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墨之为仁义「杨墨之辩仁与人的战争」
今天我以蠡测海,与各位聊聊杨朱“为我”,并为杨墨之辩平个反。
墨子主张“兼爱”,可谓与杨朱之说水火不容,故问杨朱:“拔你根汗毛,让全天下得利,你干不干?”
杨朱咂摸咂摸,道:“这可不是拔根毛能做到的。”
墨子说:“假使能呢?”
杨朱没有回答。(杨子弗应)
这个“弗应”很有意思,耐人寻味,让人思考,至少我是不由得想为他辩护几句。(虽然我不是很赞赏他的学说,但欣赏还是有的)
首先我们要注意这是“利天下”,而不是“利民”。
站着时人的视角下,天下当指四海之内。天下得利,我认为不如说是各国得利(即使民间一时平乐,有了一个稳定的后方后勤,谁敢说徭役不会把他们掠走?),周国,郑国,齐国等等,是他们构成了一个春秋战国的格局。而各诸侯壮大会怎么样呢?“春秋无义战”,答案呼之欲出。
下面举个例子。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然后,最重要的是,如果没有无限的“汗毛”,这样做无异于让一个本就礼崩乐坏的格局更加恶化。
我的想法很简单,给予人一点好处度过难关,他再遇到难关,若向你求好不得,必然记恨于你,甚至做些什么我们今天看来匪夷所思的事。
什么匪夷所思的事呢?包括私斗吧。请看商鞅变法一条不起眼的内容:禁止私斗。我认为这是间接反映当时彪悍的民俗民风的。
而且一向宣扬仁与教化的孔儒之术尚未有汉武那时的大势,百家争鸣,鹿死谁手尚不可言。这也说明了当时人们的观念与现代进步思想的不同,甚至是有巨大差异。
由此观之,如果真的“拔毛”了,一般人可能驾驭不住将来的局面。
当然,还得看“利”的大小,天下大乱起大利,私人小祸始小利。
文章速成,最后只略微解解本文标题,“仁”代表公正,不偏不私,取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个人认为这就是“为我”所探求的,是百家仁人志士探索的结晶之一。而“人”指人性之慈,这不必再赘叙。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