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健不拍广告,李雪健冯敬尧经典片段

时间:2023-06-01 00:09:28阅读:1360
“还要演下去,要演到演不动为止。”“导演不能丢弃我。”前两日,李雪健老师面对镜头,谨慎庄严宣誓。终生现身大荧幕,忠于人民,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直至死亡。声带受损,气短,虚弱到使不上力,说话含糊不清。台…
  • 著名演员李保田的儿子,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但一直未踏入影视圈,近几年,李与李保田…

“还要演下去,要演到演不动为止。”

“导演不能丢弃我。”

前两日,李雪健老师面对镜头,谨慎庄严宣誓。

终生现身大荧幕,忠于人民,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直至死亡。

声带受损,气短,虚弱到使不上力,说话含糊不清。

台下掌声雷动,郭帆导演眼眶微红。

但在他的眼中,所有人都能看到一抹坚定。

这两天,李雪健真的太累了。

和吴京、秦海璐出席数次《流量地球2》的宣传发布会,一起亮相北京电影节闭幕式红毯。

随后换下了华服,马不停蹄,衣着朴素地赶往北影节大师班。

没有带经纪人,没有带保镖,甚至连小助理都没带一个。

提前半个小时出现在剧场候场,向工作人员一样不停招呼到场嘉宾。

起身,握手,坐下。

这样的动作,李雪健重复了无数遍。

一个演员,热度高,行程满,曝光度高本是好事。

但这样的好事,放在李老师的身上,菀儿却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我们把李雪健老师当做明星,当做艺术家,当做值得尊敬的巨星。

他却把自己当成了普通人。

01

明星很多,但真正能称为演员的很少,能够称得上是艺术家的更是凤毛麟角。

而李雪健,当得起这个称号。

国内能拿得影视大奖,他一个人拿了个遍,正儿八经的全满贯。

但很少有人知道,进入大荧幕之前,李雪健老师也就是一个体弱多病的小病秧子。

1954年的山东农村来了一场倒春寒。

入目所致之处天寒地冻,滴水成冰。

李雪健出生那天,恰逢二月份的第一场大雪。

父母起名“雪见”,倒也应景。

或许是月子期间过于寒冷。

也可能是因为家里太穷,母亲和孩子的营养没跟上。

打从娘胎里出生,李雪健就是个体弱多病的小病秧子。

体质弱到什么程度呢?

一受冻就感冒,拖几天就鼻炎,鼻炎就头疼。

头疼就神经衰弱,接着心肝脾胃肺肠全都出毛病。

总之就是气血不足,大病没有,小病不断。

吃完西药吃中药,一种病的药没吃完就有新病得换药,到最后都不知道该治哪个。

父母心疼得不行,病急乱投医,找了个算命先生。

先生一琢磨,给孩子换个名儿吧。

说来也神奇,自打孩子改名“雪健”之后,生病的频率低了不少。

虽说身体大为好转,父母也不敢让李雪健跟普通孩子一样撒丫子疯跑。

情绪波动会很消耗体力,索性在大部分时间里都不悲不喜。

闲来无事,李雪健唯一打发时间的方法就是看书。

各种画本子,戏本子,倒也乐得其中。

11岁那年,李雪健和父母搬去了更宜居的南方。

入学第二天,恰逢学校的宣传队招人。

就这样,小病秧子成了小文艺演员。

02

和李雪健一样是五十年代生人的人都知道,70年代初主旋律是“备战备荒为人民”。

由此涌起了一股征兵热潮。

李雪健虽然身体条件一般,但也赶上了这波热闹。

1973年,19岁的李雪健入伍。

之所以入伍,不为钱,不为财。

李雪健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

那个年代,知识,文化,艺术都是比较稀缺的社会资源。

当兵,是为了有更好的艺术发展,而不是泯然于众人。

入伍第4年,李雪健如愿以偿。

靠着天赋和超常的表现能力,顶着全国青年才俊的千军万马,杀进了空政文工团。

正式成为一名文艺工作者。

说来,李雪健虽然身体条件差了点,但运气不错。

入行第二年,就赶上了中央实验话剧团招新,阴差阳错成了一名有编制的演员。

李雪健第一次当主角,是在1980年。

那一年,话剧《九·一三事件》开始筹备公演,万事俱备,却卡在了选角上。

想当主角的人不少,但真要让他们演林彪。

每个人都打退堂鼓。

谁不知道当年东北陷入困境,要不是林彪先生的力挽狂澜,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敌军。

中国的“钱袋子”东北,可就全沦陷了。

众口难调,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不同姿态的林彪先生。

在没人打过样儿的情况下,谁都不想当这个出头的“鸟”。

副团长愁了好几天,最后将主意打到了李雪健的头上。

在此之前,刚入团两年的他不是演匪兵甲,就是演炮灰乙。

大多是连个台词和镜头都没有的小喽啰,这突然一下就成主演。

可不是天上掉馅饼吗?

“我当时见机会来了,就真的特别玩儿命。”——李雪健

这部主旋律话剧一公演,就夺得了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

所有人都说,李雪健这小子运气好,第一次当主角就得奖。

殊不知不是剧本成就了李雪健,而是李雪健成就了整部剧。

为了演好“林彪”,李雪健真的“疯”了。

历史文献一摞一摞地看,昼夜不分。

各种人物志一部一部地看,深度揣摩这个人的性格特点以及样貌特征。

剧本到手,他一个字一个字打磨。

大到一声嘶吼,一个场景,小到一个转身,一声叹息。

林彪是秃顶,很瘦,下巴很尖。

李雪健就将自己饿瘦几十斤,还特意把头发剃光。

那时候,刘雪健也就才26岁。

再看看现在二十多岁的小鲜肉。

2012年抗日大剧《向着炮火前进》,主演吴奇隆。

头可断,头型不能乱。血可流,模样不可不风流。

2017年的《亮剑3》,战火纷飞的年代,男军人们时刻坚持抹着发胶,甚至画着眉毛和眼影眼线。

2019年的《上海堡垒》中,“灰鹰小队”军人,留着长发,画着口红。

别说“玩儿命”揣摩剧本,钻心演技了。

整部作品下来都在用替身,化浓妆,受不了日晒雨淋,放不下偶像包袱。

不悲哀吗?

03

2018年,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颁奖礼上。

李雪健老师没有获奖,却是整场活动中最受瞩目的人。

他说:“我想讲的话,全都在演过的那些角色中。”

出道多年,始终秉持着一个原则: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这挺酷的,也挺让人心疼的。

在公共场合,采访镜头,颁奖典礼上,极少见他侃侃而谈。

而到了作品中,却每每能看到李雪健老师大放异彩。

对于每一个角色,他都有着近乎吹毛求疵的认真和执着。

“林彪”过后,李雪健接到了《渴望》的剧本。

“宋大成”这个角色,是个深受所有人喜爱的邻家大叔。

研究剧本之余,为了显得更平易近人。

李雪健又拼命增肥,1个月胖了近20斤。

创造了“举国皆哀刘慧芳,举国皆恨王沪生,万众皆叹宋大成”的现象级场面。

一部《渴望》,好不容易将青年演员的人设捡起来。

1990年,李雪健又接到了《焦裕禄》的剧本。

为了更贴近焦裕禄。

奶油小生这下又得开始减肥了。

连着3个月,李雪健每天都在吃水煮白菜。

减肥之余每天还得顶着烈日,在毫无防晒措施的情况下晒俩小时太阳。

为了黑的均匀,还得光着膀子晒。

开拍前两个月,他提前去兰考县。

疯狂熬夜,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自己更憔悴,以打造瘦骨嶙峋,操劳过度的样子。

等到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开拍,李雪健又开始不疯魔,不成活。

为了打造荒淫无度的秦王嬴政,增肥30斤。

嬴政痴迷与酒池肉林,他也喝。

体验那种脚不着地,晕头转向的感觉,在外形上实现了和角色本人的贴合。

忽嗔忽癫,占尽了一个“狂”字。

尤其是那段满眼含泪,为自己满腔抱负却无知音而感到委屈,抱着想杀死自己的荆轲潸然泪下的戏码。

将帝王心中的那种孤独、知音难觅的心境,展现的淋漓尽致。

04

2000年,拍摄《中国轨道》期间。

李雪健被查出了鼻咽癌。

导演马上暂缓拍摄,要求李雪健停工治病。

但李雪健却一意孤行,要求继续拍摄。

“这个戏钱也花了,部队也动员了,花了那么多钱,拍了一小半了,你要是因为我下马了,不拍了,流产了,这个比我死还痛苦。我说不行,我必须得拍。”

为了不耽误剧组进程,李老爷子很早就要起床化疗,再去拍戏。

化疗就像核战争,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毒性与副作用太大。

呕吐,虚弱,眼前发黑,视力,听力下降,颈间的皮肤已经溃烂得不成样,随后大面积肌肉纤维化。

极度痛苦,可李雪健依旧咬牙坚持继续拍戏。

用他的话来将:“你端起这碗饭,最起码的责任就应该有。”

好在几十次化疗过后,戏拍完了,李雪健也等来了手术的机会。

这场手术,几乎要了老爷子的命。

手术过后俩鼻子里塞上水泥都没那么紧的膨胀海绵止血,鼻腔里一丝丝空气都没有。

压强的问题让李雪健痛不欲生。

说话、喝水、吃饭、甚至咽口唾沫都是天大的问题。

好容易挺过了手术恢复期,后遗症来了,耳塞、耳鸣、鼻塞、流鼻涕,脖子抽筋。

最重要的一点,李雪健丧失了听觉。

这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镜头前是没办法戴助听器的,听不到声音,怎么和别人演戏呢?

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痛苦,让李雪健痛不欲生,丧失了生存的勇气。

很多年后,李雪健提及这段暗黑时刻。

他最感谢的,就是观众。

当李雪健重病不起之后,牵动了无数观众的心。

某天,老爷子的病床前来了一个很年轻的,笑容很灿烂的孩子。

“叔叔,我妈妈和您患有一样的癌症,我想请您去她面前笑一笑。她很喜欢你。”

这个少年,同医院病友的孩子。

李雪健答应了他,在他即将离开孩子妈妈病房的时候,孩子抓住了他的衣角。

“叔叔,您以后一定能演更多的戏,我们相信你。”

这期间,导演田壮壮也给他写了一封信。

我们都知道你很痛苦,这是我们健康人理解不了的痛苦。

可再难有我们创业的时候难吗?那个过程那么长,不比你现在难得多吗?

那个时候都过来了,现在你怎么就过不去了?

你缺少了起码的精气神儿!——田壮壮

一句话,点醒了陷入病痛深渊的李雪健。

是啊,从小到大,他人生的全部意义,都在一个又一个的角色中。

人生如戏,怎么到了自己身上就要轻言放弃呢?

为了观众,已经丧失求生欲望的李雪健振作了起来。

“之所以能活下来,得亏是观众救了我一命,要不是观众,我早死了。”——李雪健

05

为了观众,李雪健重新站了起来。

依旧是那个为了演戏拼命的“艺术家”。

听不到声音,李雪健就把对方的台词也背下来,他们一张嘴。

李雪健就知道要说什么。

坚守45年,拿下33座奖杯。

没有意义的角色,给多少钱都不接。

不搞重病消费,不炒绯闻。

有人出天价广告费,邀请他代言,药品,保健品,奢侈品,电器和各种app,他永远严词拒绝。

老爷子说:“丢人!我自个儿抽自个儿。我就再也不拍商业广告了!有些事是可以做的,有些事是不可以做的,你要考虑到你是公众人物。”

这番清醒,打醒了多少公众人物的脸?

这些年,因为明星“收了代言费就什么都不管了”、“乱用影响力”的例子还少吗?

2006年,相声演员郭德纲为某款减肥茶代言。

央视315晚会上被指涉嫌夸大、虚假宣传。

相声演员侯耀华代言的养生胶囊、降压片、益生元、降压仪等。

被中国广告协会点名批评。

音乐家郎朗代言的在线乐器陪练机构不发工资,不办理退费。

著名主持人汪涵代言的互联网品牌平台崩盘、用户投资血本无归。

2022年8月1日,胡军代言的app翻车致歉。

如果他们能像李雪健一样谨慎再谨慎,是不是就不会有那么多受害者了呢?

现如今,这样的“挣快钱”的趋势就像雪球,越滚越大。

拍戏时,自己跑别的行程,要么不来,要么不记台词。

可耻。

但拍起短视频,或者变装成自己曾经的经典角色,在直播间吆喝着带货时可一点不含糊。

“十三姨”关之琳在直播间夸赞红石榴汁。

老艺术家潘长江在直播间卖着酒;陈佩斯卖亲笔签名的扇子;刘晓庆直播卖字。

一副开价9000元。

他们一个接一个将记忆发酵成情怀,再通过直播的方式进行贩卖。

大家都赚了个盆满钵满,无暇打磨作品。

当潮水褪去,也就只有李雪健这样的“人间清醒”依旧死脑筋。

宁愿义务参与公益,拖着病体为值得的作品宣传,也不挣快钱。

68岁的李雪健的“辉煌”,是悲哀,是损失,也是对娱乐圈的高级羞辱。

不是吗?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