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小说(桃之夭夭不知去哪寻找)
梁东方
如今,在不是逃之夭夭的意义上使用桃之夭夭的情况已经少之又少。人们虽然依旧喜欢看桃花,多地都有桃花节,并以桃花劫形容妙事之毁,但是对于桃树茂盛果实累累的情况却似乎是不大以为然。只在市场上,在果贩的桃筐前才能看见桃,却依旧想不起来它们就是春天的时候看到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景象的结果。
这主要是因为桃之夭夭的收获季节里,正是暑热正盛的时候。汗流浃背是常态,在百无一是的湿热煎熬中度过时间的缓慢状态已经爬上了顶峰,对那叶密桃肥的桃林景象最多只是隔着车窗遥望一下,一闪而过而已。
这时候,站在以现代性的建筑和佛教观念著称于世的佛光寺的制高点上遥望,鱼台一带,和缓的丘陵漫坡上下,顺平的黑绿黑绿的万亩桃林也到了盛果之期。家家户户的果农,用三马子突突响着拉了刚刚采摘的大桃,送到22轮大卡车可以回环的宽阔市场上,过称上磅,然后一筐一筐地搬到如山的硕长车厢里。稍微不够规格的桃子都被挑了出来,随手一扔,满地狼藉。这就是桃子丰收的景象,是当年的孙悟空偷吃的那种大桃子被以几百吨几百吨为单位运往天下四方的忙碌。
有意思的是,不论是摘桃子的还是运桃子的,你很难发现有谁正在吃桃子。大家对这些红嘴儿的大桃子似乎都不大感兴趣,只有那些远方的不知在什么地方的消费者才会在未来的一个时间里因为看见了这些桃子的色香味而花钱买了去吃。
这是因为桃子摘的时候必须是硬着的时候,也就是还没有特别成熟的时候。要给运输过程打下提前量。所以一般买来的桃子都需要再放一放,放软了也许才能约略找到一点点当年孙悟空吃桃的美妙感觉。
不知道是不是这种现代果业的生产运输规则所致,桃子在我眼里早已经是中看不中吃的东西了。那种一片连绵的桃林,树上的枝叶之前挂满硕大的红白脸儿桃子的景象,总能让人驻足凝望、喜上眉梢;而偶尔在农家的石头院落的墙外看见一棵颀高的桃树,将艳丽的红白之色和上帝所造的嘴尖肚大尾巴浑圆的桃子形状高高举起,累累挂在空中的景象,就更让人流连忘返不能挪步了。
这样挂在院墙之上的天空中的桃子,是宁肯看而不必吃的。它们完全可以长到成熟,长到散发出诱人的馨香、招来偷嘴的鸟儿而也不必一定要摘了下来自己吃的。它们以自己奇妙美妙的色香味形,传达着上天对人类对万物的垂顾,安抚你在酷暑之中的不适,重新给你对于未来的生命中的时间的希望。
这种审美关照和精神安慰的情景在人类历史上已经重复了无数次,一年一度,度度成新。《诗经》有云:
园有桃,其实之肴。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
(《魏风·园有桃》)
在“有桃”的环境里且歌且谣,不仅是比兴之句的随手拈来,更早已是人在自然之中,在有果实的自然之中的一种审美体验的直接抒发。
不管怎么说,在丰收的季节走过大地,哪怕暑热正炽,也总是一种内心丰满的机会。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