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在雍正王朝的地位,李卫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提起李卫,大家都应该很熟悉,因为很多人都看过《李卫当官》这部电视剧。李卫在雍正朝官至兵部尚书,兼理刑部尚书、直隶总督,全国提督以下官员皆受其节制。作为封疆大吏,他在浙江总督任上,就有调动江苏五府七州兵马的权力。所以,李卫是雍正宠臣中最特别的那一位。李卫学识浅溥,但是政绩突出;出身明代“锦衣卫世家”,却被雍正委以军政要职;靠捐官起家,看不得别人贪污,自己行事却又十分铺张。在他的身上,处处充满着矛盾。
由于李卫一生的经历实在是过于传奇,一度被认为是《鹿鼎记》中韦小宝的原型。众所周知,韦小宝是一个“讲义气”的小流氓。那么,李卫在真实的历史中,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李卫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年生于河北,后移居徐州丰县。他祖上李让,因为跟随黔国公(《鹿鼎记》沐王府的那位祖宗)征战云南有功,被封“世袭锦衣卫千户”。到了李卫这一代,已经是“七世锦衣卫”之家了。不过在他十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
李卫跟着母亲汪氏长大,是一个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人。他学问不高,喜欢听评书,喜欢练武,为人讲义气,身材特别高大。二十九岁的时候(1717年),李卫花钱向朝廷捐了一个兵部员外郎的职务,从此入朝当官。最初在康熙朝,李卫并未得到重用。直到雍正上位之后,他得到一名亲王的举荐,他的仕途开始直上云霄。李卫本来是花钱买到的官,但是他干得却十分卖力,并且不畏强权。他曾经因为看到一个王爷贪污,就公然在银箱上贴字条,注明“此乃某某王爷盈余”。
雍正刚刚上台的时候,感到地方上吏治败坏,出现了很多贪官污吏,于是他就想用自己人去取代。刚好这时候有人给他举荐了李卫,他就让李卫放手去试一试。最初只是派他负责云南、江浙一带的盐务,结果李卫处理得很好,接连升官,从云南布政使一直做到了浙江总督。不出一年,李卫又办了一件跨越浙江、江苏两省的大案。雍正遂下令,让他在担任浙江总督的同时,兼管江苏下属五府七州所有的刑事案件,并且还负责当地的官兵考核。而且还给了李卫随意调动军队,揖捕盗贼的权力。
由于当时的江苏,事实上还兼管安徽、江西等地,所以李卫事实上成了浙江、江苏、安徽和江西诸省的“一把手”,盐政、军政、民政全部被他一手抓。权力之大,在地方官吏中绝无权有,令人咋舌。《清史稿•李卫传》中记载,雍正七年的时候,李卫办了一桩大案,主犯叫张云如,在江南一带“以符咒惑民”,并且教人习武。因为声势渐大,以“反清复明”为己任的甘凤池等人也加入其中。
通过这个案件,李卫又牵扯出了两江多位要员,最后张云如被判斩。根据坊间传闻,李卫悄悄把甘凤池给放走了。第二年,李卫被雍正任命为了兵部尚书。李卫因此得意起来,动不动就责骂下属,还给上级脸色看。当时已经有很多人对他不满意,说他每逢出巡的时候,必定敲锣打鼓,唯恐天下人不知道自己是钦差。更过分的是,有人上折子弹劾李卫,他就直接取来折子,拿到告状的人眼前晃。因为雍正信任他的忠心,后来别人渐渐不敢告他了。
从这也能看出,李卫的势力已经大到了一手遮天的地步,而能治得了他的也只有雍正。那么,李卫如此嚣张跋扈,雍正为何没有治理他呢?原因很简单,因为雍正用人最在乎的就是一个忠字。只要李卫对他忠心,他有一点小毛病,雍正根本不在乎。比如同时受宠的田文镜,河南出现洪水,他却隐匿不如实上报,雍正知道了反而替他开脱。李卫虽然出身于明朝锦衣卫世家,但是为人很讲义气,曾经向族人赠送千亩良田,又捐了五顷地给州里学校。
所以,雍正依然认为,李卫的“背后”比较清白。只因当时大明灭亡已久,李卫又不属于朝廷任何一派的朋党,所以就放心地任用他,去执行地方税改。乾隆上台后,本来对李卫不满,但是碍于过去情面没有对他下手。到了乾隆三年,李卫病死了。李卫死后,民间有人为他和他的夫人立庙祭祀。乾隆看到了觉得就生气,下谕说:李卫仰仗先皇的眷顾,任性骄纵,并非纯良的臣子,他有何资格立庙呢?于是,就把李卫的庙烧毁了。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