸红一阵白一阵。败就败了,骂下去只会更没面子。这场检讨会,反倒让胡琏检讨了一肚子气,最终草草收场。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胡师长 粟裕,上将许世友和粟裕打电话是第几集

亮剑》中李云龙还是团长时旅长为什么就消失了

李云龙的旅长的原型就是陈赓,抗战时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

一二九师由原来的红四方面军留在陕北的第四、第三十一军改编而来,另外还包括陕北红军第二十九、三十军,独立第一至第四团,以及十五军团骑兵团等部编成,下辖两个旅,也就是三八六旅和三八五旅两个旅以及教导团,另外还有工兵营、辎重营等其它师部直属部队。刘伯承任师长,徐向前任副师长,恢复政委制度后,张浩任政委。

第四军改编为三八五旅,王宏坤任旅长,副旅长王维舟,第三十一军改编为三八六旅,陈赓任旅长,许世友一年后赴任三八六旅,任副旅长。每个旅下属两个团,三八五旅下属769团、770团,三八六旅下属771团、772团。抗战开始后,开赴前线时,三八五旅旅部及770团留守陕北,驻地在陇东庆阳,实际上只有769团一个团开赴前线,团长为陈锡联。

为什么三八六旅改编为八路军的时候,要让中央红军的刘伯承任师长,而原来的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只是任副师长呢?其实徐向前也不是四方面军的创业元老,同样是半路加入的。在广州起义失败之后,徐向前一度被派到广东的游击队打游击,后来才被派到四方面军去。长征中一、四两个方面军会师时,徐向前因为在张国焘手下比较压抑,曾经主动向中央建议,希望到中央红军工作,而让刘伯承担任四方面军的军事指挥。但考虑到当时比较复杂的局面,这个提议没有通过。

草地分裂之后,四方面军南下四川,一方面军北上,军委随四方面军行动,被裹挟南下,朱德、刘伯承都在其中。后来张国焘另立中央,朱德、刘伯承也在军中,但没有实权,只是随军行动而已。一直到一年后的1936年,四方面军才和二方面军北上,与一方面军会师,朱德、刘伯承也才回归中央红军。因为有一年多随四方面军行动的经历,加上刘伯承德高望重,所以四方面军将领和他之间相互也比较熟悉。

四方面军北上会师之后,和中央发生分歧,张国焘坚持西征,中央希望四方面军留在陕北,但最后四方面军还是选择了自己独立西进,渡河时被半渡而击,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留在陕北,也就是后来改编为一二九师的第四军和三十军,其他部队全部西征,包括第九军、第三十一军、第三十二军,以及被裹挟的中央红军五军团,此时已经缩编为第五军。

西路军失败后,中央原计划派四方面军余部接应和救援,所以在陇东镇原成立了援西军指挥部,总指挥就是刘伯承,下属的部队也就是四方面军留在陕北的第四军和第三十一军。但因为后来形势不断变化,援西军并未出动,而是留在陕北。四方面军干部分散回到陕北后,也基本上都安排在援西军工作。因此,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四方面军被改编为一二九师,刘伯承任师长,徐向前任副师长。

再来说陈赓。陈赓毕业于黄埔军校,和徐向前一样,都是黄埔一期生。此外,他和毛主席还是小学校友,毛主席比他高四届,都是老家东山小学的学生。陈赓参加了南昌起义之后,回到上海。鄂豫皖根据地发展起来后,军事干部不足,请中央调派军事干部来加强领导和指挥。陈赓作为军事干部被派往鄂豫皖根据地,是比较早的红军师长之一。

但陈赓在战斗中负伤,为了疗伤,又在中央安排下,离开了鄂豫皖根据地,前往上海就医治疗。伤愈后,陈赓留在上海的中央机关,参加了情报工作。也是在这个时期,陈赓一度被捕,在监狱里受过电刑,对他身体损伤很大,后来壮年猝死,应该与此有关。在黄埔同学会的联名请求下,加上陈赓对委员长有救命之恩,在东征的时候把委员长从死人堆里背出来的,所以蒋委员长释放了陈赓。

之后,陈赓随中央从上海到了中央根据地,又重新回到军队工作。长征开始时,陈赓担任干部团团长。别看这只是个团,但其实是一个军级单位,因为这个团的组成人员都是红军各级干部。所以,这个团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被派上战场。一直到飞夺泸定桥的时候,形势比较紧急了,陈赓这个团才被派上去了。

所以,到一方面军和四方面军会师的时候,陈赓见到四方面军的高级干部,尤其是军、师级干部,很多人都是他的老部下,他很感慨,就开玩笑说,我当年是你们的老领导,现在你们都是军师级干部了,我还只是个团长。抗战开始后,改编四方面军时,因为陈赓有这个经历,所以他被任命为八路军三八六旅旅长。

因为他资格老,四方面军干部对他也是服气的,没什么话好说。这也是李云龙虽然桀骜不驯,对谁都不服气,但只要看到陈赓,立刻就服服帖帖、点头哈腰的原因。陈赓的资格、声望都摆在这,不要说李云龙,就是一贯谁都不服的许世友,给他当副手,也是没什么话好说的。当然,许世友没过多久就被派到山东去了,没有继续和陈赓在一块共事。

1941年后,华北地区大旱,加上日军频繁扫荡,前线形势比较恶劣,中央分批抽调干部回到陕北,安排在抗大学习,部队分散打游击。这就是《亮剑》里李云龙的部队也分散开来,去打游击的大背景。不过,陈赓则是在1943年奉命去陕北,准备参加七大。但七大因为战争的原因,干部比较分散,集中起来不容易,所以时间一拖再拖,一直没有开成,陈赓也就一直待在陕北,没有回到前线。

等到陈赓回到陕北时,已经是抗战临近结束的时候。这时候,部队被重新整编,陈赓任司令员的太岳军区所属部队被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纵队,部队再次整编时,原太岳军区主力三八六旅被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陈赓为司令员,太岳军区另外编成了第九纵队,司令员为秦基伟,也由陈赓统一指挥。这也就是解放战争中的陈谢兵团。

陈谢兵团在解放战争中虽然隶属于晋冀鲁豫野战军,后来也被划入中原野战军,但实际上一直是充当着中央的总预备队和机动兵团,由中央直接指挥,行动并不完全由刘邓指挥。到一九四七后,中原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陈谢兵团出豫西,基本上也是分开行动。陈谢兵团独立解放了洛阳、襄阳等城市,一直到淮海战役时才又回归建制,参加围歼黄维兵团。四野南下时,陈谢兵团又被配属给四野指挥,直接南下广东,再向西南迂回。

从《亮剑》的剧情看,李云龙的独立团在解放战争初期就已经脱离了陈赓指挥的太岳军区,应该是被配属给了中原野战军的其他部队。在淮海战役之前,又被配属给了华东野战军。所以,《亮剑》中的李云龙团没有参加对黄维兵团的围歼,但却参加了围歼杜聿明集团的战役。这之后,李云龙也一直留在华东,并没有随刘邓大军解放大西南,也没有参加陈谢兵团南下解放广东和围歼白崇禧集团。

另外,剧中的晋西北铁三角中的丁伟团在解放战争中被调往东北,一直随四野作战,孔捷团和丁伟团一样,解放战争中被调往东北,参加了四野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四野几乎全部重要战役。因为电视剧是综合加工了许多人的事迹,实际上,陈赓的三八六旅被调往四野的部队,主要是被分出来到山东的部队,而这是在抗战期间1939年的事,之后就脱离了陈赓的指挥,抗战结束后,陈赓的太岳军区并没有抽调部队前往东北。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