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难于高丽参评电影恋恋风尘
中国台湾,1986年上映。主演 王晶文,辛树芬。导演 侯孝贤。
罗大佑唱到:姑娘你说过,你永远爱着我,爱情这东西我明白,但永远是什么?永远是什么,也许,人生根本没有永远,曾经拥有,已经足矣。
台湾上世纪80年代经济腾飞,电影就表现那时期一个普通人的奋斗时光。
阿远,平平淡淡奋斗着,恋爱着,生存着。在日本,同侯孝贤风格相似的,就是后来的是枝裕和。他们将意义深藏于影像之中,滴水不漏任何情绪,而情感却又如半掩盖子的陈年佳酿,馥郁自然缓缓散发,醉人心魄。
男孩送货,女孩缝纫,两人携手远离故土,来到都市打拼,将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寄回家,或者为家里人买东西,唯独没有考虑他们自己。
影片将说普通话的台北和说闽南话的故乡作为两个世界来处理,作为在台北的异乡人,在乡间的城里人,阿远和阿云无论怎样也无法融入这两个世界。故乡和异乡,依赖与独立,彷徨和坚持一直是这对男女生存的主基调,构筑着也瓦解着两人的爱情。
没钱继续上学,如果不去台北闯荡,阿远的命运就和父亲一样,从事危险而艰辛的挖矿工作。在生存的夹缝中,阿远奋力挣扎着。在这种艰辛的奋斗中,阿云与阿远朴素而真挚的爱情,就显得那样纯真和珍贵,如同噪音中一曲曼妙的旋律,夜空中一朵漂浮的云,在风尘喧嚣之中,在晦暗不明之中,有了一缕清新的气息,一抹明快的色彩。
除了爱情,世上也还是有浓浓的人情味,比如阿远的老板,比如他的朋友和阿公,这些人的照顾和支持,都将电影灰暗的底色变得明亮起来。尽管生存不易,但依然要怀抱希望,顽强地活下去。
阿远要去当兵了,他总是处在人生的转折点上。先是离开故乡,去往陌生的城市,后来又离开城市,去往遥远的军营。人生如一列奔驰的火车,总是告别熟悉的月台,去适应陌生的轨道。而不久,恋人阿云就同别人结婚了。阿远退伍回来后,在故乡变得形单影只。
学业,就业,当兵。相识,相恋,相别。人生就是这样,也许并不服从你的意志,不是最好的。但回首来看,一切又似乎只得如此,这就是所谓命运的安排。窄窄的铁轨,深深的大山,荒芜的站台,人潮汹涌的城市,燃烧的香烟和冒着青烟的爆竹。这就是故乡和异乡,过去和未来,祖辈和子孙,命运和故事。
影片在一场台风即将到来前结束。苍老而智慧的阿公说,照顾番薯比种高丽参还辛苦!人生何尝不是这样,你辛辛苦苦耕耘的,不一定就会获得丰收。你异常珍惜的,也不一定就最终属于你。正如曹雪芹所言:到头来,都是为别人做嫁衣。生活之艰难,命运之无情,反照出梦想之容易,青春之易逝。也许,能将平凡而普通的番薯种好就不错了,那梦想中难得一见的高丽参也许真的只是一个梦罢了。但,人生依然有奔头,依然有意义。这个奔头就是不断去改变现状,而这个意义就是那一段纯真,美好,梦一般幸福短暂的时光,已然成为你人生的一部分。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