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电视剧误导的历史「盘点影视剧造成的五个历史误解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点击上方,关注史学喵 ↑↑↑↑↑↑↑
为大家分享更多你不知道的事
平时在荧幕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古装剧、历史剧,其中有许多场景令人印象深刻。但是,这些情节也造成了一个问题,就是会对观众对历史的理解造成一定的误解。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影视剧给观众们带来的误解都有哪些。
一,攻打城池时用的梯子
许多描写古代攻城的场景和画面中,都会有这样的场景:统领军队的武将下命令,让部队用云梯攻打对方城墙。于是一群士兵拿着一架长长的梯子,架在敌方的城墙上向上爬。而事实上,这种梯子并不叫云梯,而是被称作“蚁附”,从字面意思可以很好理解,就是士兵像蚂蚁一样附着在城墙上。
士兵拿着梯子向上爬,这种叫做“蚁附”
真实的云梯虽然也是借助梯子向上爬到城墙上,但形状要比“蚁附”复杂得多。云梯最早是春秋时期鲁班发明的,云梯下面有轮子,士兵可以推着进行移动,中间是一个带护板的舱室,方便弓箭手躲在里面进行火力掩护,最上面是可折叠的长梯。当梯子展开后,呈现斜面状,梯子最前端有铁钩,可以勾住城墙。
真实的云梯,下面的舱室里可以埋伏有弓箭手
二,守城士兵用石头砸进攻的敌人
在影视剧中,表现守城士兵的时候,往往会搬起一块大石头,砸向爬着梯子的敌军。而敌军被大石头砸中基本上就会死。
可以看到图中的士兵拿起巨大的石头扔向敌军
而历史上真实的守城战斗中,虽然守城一方会从城墙上向下扔石头砸敌军,但并不会用这么大的石头。首先,这种大石头搬起来,对力量的要求太高了,一般人根本搬不动。其次,搬起来这么大的石头扔敌军,需要把身体探出城墙之外,敌军弓箭手在攻城时会一直进行火力掩护,身体探出城墙很容易被射中丧命。最后,这种大石头经过改造可以做成好多小石头,增加砸向敌军的石头数量。古代守城会将十几斤——二十几斤重的石头,打凿成有棱角的石头,名曰“羊角石”。士兵可以蹲在城墙上,靠着矮墙的掩护向下扔,不必暴露在敌方弓箭的火力之下。
即便是现代的板砖,从5层楼高的地方扔下来,怕是也能砸个非死即残了
三,两军交战,砍开盔甲
影视剧中,两军士兵互相冲锋,搅在一团进行互砍。就会看到有的穿着盔甲的士兵,被对方一刀砍死或一枪戳死。
身穿盔甲却一枪被杀
而真实的情况是,身着盔甲的士兵,即使是牛皮札甲,也很难被刀砍开。哪怕是弓箭,也得是破甲箭头,并且在射程够近的情况下,才能对身穿盔甲的士兵造成伤害。因此影视剧中对观众造成的误解就是盔甲就像纸糊的一样不堪一击。
即使是这样的牛皮制成的铠甲,对刀砍的防御力也是非常强的
四,无论什么情况下行军,都穿着盔甲
古装剧中,表现行军队伍时,往往所有人都穿着整齐的盔甲,士兵手里拿着兵器向前行进,体现了一种威风凛凛的感觉。
影视剧中的行军都整装齐备
而真实的行军,不可能每时每刻都穿着盔甲手拿着兵器。一般情况都是放在行军驮辎重的车上,因为盔甲和兵器实在是太重了,对士兵的体力消耗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就以宋代步人甲为例,全重为58斤,再加上兵器,士兵需要驮着60斤的负重持续行军,那即使走到了战场怕是也要累死了。一般情况士兵手里或许会拿着兵器警戒,如果在后方安全地带干脆就不拿,而盔甲一般是在准备作战时才穿着齐备。
你确定要穿着这玩意儿翻越几百里的山路吗?
五,不分年代,农村的房子上挂着玉米和辣椒
在古装影视剧中,有时候明确了剧中发生的年代。遇到拍摄农村房屋的镜头时,往往会挂上辣椒和玉米来展示农村的风格。
展示古代农村风格的房屋会挂上玉米和辣椒
而事实上,玉米和辣椒直到明朝才传入我国,在一些时间线早于明朝的场景中出现,是不是算作穿帮镜头呢?
影视剧在拍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都会有些不严谨,对历史事实的忽视。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影视剧带来的历史误解呢?关注史学喵,为大家分享更多你不知道的事。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