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蔡锷与小凤仙的爱情是真实故事还是影视剧杜撰的

时间:2023-05-30 20:26:48阅读:1281
说起民国风云,很多朋友会想起蔡锷与小凤仙的历史往事。1914至1915年蔡锷任职袁世凯北京中央政府期间,结识了南城陕西巷云吉班一位自称“小凤仙”的风尘女子。这在那个年代本是一件无足挂齿的寻常小事。但因这事正好…

说起民国风云,很多朋友会想起蔡锷与小凤仙的历史往事。1914至1915年蔡锷任职袁世凯北京中央政府期间,结识了南城陕西巷云吉班一位自称“小凤仙”的风尘女子。这在那个年代本是一件无足挂齿的寻常小事。但因这事正好发生在蔡锷京津脱险,海天万里,间关入滇,发动反袁称帝的惊天大事之前,于是便成了各种社会媒体长盛不衰的热门话题,有关蔡锷在小凤仙的帮助下,顺利从老袁的监视中逃脱离京,回到云南,兴起护国反袁大业的故事更是为人津津乐道。

真实历史中的蔡锷与小凤仙

蔡锷是著名的“护国将军”,1915年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战争;小凤仙是“侠妓”,是“爱国名妓”,她与蔡锷在京城相识并帮助蔡锷京津脱险回到云南的故事更是为人津津乐道,建国以来有无数影视作品曾将这个故事搬上荧幕。延伸到最近的娱乐领域,《建党伟业》中刘德华饰演蔡锷,杨颖饰演小凤仙,两个人在车站离别的哭戏曾经看的观众很尴尬。因为杨颖的演技问题,需要眼药水才能“流泪”,而刘德华这样的影帝却能瞬间入戏,这样的八卦更是为这两位历史人物增添了一定的知名度。

刘德华与Angelababy在《建党伟业》中的剧照

然而事实上,蔡锷与小凤仙的故事,放在今天,就是为避免“背锅”的政治人物与无良媒体共同炒作,使一个平凡无奇的女子与英雄人物扯上了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在一轮又一轮娱乐影视行业从业人员和吃瓜群众的关注中持续发酵,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也就是说,蔡锷在小凤仙的帮助下离京,及与小凤仙的爱情故事,全部是由后人穿凿和杜撰而成。

蔡锷与小凤仙剧照

关于小凤仙帮助蔡锷离京的说法,人们最为熟知的情节有两个版本,一种是蔡锷与朋友在长安酒楼痛饮,召小凤仙侑酒,席间蔡忽称自己“腹痛”,借尿遁出了酒楼,直奔前门车站,乘夜车前往天津;另一种说法是蔡锷与小凤仙乘车出游,故意在京城内绕来绕去,将跟踪特务绕晕了之后,两人经过东车站,梁启超已经派家人在彼相候,蔡遂登车东行,小凤仙一人回班。无论哪一种说法为真,小凤仙与蔡锷志同道合,冒死护送蔡锷出京之事成为千古佳话。然而,事情的真相真是人们口耳相传的如此吗?小凤仙的历史贡献真有那么伟大吗?蔡锷与其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真是人们心中的痴男怨女形象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接近这段动人往事的历史真相......

电视剧中小凤仙凝望蔡锷离开

一、关于小凤仙生平及蔡锷与小凤仙的相识

小凤仙,祖籍河南,大约1899年出生于父亲做官的浙江杭州。本姓朱,因母亲为侧室,备受家庭歧视,后随母脱离朱家单过。不久,母亲也去世,被江西籍张姓奶妈收养,所以改姓了张。辛亥杭州宣布独立后,随养父母逃至上海,因生活无着,辗转北京,堕入风尘。与蔡锷相识时,尚是“二八”佳人,也就十六七岁而已。

小凤仙年轻时照片

在长相方面,通过上面的照片来看,小凤仙的长相算不上绝色,只能说中等,有史料也记载其“相貌不过中姿”,从相貌来看,根本担不起后来的“一代名妓”称号;在才艺方面,有记载称,小凤仙曾跟着一位姓胡的艺人学戏,继而便到南京卖唱为生,没有知名且过硬的学习背景,所以也根本没有可能有什么技惊四座的技艺,只是一个普通的青楼女子罢了。所以许多影视作品中关于其“色艺双绝”的表达,多有为吸引观众眼球而杜撰的成分在其中。

“色艺双绝”的小凤仙

根据历史资料,当时的北京城共有妓院七十余家,妓女不下千余名,主要集中在南城的“八大胡同”,即石头胡同、陕西巷、韩家潭、百顺胡同、王广福斜街、小李纱帽胡同及东西皮条营八处。其中又以石头胡同、陕西巷、韩家潭为最多。小凤仙委身于陕西巷的云吉班,属于专供上流社会行乐的小班了。

北京八大胡同旧照

据辛亥革命时期蔡锷的老部下、原云南第二师师长,当时同在北京的李鸿祥后来回忆,小凤仙与蔡锷的交往是这样开始的:“蔡锷与李鸿祥一起去陕西巷云吉班听歌,一日在妓馆设筵,发现小凤仙唱得不错,经李同意“割靴”(占领友人的妓女)于他的。”此时的小凤仙因生计被迫于奶妈分离,蔡锷觉得她可怜,便出1000块为她赎身,并常去听她那里唱戏,自此才有了此后两人的一些纠葛。蔡锷对小凤仙既有如此大恩大德,在那个容许一夫多妻的年代,小凤仙对蔡锷产生一定“恋情”,是符合感情发展逻辑的,完全有此可能。那么,蔡锷对于小凤仙的态度是如何呢?

云南籍民主人士李鸿祥

二、蔡锷并非将小凤仙视为红颜知己

事实上,蔡锷与小凤仙不同,小凤仙面临的是生活的窘境,而蔡锷面临的是政治的压力。他日思夜想的是怎样挣脱袁世凯的羁绊,回到云南昆明发动武装起义,反对老袁称帝的问题。两人十分不同的生活轨迹也证明两人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是不太可能在真实的历史场景中发生的。他们性格相异,思想不同,又何来后人津津乐道的志同道合、革命侠侣一说呢?

蔡锷与小凤仙影视剧照

蔡锷,幼年就有“神童”之称,12岁就考中了秀才,16岁时考入了长沙时务学堂,师从大名鼎鼎的梁启超、谭嗣同,并受到梁启超的高度赏识,他们彼此之间还建立起深厚的师生友谊。后来,蔡入上海南洋公学(后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即今天“上海交通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前身)学习,后于1902年11月考入日本东京陆军士官学校,成绩非常突出。蔡锷军事理论与实践兼优,精于指挥练兵,军事素质过硬,深受官兵敬佩。在辛亥革命中,蔡锷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声名鹊起。

蔡锷照片

1913年,反袁的二次革命失败后,北洋军的势力开始扩展到大西南,蔡锷开始受到袁世凯的猜忌。为调虎离山,袁世凯电邀蔡锷北上赴京任职。面对北洋军的大兵压境,蔡锷为云南免遭兵燹,只能接受袁世凯的邀约,电请以贵州都督唐继尧接任云南都督后,于1913年8月12日离滇。10月4日,蔡锷抵达北京。袁世凯随即任命蔡锷为陆军部编译处副总裁(总裁为段祺瑞),11月,袁世凯又任命蔡锷为政治会议议员。1914年5月北京参政院成立,袁世凯又任蔡锷为参政院参政,6月,又委任蔡锷为将军府昭威将军。在他与小凤仙相识之前的种种经历表明,他是个包藏宇宙,吞吐天地,胸怀大志,腹有良谋的有志之士。

蔡锷画像

1915年8月14日,杨度串联孙毓筠、李燮和、胡瑛、刘师培等人以研究共和得失为名,发起成立筹安会,公开进行复辟帝制的舆论宣传。筹安会出笼之后,袁世凯称帝野心昭然若揭,蔡锷一方面心中反对老袁的称帝野心,另一方面又恐因为反对老袁称帝而在京遭遇不测,所以在老袁称帝这件事上多为费心,一会儿唱“红脸”,一会儿唱“黑脸”,政治态度表面上摇摆不定,这时他虽然常在小凤仙家中听曲,但心思却不在此,根本顾不上与小凤仙产生什么爱恨情仇,与小凤仙的交往更多可能的则是掩人耳目,成为其政治谋略链条中的关键一环。

蔡锷与袁世凯剧照

由于受老袁的政治胁迫,于是蔡锷在袁世凯眼下演起了戏,扮演诈降,在1915年8月25日云南会馆将校联欢会发起军界请愿改行帝制时,蔡锷第一个提笔签字表示拥挤帝制。不仅如此,为了向袁世凯表明自己并无反袁意图,且胸无大志,蔡锷频繁流连于花街柳巷,征歌逐舞,诗酒风流。后来,更是与云吉班的妓女小风仙打得火热,甚至住到了小风仙的妆阁内。由蔡锷此时的行为和心态分析,他与小凤仙只不过是逢场作戏,各取所需,并没有红颜知己这样的深厚情谊。

蔡锷与小凤仙话剧照片

再看蔡锷此时的夫妻关系,蔡锷当时已有两位夫人,且与其一度同居北京。他的第一位夫人叫刘森英,湖南武冈(今洞口县)人。后因刘夫人十余年苦不育男,老母黄太夫人抱孙心切,于是又娶了第二位夫人潘蕙英。蔡锷与两位夫人相处和洽,尤其对夫人潘蕙英恩爱有加,两人之间书信往来频繁,其与小凤仙之间只不过露水姻缘,比不过其与夫人之间的情深义重。再说,蔡锷与小凤仙的交往,对家人也是公开的,上世纪80年代蔡锷的女儿蔡淑莲曾说过:“妈妈以前有小凤仙的照片。有一次父亲带着母亲去看戏,还远远指给她说那就是小凤仙,母亲说长得端端正正,穿得朴朴素素,是个像样的女孩子。”这一事实说明蔡锷对小凤仙处之泰然,彼此之间不可能、也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又何来两人志同道合、如胶似漆一说。

蔡锷夫人潘蕙英像

总之,不论从蔡锷当时的具体环境,还是他与两位夫人的相处看,说他与小凤仙“相恋”“并非乌有”,都是说不通的,只是小说家言,不宜当真。蔡锷是个心怀祖国、身藏抱负的有志之士,他在身陷老袁牢笼、只求插翅高飞的特殊历史时期,一度与小凤仙有所交往,并不表示他对小凤仙存在什么“恋情”,只是他反袁称帝谋略中的一个环节而已。那么,蔡锷到底是怎样离开北京,逃脱老袁的政治牢笼的呢?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小凤仙到底在其中起了怎样的历史作用呢?

蔡锷全家福

三、蔡锷自行离京,与小凤仙无关

其实,据目前最可靠的一种说法,蔡锷此时属于自行出京,并无小凤仙等人的相助,小凤仙是后来被有心之事污蔑帮助蔡锷逃跑的。首先,蔡锷此时虽早有反袁之心,但为了自身安全,还是表面上公开支持老袁称帝,老袁虽仍不放心,派人搜查了蔡锷的住所,但是,偷鸡不着蚀把米,什么证据也没有找到,反而被京沪报纸曝了光,让世人看到了他袁大总统搜蔡锷之家却一无所获的窘境,以致不能不多少顾及一点社会民情,未敢在北京“首善”之区对蔡锷过度“出手”,蔡锷自行公开离京有客观环境的支持,并非只能采取逃跑这一种做法。

蔡锷与袁世凯像

其次,蔡锷这段时间一直对老袁称“身上有喉疾”,持续请假,要求在天津养病,所以他的出京并不是突然行为,而是早有正当理由,老袁本人对此也无可奈何,即使蔡锷离京,也不能说他突然出逃,其自行离京有主观上的准备。所以,蔡锷以“喉疾”之名赴天津就医的借口在老袁所允许的自由度之内于11月11日从北京自行离开,安抵天津。之后,又在朋僚的多方协助下,通过“时赴病院,时或不往,旋移德义楼”等措施,巧妙避过老袁的耳目,于18日夜登船东渡,成功踏上了回滇反袁称帝的征程。沉溺于风月及与小凤仙的爱情只是蔡锷此时掩人耳目的借口。

《建党伟业》里的蔡锷与属下商议

再退一步讲,如果蔡锷和小凤仙是知音真爱,护国运动成功后,以蔡锷之盛名威名和重情重义,他本可以将小凤仙接到云南,本可以给她写信,本可以给她经济上的资助或托人照顾。但这些一个都没有。从这点也很难佐证他们之间的知音真爱关系。

综上所述,蔡锷与小凤仙之间并无影视小说中所言那样的情深意重,蔡锷离京是其自己筹划的行动,那么小凤仙助蔡锷出逃的名声是怎么来的呢?两人之间的爱情佳话又是怎么出现的呢?

蔡锷在云南组成护国军

四、小凤仙被栽赃及后人穿凿附会

首先,所谓小凤仙“助蔡出京”,不过是老袁的侦探和兴中会老会员哈汉章等人为开脱各自的责任,有意向老袁上报和全社会散布的虚假消息,实际就是往一个弱女子小凤仙身上“栽赃”。蔡锷出京后,小凤仙因有蔡锷“邀饭之举”,曾被老袁“侦探盘诘终日”,并蒙受侦探为自我开脱而强加给她的所谓“坐骡车掩藏蔡锷赴丰台”的不白之冤。媒体对此也多加报道,因此有了小凤仙助蔡锷出逃一说。不过,最终总算万幸,这一说法没有影响她继续在八大胡同从事卖笑生涯,唯一不同的是由先前所属陕西巷云吉班改隶韩家潭武升班了。

影视剧中小凤仙被捕

由上可知,蔡锷与小凤仙这段经历,其实很简单,也很平常,无非是蔡锷因老袁鼓动恢复帝制,导致人心思动,政局不稳,其富国强兵的梦想再次破灭,便在郁郁寡欢之余,去了前门外的八大胡同,在陕西巷的云吉班里认识了这位年仅十六七岁的风尘女子。起初,蔡锷尚“犹惜身份”,为避人耳目,往往“夜半”始往。及至10月14日棉花胡同寓所被搜,他意识到老袁已明显对他起了疑心,潜在危险正快速向他迫近,有必要“效信陵君醇酒妇人以自掩”,才将他和小凤仙的交往更加公开化和“扩大”化。

电视剧中的蔡锷与小凤仙

至于小凤仙,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风尘女子,非国色天香,也无过人智慧,既不是什么“名妓”,更不是助蔡出京的“侠妓”,所谓小凤仙“挟走蔡将军”,不过是跟踪蔡锷的侦探及哈汉章等人为撇清自己与蔡锷出京一事的关系,故意给小凤仙栽的“赃”。而蔡锷对小凤仙也不存在什么“恋情”,既未向她吐露反袁称帝的肺腑,也不曾向她讨要什么逃出北京的锦囊妙计。蔡锷与小凤仙的交往,仅仅是他反袁称帝谋略中的一个环节。他们各依自己的现实身份,打着各自的算盘,走着各自的路,追寻着各自的梦想而已,并没有在波澜壮阔的民初历史大潮中共泛涟漪,同兴浪花。小凤仙其人,对于蔡锷的成功回滇,虽不能说毫无掩护作用,但却是她始料不及的。

音乐剧中的蔡锷与小凤仙

1916年11月8日上午,蔡锷终因喉癌医治无效,病逝于日本福冈,年仅34岁。在蔡锷病逝之后,一些媒体又旧事重提,对蔡锷与小凤仙的事情进行了再次报道,其中《盛京时报》一篇题为《英雄美人之风流佳话》的报道比较可靠。

文章报道表明,小凤仙的政治觉悟并没有当时各种传闻所说的那么高,即使云南起义爆发后,她也还是“不知政治革命为何物”,仅仅恍然明白,蔡锷当日所作所为不过是“辱以军国,谋及妇人”而已,自然难以对老袁称帝的是非曲直有什么认识。至于人们普遍关注的她与蔡锷的关系问题,甚至还经历了一个由惧祸回避到引以为荣的过程,算不上什么“侠妓”。小凤仙这时虽对蔡锷产生了“感佩”之情,但由于袁世凯余威犹在,她本能地采取了“隐匿其事”的自我保护态度,“凡有叩问蔡君,苟非至熟之人,则绝不道出只字”。

《盛京时报》照片

直到帝制取消,老袁败局已定,才“稍露其大致”,明言蔡锷“乃天下第一人”,并对这位曾对她有大恩大德的护国英雄的健康及随之而来的病逝,毫不掩饰地表现出深深的忧虑和悲痛。与其说小凤仙帮助了蔡锷,不如说蔡锷利用了小凤仙。蔡锷与小凤仙的关系只是萍水相逢,在偶然的机会下交会在一起,两人本身并没有深厚的感情纠葛,只是命运使然,在后人的穿凿附会下成为英雄和美人的历史佳话,甚至深刻地影响了关键人物的历史走向。

中年时期的小凤仙

蔡锷与小凤仙如此平常的一段经历,何以竟能成为今日的热门话题?一个十六七岁的风尘女子何以竟能如此蹿红?成了不少人眼中智勇双全、成就蔡锷护国大业的“巾帼英雄”?其实,英雄加美人的天然组合,既能吸引众人眼球,又具备超强的生命力,是个重要因素。人们对于英雄与其红颜知己先入为主的种种认知和想象,对于传奇与梦幻不断靠近的痴迷,成就了这段佳话的后续情节,并在千百年的影视作品中经典流传。

蔡锷与小凤仙的故事成为经典

“他,侠肝义胆,戎马一生,英雄意气,忠心报国,却为她多次驻足停留;她,才色双绝,风靡万千,沦落风尘,心灰意冷,却为他奉献一身傲骨。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女,从她那指间弹出的‘千古知音最难觅’的慨叹,幻化成传说中那样的知音真爱,为一代英雄唱起爱国赞歌”。这样的宣传片文案,配上那兵荒马乱的历史岁月、侠肝义胆的才子佳人、沉郁顿挫的背景音乐,你心中的民国魂与民国情是不是马上被狠狠勾了起来,历史就是在这般无解的命题中被不断在现实生活中重演,不要轻易相信哦!你是更愿意沉溺于才子佳人的动人往事,还是喜欢直白真实的历史真相呢?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