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清现在在成都哪里说书2020「成都男神李伯清4岁丧父47岁走红60岁出家终成城市名片」

时间:2023-05-30 21:37:07阅读:3561
任何明星来了成都都得被李伯清压一头,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也说明了在成都,李伯清就是真正的顶流。2015年12月成都商报发起了“成都十大城市新名片”评选活动,统计了10万 网络投票,经过专家评审,最终揭晓的成都十…
  • 著名演员李保田的儿子,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但一直未踏入影视圈,近几年,李与李保田…

任何明星来了成都都得被李伯清压一头,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也说明了在成都,李伯清就是真正的顶流。

2015年12月成都商报发起了“成都十大城市新名片”评选活动,统计了10万 网络投票,经过专家评审,最终揭晓的成都十大新名片:

武侯祠、太古里、春熙路、李伯清、蓝光BRC、菁蓉汇、环球中心、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金沙遗址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春熙路

李伯清是成都市十大名片中,唯一一个“活”的。

纵观李伯清75年的奋斗史,也是一个草根的逆袭史,有五个事件是李伯清一生中的关键点。

4岁丧父

李伯清出生于中医世家,原来不姓李,他的亲生父亲姓陈,是当地有些名气的中医,如果按照正常的历史发展,李伯清很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而不是一名评书艺术家。

渡人不渡己,医者不自医。李伯清的父亲在39岁的时候因病去世了。留下了20多岁的妻子和一对年幼的儿女。

后来李伯清的母亲带着李伯清和姐姐嫁给了一位姓李的铁路工人,这才有了李伯清这个名字。

李伯清的母亲名叫蒋素群,是一位伟大的女性。据李老师回忆,因为家里孩子多,为了拉扯大家里的孩子,蒋素群没粮食的时候吃过糠,没钱的时候甚至去卖过血。

这位伟大的妈妈2011年去世,享年87岁。

14岁参加工作,蹉跎20年

1960年,13岁的李伯清小学毕业,本应该继续上成都34中。

但是因为准考证上需要一张照片,而老李的家庭困难到实在没钱拍照片,就这样李伯清成为了义务教育的漏网之鱼。

李伯清第一份工作是在木器包装厂,一个月工资15元。一个人填饱肚子勉强也够了。

但是人不可能永远一个人,1970年李伯清经人介绍和一位大辫子的知青姑娘结婚,到1973年已经有了两个儿子。

因为无法养活全家,1972年李伯清离开了工作了12年的木器厂,自己开始拉架架车,运气好的时候可以挣一两百元,当然运气不好的时候收入就为零。

后来李伯清又通过街道办开了一张6级厨师的假证明,进入了省博物馆当厨师。一次单位放电影《攻克柏林》不让临时工看,李伯清愤而辞职。

1979年李伯清迎来了人生的至暗时刻,这一年他和妻子离婚,小儿子随母亲,自己独自抚养大儿子。最困难的时候就依靠蹬三轮车为生。

1980年进入评书行业

1980年,李伯清正式开始长篇评书的创作与表演。李伯清第一次上台讲的评书是《说唐演义》,这本书是他花6角8分钱买来的。

开始讲评书后,李伯清也由一位体力劳动者转型为脑力劳动者,收入也有了提高。

在茶馆里讲评书,一碗茶收6分,老板提1分,自己得5分。如果卖100杯茶就是5元,1个月就有150元的收入,这个收入在80年代已经非常高了。

1994年,一朝成名天下知

进入90年代,李伯清的评书事业又遭遇了挑战,录像厅,KTV,游戏厅,台球室的普及严重冲击了李伯清的事业。

当时一碗茶已经可以卖到3元,老板收2元,李伯清提1元,但是因为进入茶馆听评书的人越来越少,如果再不想办法变通,可能又要失业。

于是李伯清把自己身边的人和故事,编成小段子“书”,再用点评的形式串起来“评”,这种新派评书既幽默风趣,又贴近生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喜欢。

《成都日报》的一位记者听了李伯清的评书后,将其命名为“散打评书”。

形散而神聚,这个贴切的名字,精准的概括了李伯清评书的特点。从此“散打评书”一发不可收拾,很快火遍全川。

2001年出走重庆,功成名就

李伯清火了很多人喜欢他,但是也有很多人讨厌他。

首当其冲的就是同行,都是说评书的,体制内的艺术家拿着几百元的死工资,你李伯清随便出一盘磁带就挣成千上万元,谁能喜欢你。

另外一个方面,李伯清的散打评书,抨击了很多当时的社会风气,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几个原因加在一起,虽然李伯清很想加入正规的艺术团体,但是从来没有单位愿意接纳他。

于是2000年5月,李伯清哭着离开了成都,加入了重庆群众艺术馆,发誓再也不回成都,死了骨灰都不撒回来。

李伯清在重庆获得了极大的荣誉,评了国家一级演员,评了高级职称,重庆群众艺术馆还成立了“李伯清散打评书办公室”。散打评书正式成为了一门艺术。

2002李伯清又回到了成都演出,他说成都是自己的母亲,母亲原谅了自己,儿子再不回来就是不懂事。

2007年皈依佛门,寻找“心”的自由

2007年10月,李伯清又一次上了成都的头条,在几十位弟子的护送下,在上千名群众的围观下,李伯清在彭州三昧禅林剃度出家。

随着三千烦恼丝的离去,世间少了一个俗人李伯清,多了一位广慈法师。

李伯清对佛门的向往从1995年走红后就开始了,到了2007年李伯清终于决定不再等待,皈依佛门。

李伯清真正待在寺庙的时间并不长,出家后的两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各地云游。

2010年李伯清又开始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相继录制了《舌尖上的四川》《李伯清大话水浒》《李伯清大话智慧》等作品。

也许是因为有了佛法的加持,这些作品的水平都很高。

今年75岁的李伯清,依然活跃在媒体上,作为巴蜀文艺界的旗帜人物,他的一生已经足够精彩。

不管世人如何评价他,李伯清这个名字注定是一个传奇。

#头条创作挑战赛#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