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羔羊,电影,波兰母爱感人电影
“恋父情结”又称作“厄勒克特拉情结”,它源于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故事:
阿伽门农集结军队,准备征讨特洛伊。出发前的一次狩猎中,他收获颇丰,便得意夸耀道:“即便是狩猎女神的箭法也不过如此。” 因而触怒神明。狩猎女神阿耳忒弥斯要求阿迦门侬把亲生女儿伊菲革涅亚献祭给她,才会为远征大军刮起顺风。阿伽门农不顾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的反对,将女儿献祭。大军随之开赴特洛伊。吕泰涅斯特拉决定报复阿伽门农,与埃癸斯托发生了奸情。十年之后,阿迦门农作为希腊军团的统帅凯旋而归,却被妻子和她的情夫杀害在浴缸之中。接着被杀的还有阿伽门农带回的特洛伊公主,女祭司卡桑德拉。吕泰涅斯特拉和她的情夫埃癸斯托斯统治了这个国家。阿迦门侬的女儿厄勒克特拉(Electra)被母亲囚禁在城堡中。
厄勒克特拉长大后,联合弟弟欧瑞斯提兹弑杀生母,这有悖天伦的罪孽,复仇女神总是跟着她们,使她们的良心忍受着痛悔的煎熬。厄勒克特拉和弟弟只有请求神明的庇护,但即使神明的庇护也不能令他们摆脱复仇女神的追踪。
最后,雅典娜主持法庭,控辩双方争执不下。最终决定投票确定为报父仇杀死母亲是否有罪。然而支持者与反对者人数一致,关键的一票握在雅典娜手中。最终,雅典娜支持了厄勒克特拉姐弟的行为,判他们无罪。
这个传说深深地影响了西方人的思想,这个故事也被改编成不同版本的戏剧和电影多次演出和上映。
宝妈喜欢的一部电影就很好的阐释了“恋父情结”,它就是:
《沉默的羔羊》
这部《沉默的羔羊》1991年在美国上映,1992年该片获得第64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5项奖项,该片讲述了实习特工克拉丽斯为了追寻杀人狂野牛比尔的线索,前往一所监狱访问精神病专家汉尼拔博士,汉尼拔给克拉丽斯提供了一些线索,最终克拉丽斯找到了野牛比尔,并将其击毙,最终立功受奖的故事。
这个故事在讲述真相揭开的过程中,将这个缉拿野牛比尔的故事成功的转化成女主角克拉丽丝的心灵愈合的过程。克拉丽丝作为FBI的实习生,每天坚持训练,想要成为最出色的成员,与一波强悍男人共事,他的确看起来急需要保护。这或许是导演对于克拉丽丝身世的第一个暗示: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中,父亲不仅是一个少女的权威,也是她的潜在欲望对象。一个女孩想要成长、成熟就需要有父亲在身旁,而克拉丽丝恰恰缺失了父亲,她很小就失去了父亲,所以想要让她得到成长必须为她重塑“父亲”的角色,所以影片为她安排了三个“父亲”的形象:
第一个“父亲”是克拉丽丝的亲生父亲,他在影片当中只出现了两次,都是闪回,两次的出现都是在克拉丽丝遇到极其棘手的问题的时候、极其需要帮助和关怀的时候。其实克拉丽丝的内心还是一个迫切需要父亲关爱的小女孩,她遇到了问题,还是会从内心本能的呼唤父亲。
第二个“父亲”是汉尼拔博士,他为克拉丽丝作了全面的精神分析,让克拉丽丝成功的将自己认作精神上的父亲,汉尼拔博士成功的建立了和克拉丽丝的情感,一步步引导克拉丽丝抓住了野牛比尔。
第三个“父亲”就是克拉丽丝的上级克劳弗,它作为“野牛比尔案件”的负责人是克拉丽丝的绝对权威。他在工作上指导着克拉丽丝,让她在FBI一步步成长,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克拉丽丝的机会是克劳弗提供给她的,克劳弗掌控着克拉丽丝的工作和轨迹,是一个“父亲”的化身。
三个男人共同支撑了克拉丽丝的成长,填充了她的缺失的、匮乏的内心。
每个人只有内心得到治愈,才可以摆脱厄勒克特拉情结。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