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海昏侯》,高清纪录片海昏侯

时间:2023-05-31 19:32:55阅读:3404
文 | Windows7今年6月初,在清华大学校内的施工工地处,挖出了一片古墓,这在各大媒体上直接掀起了不小的轰动。别小看了这95座重见天日的平民墓,它们正有理有据地印证着校园坟场论的都市传说。众所周知,清华目前是…
  • 侯遥演员。

文 | Windows7

今年6月初,在清华大学校内的施工工地处,挖出了一片古墓,这在各大媒体上直接掀起了不小的轰动。别小看了这95座重见天日的平民墓,它们正有理有据地印证着校园坟场论的都市传说。

众所周知,清华目前是没有考古系的。但一部分地理位置曾属于圆明园的清华园,早已不是第一次施工发现古墓了。属于“古墓派”的清华,着实可以派出历史系同学,再联合隔壁北大的考古系师生,一起来一场实地实训学习。

由此可见,这块风水宝地,不仅适合建校学习,就连素材都能自给自足。也难怪网友们调侃,清华作为“古墓派”,实力果然不容小觑,真是江湖一大实力门派。

这一座座出土的古墓,成为了联结古今,了解历史的唯一真切途径。也让现代人与先人之间,构架出一场超越时空的对话。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那部仅为3集,便拿到了8.7高分的CCTV历史考古纪录片——《海昏侯》。

在2011年3月的一天,有村民在夜归的黑暗之中,发现了没于草木间的鬼祟人影。因墎墩山自古就有着大墓传说,所以村民们直觉敏锐地察觉到,这行动异常的剪影,很可能就来自于盗墓贼。

幸于国家社会对公民的基础法制教育,让普通村民们对法律也浅显地略知一二,明白不同举措带来的不同法律责任,于是他们赶忙向电视台新闻热线报告了此事,并举报了盗墓贼,及时止损。正因公民法律意识的提升,才避免了私挖、哄抢、倒卖的旧时陋习,从而让这座惊世大墓得以重出于世,也使其受到妥善的发掘保护,免于再受盗墓贼的侵袭,亦避免了令人心痛的文物流失。

当地方专家顺着15米深的盗洞深入古墓之际,闻到了一阵奇特异香,他当时便觉得此墓非同一般,若未被盗且保存完好,定会引起声势。于是这位江西省考古所的专家,赶紧把墓室的部分勘探情况通知到了省里,于是省里派出了一个小队,开始发掘这座即将震惊世界的古墓。

当积水被抽干后,众人发现此墓不仅现代遭遇过盗墓贼,就连在古代,也曾有过盗墓贼的拜访。封土上有十几个盗洞,但几乎所有的盗墓贼,都因墓室的坍塌移位,仅止步于墓道最外侧的回廊,因此专家判定,此墓很可能还未被盗。

有趣的是,专家们还在回廊侧,发现了一个千年前盗墓贼遗留的灯盏。而这个灯盏,在如今也成了这座大墓的文物之一。

随着考古工作的阶段展开,大家发现此墓属于覆斗形陵墓,这是《汉书》记载的秦汉时期皇家墓葬的标配。紧接着,真车马的陪葬坑也被发现。要知道,这般高规格的丧葬,只有当时的诸侯王、皇帝和列侯等级的大人物,才允适用。但南昌历代皆非中央集权的都城,那这位地位颇高的大人物,依史料来看,只能是声名在外的海昏侯。可若真是海昏侯,那他是第几任海昏侯呢?

诸多谜题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进展,不仅变得越来越多,但也愈发地清晰。在主墓勘探的同时,主墓四周遍布的九个墓地,也在进行着抢救保护的工作。当考古工作者们进入主墓室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位于“回”字型墓室正中央上方的盗洞。这般的专业程度,让考古人员们纷纷叹为观止。可见这个盗洞所属的盗墓贼,定是细细钻研过不少发掘考古的纪录片,所以极其了解各个朝代墓葬的布局特点。

恰巧此墓可能是专按逝者生前居住特点来布局的往生之所,所以这个墓穴的主棺偏偏不按常理出牌,而是被放置在了东北角。加上后期地质灾害的侵袭,盗墓贼估计从“回”字型的正中央下去后,发现主棺不知所踪,而墓室倾斜脆弱,面临塌陷危险,于是只好又讪讪而走,而后又被村民们举报,这才让这座大墓幸免于难。

海昏侯墓得到了国家非同一般的重视,在国家文物局调谴过来的顶尖考古专家们的努力下,三年时间里,于海昏侯的主墓中,一共发掘出了10余吨的钱币山,上万件的各类精美器物,以及合起来重达78公斤的各类黄金物件。据官方统计,此墓出土的黄金总重,已经超过了此前已发掘的所有汉墓的黄金总合,这可谓是震惊中外的一次考古发掘。

在主棺打开后,墓主人仅剩余一段腿骨尚存。在棺内纵横交错的金银财宝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能揭晓墓主身份疑云的关键物证,那就是一个刻有墓主人名字的玉印。

真相也随之大白,原来这座海昏侯墓,是第一代海昏侯,第二代昌邑王刘贺之陵寝。他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有一个知名度极广的名号—汉废帝。

那这个刘贺究竟是汉室历代君王中的哪一位?我在这里,且用大家可能都曾看过的一部古装剧《美人心计》,来粗略给大家梳理梳理吧!

《美人心计》讲述的是刘恒和窦漪房的爱情故事,咱们先摒弃这部作品的故事剧情,只将目光集中于这部电视剧的出场人物及出场顺序上面。《美人心计》的时间线由刘恒和窦氏正式开启,至卫子夫的出现而落幕,这同正史中人物的登台顺序如出一辙。

据正史记载,汉文帝刘恒和窦氏之后,接着是二人所出的嫡长子汉景帝刘启继位,娶妻王娡。接下来,刘启王娡的嫡长子汉武帝刘彻又继承了皇位。在刘彻众多的后宫妃嫔中,有三位最为出名。一位是有着“金屋藏娇”典故的陈阿娇;另一位是贤后卫子夫;还有一位,就是被汉武帝刘彻捧在心间上的人儿—李夫人。

汉武帝刘彻爱屋及乌,担心与李夫人所出的儿子刘髆,会被卷入王位之争而有性命之忧,特封其为昌邑王,前往昌邑就国。这般受保护的方式,与《源氏物语》中的光源氏有着几分相似,光源氏是被降为了臣籍,以换得远离争权夺位的活命机会。

刘彻和李夫人的爱子刘髆是初代昌邑王,而二代昌邑王,就是他的儿子刘贺。刘彻本就少子,与钩戈夫人所出的汉昭帝刘弗陵也在21岁时驾崩,膝下无子,而其另一子刘髆也早毙。于是在大将军霍光的操作之下,便立刘贺为新一任君王。

于是诸侯王刘贺由昌邑王,成为了那个著名的在位27天便下台的汉废帝。刘贺在失去帝王之位后,被卷入宫廷利益权位的争夺,之后便被新君王贬为了列侯,去了遥远的豫章郡海昏县就国,也就是现在的南昌市新建区。

最后,这位经历了诸侯王、帝王、列侯身份变化的刘贺,于33岁那年,因一个香瓜而莫名毙命,结束了他大起大落的一生。据史料记载,就连他下面的几个儿子,也都纷纷短命。可见身在帝王家中,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无可奈何与险恶。

《海昏侯》纪录片以条理清晰的叙事,配以旧日重现的片段演绎,把解说中所描述的那段历史过往,用具象化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出来。把传统又古板的纪录片,变得更有故事性和画面感,使观众们宛如在看一部纪录片式的微剧集,勾起观众的趣味与探究欲。

以史为骨而改编的电视剧,会为了增强影视化戏剧冲突,而去改编一些历史本身的样貌。而纪录片,则是在一五一十讲述的基础上,中规中矩地插入少量还原史实的演绎片段,以帮助观众理解和提起观看兴致,减轻科教记录作品的呆板之感。

人类需要去了解曾经的历史,需要去了解文明的进程。而纪录片就旨在于传播文化,记录文化。但纪录片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展现形式,以调动起更多年轻观众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毕竟纪录片始终是为了作用于大众。

但在创新形式的同时,千万不能摒弃纪录片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因为它们是纪录片的脊梁,是纪录片的终极意义所在。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