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虎是什么意思(2022寅虎壬寅年怎么读)
壬寅年是虎年。虎者,“虎”也。
至于喻事,“虎”字使用更是广泛,如“猛虎添翼”、“猛虎插翅”,形容强者又添有利条件;“盘龙卧虎”、“藏龙卧虎”,形容隐藏不露的人才;“猛虎下山”、“虎虎生风”、“饿虎扑食”,形容进攻气势,等等。还有什么“虎跑”、“虎威”、“虎扑”、“虎跃”、“虎咽”、“虎啸”,云云。
虽说仅仅是一个称谓,因为沾上了“虎”字,便有了力量——王气、生气、强势顿生。故而,无论誉人还是喻事,“虎”字都有着“皆大欢喜”的相向力。
先说驮载于“虎”上的王气,唐人储光羲的《猛虎词》,把虎的王者之气说得气贯长虹:“太室为我宅,孟门为我邻。百兽为我膳,五龙为我宾。”形象地道出了“虎乃百兽之王”的显赫。韩愈的《猛虎行》,以“群行深谷间,百兽望风低。身食黄熊父,子食赤豹麛。择肉于熊豹,肯视兔与狸”的佳句,描出了虎的王者威武与倨傲。元末明初画家汪广祥在《虎顾从彪图》上题诗云:“虎为百兽尊,罔敢角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则把虎的一腔柔情写得文采飞扬,与鲁迅的“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佳句相映。
孟良崮战役胜利雕塑
古代虎贲武士战场图画
英雄虎胆电影海报
“虎胆”令人赞赏,当然不是呈一时之勇的鲁莽胆大。宋代黄庭坚的 “伍生有胆无智略,谓河可冯虎可搏”(《题莲花寺》),道出了要义:一个人如果仅有胆量而无智略,只是一介莽夫,有勇无谋,乃是对“虎胆”的曲解。《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说:“此非有十二分才智,十二分胆识,安能如此。”可见,胆量与见识是联在一起的,“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是认准了的大胆。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既不失时机又不糟蹋机会,是为“虎胆英雄”。胆量 见识=胆识,正是成功之母。当年,蔺相如敢于以身犯险完璧归赵,认准的是秦赵有和好的可能;韩信敢于“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认准的是兵士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奋战潜能;关云长敢于单刀赴会,底色来自于镇守荆州对东吴的强势威慑。同样,1932年8月,红二师师长郭炳生带红五团叛逃,师政委彭雪枫月下追叛军,单枪匹马带回被裹胁的队伍,被毛泽东夸为“赵子龙式的‘虎胆英雄’”,其一身胆量,乃是基于对红军官兵觉悟的底数自信。
明代袁宏道论策,在《策·第五问》中一语破“胆” ——“至於生死之际,坦焉若倦鸟之投枝,此岂寻常胆识所敢望乎?”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敢于胜利,方显英雄本色。“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正是英雄“虎胆”要义之所在。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