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油条or实干家别被县委大院李保平演技骗了他没那么委屈
《县委大院》李保平口碑反转,从不被观众看好的“摸鱼”人员变身喜感十足的好干部,有观众因曾经“误会”他而道歉,也有观众视他为快乐源泉。
这些好感,主要来自两场戏。
一场是投资商在他眼皮子下被九原县截胡。
送到面前的机会落了空,这让李保平愤怒又崩溃,宴席散场,他一个人坐在车上不断拨打投资商电话,此时观众才发现李保平其实很努力在做事。
车上散落的文件、脏污的雨鞋、家人习惯的晚归,以及得知专项资金申请成功后的激动,将这个角色的付出与渴望展现的淋漓尽致,他并不是一个摸鱼派。
另一场是李保平醉后向梅晓歌倾诉的“真心话”。
他将基层工作人员面对形式主义任务的无力与挫败都总结了出来,不仅剧中人听到动情,剧外的观众也直呼李保平是我们的“嘴替”。
有些职场的“无为”在员工自身,有些“无为”却与环境条件息息相关,一腔热血在不断碰壁中逐渐消磨成“油条”,是很多人都无可奈何的失落。
两场戏结束,观众看到了李保平的努力与困难,人物身上的“老油子”气息逐渐弱化,“实干家”内里似乎慢慢展现,让观众产生了认可与怜惜。
但李保平真的像他表现出来的那么委屈吗?
他有做好工作的那份心,也有一些值得参考的想法,这很宝贵,然而,李保平的“委屈”亦存在表演成分,观众会怜惜,大多是被李保平的演技忽悠住了。
剧中梅晓歌面对李保平酒后“控诉”的反应很耐人寻味,颇有网友们调侃的“十动然拒”味儿,表情是肉眼可见的心疼,言辞却格外的犀利。
要是觉得太委屈太辛苦,也可以不干。
一句话,把李保平吓到“吐遁”。
梅晓歌采纳了李保平关于去除“形式主义”的建议,却没全盘接纳李保平的“委屈”,相反,他对李保平的“卖惨”是持否定、批评态度的。
观点是对的,并不代表人也是完全对的。
故事借李保平点出“形式主义”,呈现了它给基层工作造成的负担,却并没有以此将其“洗白”成一个绝对的正面人物,而是委婉地解析了一个典型问题。
李保平不贪,不懒,不恶,却庸。
他在基层工作上投入了很多,一心想做出成绩,却始终没有一套符合当地现状的脚踏实地工作方针,而是一味追求投机取巧方式,希望速成。
梅晓歌初到光明县时,面临的第一个“坑”就是李保平挖的。
后来李保平解释之所以费尽心机想把法兰配套搞起来,是因为本地原本的经济支柱奶牛场迟迟拿不到二期专项资金,听起来似乎很心酸。
但梅晓歌最初拒绝给法兰配套项目签字,除了看出这是个坑,还因项目资料缺乏关键信息,李保平连一个完整规划都没做好,就想着把项目快速变现。
简单来说,这个项目只是李保平撬资金的名目,他根本没想过把东西做好,为乡镇谋福利的心是真诚的,做事情的态度却是虚浮的。
做的事多,未必就是实干家。
将李保平与梅晓歌、艾鲜枝面对同一问题的行为进行对比,便能清晰体现,同样面对迟迟得不到专项资金的奶牛场,两方态度截然相反。
奶牛场是原平乡具有天然优势的项目,梅晓歌、艾鲜枝认为应该争取机会突破发展,李保平前期却是间接放弃了奶牛场改走法兰配套项目。
面对机遇,梅晓歌提出实事求是,用真诚打动考察组,艾鲜枝努力奔波,不断找老同学求认可,而李保平,却一心想着“走关系”。
待专项资金申请下来后,李保平直呼梅晓歌是“老狐狸”,因为他把各种职场套路玩遍了没搞定的东西,梅晓歌通过“卖惨”“轻松”解决了。
可事实并非如此,梅晓歌坚持不做假而非“卖惨”,考察组认可项目也并非光明县够穷,而是县委大院表现出了真诚、务实、负责的态度。
投机取巧,能碰运气,却无法一直落到实处,路要一步步走,饭要量力而做。
李保平很辛苦,但他的辛苦大多都用在了走捷径上,发现走捷径出不了工作成效后,没有总结自己的工作问题,而是全盘把责任都转嫁给基础环境。
招商不行,是路不好;路不好,是不给修;不给钱,是领导刁难;一切都是环境的错,自己片叶不沾身,再往下挖,那就是“穷乡”耽误了他。
李保平的努力,有几分是想把工作做好、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有几分是做给领导看,希望博个好感能调到中心乡?
向梅晓歌的诉“衷肠”这场戏,李保平句句都说在了基层工作人员的痛点上,这是观众认可与梅晓歌采纳的地方,可他的聪明,又全数用在了套路上。
李保平的每一句话,都另有目的。
哭诉奶牛场资金迟迟不下来,对应前期梅晓歌批评他不好好搞农业转去搞法兰配套,意思是不是我想投机取机,是我太难了啊!
透露扎车胎留侯处长,默默邀功,为前期送茶叶等行为开脱,没安排我做的事我也冒着被处分的风险干了,不是我想犯错,是我太傻太想把事做好了!
最后抨击形式主义问题,这可能是他唯一真情流露的观点了,但同样也是用一个易打动梅晓歌的痛点为自己耿直、纯粹、困难加分。
真假掺半的“真情流露”,是最难分辨的,大部分观众都被他忽悠住了。但年轻的梅晓歌一眼看破了他的套路,他给了认可,也给了敲打。
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李保平,别玩这些投机取巧的套路,脚踏实地才是关键。
李保平能不能放弃投机回归踏实还有待验证,但“庸”如他这类工作人员的形象既典型又普遍,曾经与他共饮“矿泉酒”的鹿原乡李来有,也是共中一员。
一个强制村民种苦瓜,一个强制村民种西瓜,不做足市场调研便拍脑袋行事,只有翻车的份,待翻车后,又跟村民玩太极……
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
不仅自己强制种的苦瓜要自己包圆,在村民心中的公信力也逐渐丧失,从专业的指挥官变成需要“一白遮百丑”的老油子,做得不少,却都停在了表面。
这类人物,他们比贪、恶要更容易被大众理解,因为没有人初心是坏的,也没有抢占普通人的资源,但从长远发展角度,却与贪、恶破坏力不相上下。
梅晓歌如今的阶段是引导这些人把努力放在对的地方,把投机的精力真正放在务实,最终结果如何,是改变还是淘汰,且看《县委大院》如何安排了。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