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推孕妇看看会不会流产「推孕妇犯法吗」

时间:2023-06-01 15:37:43阅读:1477
在一些电视剧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孕妇摔倒流产的场景,比如曾经非常热门的电视剧《蜗居》里就有这样一幕:怀孕的海藻被宋思明的妻子推了一把,肚子撞到椅子上,最终流产,子宫也被摘除。这毕竟是电视剧里的场景,然而…

在一些电视剧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孕妇摔倒流产的场景,比如曾经非常热门的电视剧《蜗居》里就有这样一幕:怀孕的海藻被宋思明的妻子推了一把,肚子撞到椅子上,最终流产,子宫也被摘除。

这毕竟是电视剧里的场景,然而,近期却有一位妹子在网上发帖,说自己怀孕的嫂子被亲戚家的“熊孩子”猛推了一把,差点酿成大祸:

看了这个故事,网友们在惊呼万幸的同时,几乎一边倒地支持妹子的做法,直呼“好解气啊!”

不过,也有网友呼吁大家要冷静,管教孩子要有边界,事情发生后应该唤醒“熊孩子”们家长的重视,而不是泄愤。因为“以暴制暴”并非教育孩子的最佳方式,反而会让孩子更加崇尚暴力。

熊孩子到底有多“熊”?

暴力体罚孩子当然不值得提倡,可如果“熊孩子”再不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无法想象他们会惹出什么样的大祸。

正如故事所描述的,要不是这位妹子及时拉住了怀孕的嫂子,后果会怎样?不堪设想。

去年就有一位网友发帖,说自己怀孕7个月的姐姐就被一名素不相识的“熊孩子”打了一拳,不幸流产:某天,姐姐吃过晚饭下楼散步,迎面来了一个5岁左右的小男孩,不知是好奇还是什么原因,看到姐姐大着肚子,小男孩突然抡起拳头,一拳砸在姐姐肚子上,导致脐带淤血,七个多月的宝宝胎死腹中。

也许你会说,网上的故事真实性很难核实,可现实生活中,“熊孩子”惹出的悲剧不是没有发生过。

2018年1月,河南一位老奶奶因鼻窦炎发作在家中输液,没想到小孙子竟将脏水注入吊瓶中,导致奶奶血压下降,寒战高热,生命垂危,被送入CPU病房抢救。

2017年7月,一名5岁小男孩恶作剧,把2岁女童关在电梯里,并且按了18楼的按钮后立即离开。结果2岁女孩从18楼走出电梯后坠楼身亡。

2015年2月5日,广东惠州一小商品批发城内,一名9岁儿童纵火引发火灾,造成17人死亡,2名群众、4名消防队员受伤,经济损失超过1000万元。

2014年6月,江苏江阴某小区的24层高楼上,两名8岁的贪玩男孩从顶楼往下扔砖块玩,结果击中一名22岁的准新娘头部,致其当场死亡。

事发小区监控显示的悲剧现场

2013年11月,重庆一名10岁女孩李某在电梯里对一个陌生的1岁男婴拳打脚踢,并使其从25楼坠落……

只是因为好奇,因为无聊,因为想搞恶作剧,熊孩子”们肆无忌惮地发挥着他们强大的“杀伤力”。

没有“熊家长”,哪来“熊孩子”?

那么“熊孩子”天生就是这么“熊”的吗?并非如此。家长的教育失范才是熊孩子产生的根本原因。

“他还是个孩子啊,长大了就好了。”

“他还是个孩子啊,你让一让他啊!”

“他还是个孩子啊,至于这么大惊小怪吗?”

抢你手机、占你玩具、吃你食物、摔你收藏、毁你安宁……当熊孩子终于把你惹毛,你忍无可忍,准备还击或者已经还击的时候,有教养的父母会处理问题、和你道歉,但熊家长和你说的,一定是上面这些话。

而这样的“熊家长”,比“熊孩子”本身讨厌多了!

南宁某小区一司机开车出库时,一名男孩突然出现,俯趴在滑板上,从车头下方快速横穿过去。业主提醒家长监护好孩子,但家长却说,“在小区内应该是车让人,而不是人让车。”

一15岁少年,将小区地下车库里的29辆私家车全划成大花脸。孩子父母态度恶劣,不愿意调解。

在途经嘉兴南站的高铁上,有几个孩子在车厢里闹,有位外籍男士提醒小孩家长。结果孩子父母将这位男士打得左眼球出血。

猛推孕妇的“熊孩子”也有一位“熊”奶奶,孙子差点惹下大祸,不但不带孙子诚恳道歉,反而忿忿不平,言下之意就是:“又没有真的出事,你把一个孩子打成这样,你好意思吗?”

这样的“熊孩子”与“熊家长”也绝非国内才有。

美国一群十几岁的青少年爱玩一种叫做Knockout的“游戏”,他们聚在街头,冷不丁地以重拳攻击路人,想一拳让对方不省人事,并录下视频发到网上炫耀。因这种罪行被逮捕的男孩们的家长,却都坚称他们的孩子只是在玩一个“没想到会失控的恶作剧”。

有网友说:“熊孩子和杀人犯之间,隔着一个熊家长而已”。这话虽然惊悚,却也充满警示意味。正如电影《小孩子》中表达的:孩子中的一些个体,一旦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会比成年人想象中的样子更邪恶。

家长不“熊”,孩子也不会变“熊”

孩子小不懂事,犯了错闯了祸,还可以免受惩罚。可一旦越过了年龄的警戒线,当他们犯下大错时,又有什么能做他们免责的“护身符”?

世界上从来没有管不好的“熊孩子”,只有教育缺位的熊家长,而如果家长始终缺位,总有一天社会会替你狠狠教育他。

千万别做这样的家长

很多“熊家长”身上,都有一些共有的特质:

自私自利:孩子抢玩具,熊家长会帮忙。如果不给,就进行语言攻击,说别人孩子是一个小气鬼。

永远“有理”:自己孩子没礼貌,就用“孩子小不懂事”来应付;要是别人冒犯了他孩子,不管有意还是无意,赔礼道歉少不了,有的甚至暴力相向。

争强好胜:喜欢拿孩子来比较,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且特别觉得自己教子有方。

强权暴力:喜欢用打骂和惩罚来解决孩子和自己的矛盾。

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要教育好自己,父母自己就要先管好自己,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别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

孩子应该知道哪些事不能做

没有什么孩子生下来就是懂道理的。大多数熊孩子之所以会闯祸,是因为心智未成熟、思想未定型,而受到外界不良事物的影响导致的。

家长应当从小就让孩子知道,哪些东西是危险的(如电源插孔、热锅、开水等),不能碰;哪些事是不能做的(如欺负弱小、危害他人等)。不要等到将来形成祸患,后悔不及。

孩子犯错,这样做比暴力更有用

当孩子犯错时,包庇纵容自然不可取,但用暴力来解决,也只会让孩子奔向“熊孩子”的道路。

那么,该如何将“惩罚”变成更有效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呢?

清晰地告知孩子应该遵守的规则

语气、眼神和肢体语言都应保持一致,让孩子明白规则的强制性,而不是像开玩笑一样说出来,否则孩子很难分清父母的话是愿望还是命令。

别把惩罚当威胁

孩子不听话,有些家长常常会进行口头上的威胁,实际上不会付诸行动,说多了,孩子就会当耳旁风。父母在给孩子定规矩时,要言出必行,坚决执行惩罚。

不同错误不同惩罚方式

如果孩子犯了不同的错误,那么惩罚的方式也要一致,例如,撒谎的惩罚是取消一周的零花钱,打碎花瓶的惩罚是打扫卫生、整理房间,学大人说脏话的惩罚是取消一次郊游,等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不同年龄不同惩罚

对于5岁以下的孩子,犯错的最好惩罚是冷落隔离,几分钟不理他,孩子就会觉得收到了很重的惩罚。

而对于5岁以上的孩子,可以以整理房间、打扫卫生、刷碗等体力劳动作为补救措施,让他知道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机会,从而改正错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