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贾二卖杏(中国经典老动画贾二卖杏)
“从北京到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这是很多地方的老话。而“士农工商”则是管仲在其《管子·小匡》中提出的,“商”指的就是经商。在古代主要以农耕为主,认为商人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只会投机倒把,所以商人的地位并不是特别高。
而在当今社会,商人的身份则有了很大的转变。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商家就会使出各种方法来推销自己的商品。当然,有的商家是靠品质说话,有的则靠坑蒙来欺骗消费者。下面介绍的是由南京电影制片厂于1984年出品的动画《贾二卖杏》,讲的是奸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故事。
《贾二卖杏》讲的是贾二发现自家院子里的杏熟了,在他眼里这不仅仅是杏,更是满树的钱。于是,他挑着装满杏的扁担,嘴里哼着“五月里来杏儿黄,又是我捞钱的好时光,贾二我做买卖,嘴巴灵活心眼精,看他爱甜我就说甜,看他爱酸我就说酸,酸甜甜酸,酸甜甜酸都随我说,不赚大钱那才怪”。
这几段歌词就已经暴露了贾二的经商理念“看人下菜碟儿”,暴露了他奸商的本质。他认为只要我心眼机灵,嘴巴能说会道,不管我的商品好不好,都可以卖出去。只要可以赚钱,甜的我可以说成酸的,酸的我可以说成甜的。
他挑的担子吆喝着“卖杏了”,听到叫卖声的老奶奶叫住了他。问道你的杏是酸的还是甜的?贾二心想老人家这么大年纪,肯定牙口不好,一定喜欢吃甜的。于是说我的杏都是甜的,没有一个酸的。老人家则说那我不要了,我是买给有喜的媳妇吃的,她只要酸的。
就在这时,一位下棋的老大爷问道你的杏是甜的还是酸的啊!由于刚才揣摩错了老奶奶的心里,使他失去了一位客户,所以对待老爷爷格外小心。他心想老爷爷是山西人(不知道他是如何判断的,可能听的口音),肯定爱吃酸的。就说我这是酸的,没有一个甜的。老爷爷一听把杏扔回了扁担里,说我只要甜的,吃不了酸的。
贾二挑着扁担碰到了一位大汉,大汉推着车想要些杏子来解渴,说你的杏是甜的还是酸的啊!贾二愣了一下,心里肯定纠结的要死。硬着头皮答道,我的杏是甜中带酸,酸中带甜。而这位大汉是个耿直的人,要么酸要么甜,我就不喜欢半酸半甜的。
就在此时,来了一位卖大碗茶的少女,大汉最终买了一碗茶来解渴。看到这一幕,贾二可以说是心灰意冷,自己卖了这么久,竟然连一个杏都没有卖出去。一不小心,秤砣砸在了自己的脚上,就也是暗指,偷奸耍滑就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从一开始贾二就没有摆正心态,并没有打算靠过硬的品质以及诚信,去赢得客户的信任。心里想的就是发财,但是生财有道,没有信任是很难立足的。即使你第一次卖出了商品,但是第二次呢?这就是一锤子买卖,根本不会长久的。
如果从营销学的角度来看,贾二也是失败的。消费者不一定要最好的,也不应定要最贵的,但要的一定是符合他需求的东西。他凭客户的外表去判断消费者的需求,根据自己的猜测做出错误的判断。如果他能和消费者多聊聊,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也不至于业绩为零。
另外,他都不清楚自己卖的杏是酸的还是甜的。作为卖家,连自己产品的性能都不清楚,又如何给客户介绍自己的产品呢?一个没有卖点的商品,又如何推销给消费者呢?只有打好了自身的基础知识,才能了解产品的性能,更好的服务消费者。
现在线上销售凭着性价比打击着线下,但是线下有的优势是线上比不了的,那就是顾客的体验。贾二卖的杏是酸的还是甜的,完全可以让消费者尝一尝。不管是酸的还是甜的,肯定会有顾客想要的。他并没有利用好自身的优势,导致他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个人认为这部动画还是很有寓意的,对于商业销售还是很有启发的。作为卖家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商品,实事求是的介绍自己的卖点,让自己的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才能建立更长久伙伴关系。如果你只是偷奸耍滑,可以骗得了一时,但骗不了一世。最终,总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