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李安,揭秘李安的电影人生

时间:2023-05-30 18:57:19阅读:621
自《双子杀手》北美上映之时,伴随它的争议就从未停止。IMBD、烂番茄以及国外主流媒体对《双子杀手》的评分,都争议极大。作为一部高技术高规格的好莱坞商业电影,上映4天国内票房只有1.6亿人民币,可谓惨淡。据传,…
  • 著名演员李保田的儿子,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但一直未踏入影视圈,近几年,李与李保田…

自《双子杀手》北美上映之时,伴随它的争议就从未停止。

IMBD、烂番茄以及国外主流媒体对《双子杀手》的评分,都争议极大。

作为一部高技术高规格的好莱坞商业电影,上映4天国内票房只有1.6亿人民币,可谓惨淡。

据传,这部电影可能要赔至少3亿。​

好在,国内豆瓣的成绩还是比较不错的7.1分。

影评人看不上眼,观众却爱的要死,

那个可能是中国电影最高水准导演之一的人,为此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李安。

有人说他玩技术被技术困住,有人说他一部电影跌落神坛,也有人说他之前积累的声誉因一部《双子杀手》清零……

真的如此吗?

在写《双子杀手》影评的时候,番茄君就说过,对于电影,不去影院观看是没有发言权的。

可对于李安,单凭一部暂时还有争议的《双子杀手》就下定论,未免太早了。

所以,让我们先来客观地看一看《双子杀手》背后的故事。

对于电影,最大的争议无非是一个问题:技术为先还是故事为先?

可对《双子杀手》,还真不仅仅是二选一的简单选择题。

事实上,这个剧本成型于上世纪90年代,由著名惊悚电影《迷失》的作者达伦·莱姆克创作。

没错,这是一个属于上一辈的故事。而彼时,他可能还是最有意思的故事之一,但受限于技术条件,根本无法被拍出来。

到了2008年,故事要拍摄的时候,尼古拉斯·凯奇拉走了制片人。

2012年,项目再次启动,选好的男主德普叔又选择了拒绝。

然后就是2019年,李安接手,项目成功上映。

但客观事实是,这个放在上世纪充满先锋性和新颖设定的剧本,如今已经变得有点老套了。

可李安不是昆汀,也不是姜文,他不会对故事做翻天覆地的改动,更不会魔改。

所以,我们看到了今天的《双子杀手》。

其实,对于李安来说,他很清楚地知道接手这部影片的风险。

在北京媒体见面会上,当现场主持人、复星影视集团CEO张昭表示,“这是一种新的电影,也是一种新的讲故事的方式”时,李安立刻进行了老老实实的否认——

“这个电影我没有尝试到新的讲故事”。“因为它很贵,我还是用很老套的讲述方式,用动作片的方式把它讲出来”。

他比任何一个人都清楚,拍出这样一部电影对自己声誉、风评甚至职业生涯的影响,但他依旧义无反顾。

正如他自己的所说——

“推动电影技术,我觉得我的使命感,有些事情,非做不可”。

从不重复之前的自己,是李安的底色。

想了解李安是个怎样的人,要从他的原生家庭开始。

1954年,李安出生于台湾屏东县潮洲镇,十岁时,他搬到了台南。

因为一次在学校挨打的经历,李安的母亲找老师谈话,从此李安性格发生了改变,他变得孤僻,自卑。

高一时他个子才150多,驼着背,人又害羞,回避社交,很少与人接触,却把电影院当成了避风港。

大学联考,他落榜两次,最后进了国立艺专影剧科,开始接触话剧。

艺专二年级,李安问父亲拿钱买了一部摄影机,拍了18分钟的黑白短片《星期六下午的懒散》。凭这部短片,他申请进了纽约大学电影系。

李安曾经接触过很多东西,他学过芭蕾,学过声乐,画过素描,还搞过文学创作,唯有电影让他疯狂。

他也在采访中不止一次地提到:我就是喜欢拍电影而已。

在自传《十年一觉电影梦》中,我们得知当时一心想从事电影事业的他,在家待业整整6年。

这6年没有收入,没有经济来源,李安的等待漫长而无望。

最痛苦的经历是,他曾经拿着一个剧本,两个星期跑了三十多家公司,一次次面对别人的白眼和拒绝。

放在自己身上想一想,如果你是个已经三十娶妻生子的男人,能在家待业6年吗?

这6年,要感谢李安的妻子林惠嘉,她跟李安同毕业于美国伊利诺大学,毕业后在当地一家小研究室做药物研究员,薪水少得可怜。

即便如此,她也没催李安找工作,没钱的时候,就找自己爸妈接济。

因为林惠嘉知道,自己的老公只有在拍电影时才有活力,不拍片时像个死人。

于是她说:

“我不需要一个死人丈夫”

李安在《推手》和《喜宴》获奖并得到40万台币奖金之前,他已经跌落到了人生谷底,银行存折上只剩下43元美金。

幸好命运与佳人不曾辜负,他终于等来了翻身的机会。

可以说,没有太太林惠嘉,就没有今天的李安,而李安功成名就之后,她也不揽功:我没有怎么帮他,我只是不去管他,给他时间和空间。

也正是经历了人生困顿和至暗,李安才知道执导筒和拍电影于自己的意义。

1991年到1994年,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不仅温和,而且充满了含蓄的家文化和中国特有的饭桌寓意。

《饮食男女》票房惨淡之后,李安却开始锋芒毕露,他撇开那些贯彻东方“中庸之道”的电影,开始挑战潜意识里某些难以掌控的领域。

于是,我们看到《冰风暴》里主人公关于自由和恋家的矛盾,

看到表达东西方思辨对立的《卧虎藏龙》。

当玉娇龙像西方女性一样,一脚踢翻了儒家正统大旗,超越了爱情、亲情、友情、恩情,甚至超越了生死。

李安也凭借此片,收获了自己的第一座小金人。

《卧虎藏龙》带给好莱坞的东方武侠热余温未决之际,李安又风向一转,拍了从情欲切入家国天下的《色,戒》。

当我们以为李安要回归东方的时候,5年后他又拍出了特效天马行空,改变观众对电影认知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年纪越大,李安反而越想尝试新的东西。

就像2016年那部极具争议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还有今天这部《双子杀手》。

李安变了吗?

于作品,他一直在变。

细心的你应该能发现,李安从影到如今,很难找到两部相同甚至相似的电影。面对作品他从不重复自己,一直在改变,在求变。

于这个人,他又从未改变。

24帧的电影,人类看了100年……而李安,显然已经不在意荣誉和票房。

他要用自己做筹码,去挑战沿用百年的美学标准,去探求一个充满未知可能的电影新世界。

拍《卧虎藏龙》为此,拍《少年派》为此,拍《双子杀手》亦为此。

就像《双子杀手》上映后,今日头条对李安的独家专访里李安所说的一样。

当问及电影是否是探索电影技术未来边界的时候,李安说,我们如今在数码时代,可还在用胶片的思维拍摄电影。

这种思维,需要转换,甚至需要打破。

他坦言,从做了《少年派》之后,他的思想有了转变——“我必须要把他了解清楚”。

这,或许就是他对电影的坚守和坚持。

当记者问及他对新技术的了解程度时,李安很谦虚,表示自己了解地并不深入。

他比谁都深知,对新技术的探求,是一个漫长的艰难的过程,而自己也才“刚刚开始”。

谈及为什么要一直拍摄高技术高规格的电影,甚至在评价不好的时候还要坚持时,李安说——

我们或许注意到,《色,戒》之后,李安已经有十二年没有拍摄过华语电影。

这个问题,今日头条也替我们问了李安本人,他很肯定地说,自己未来会再拍一部华语电影。

对于这部电影,或许无法知悉太多信息,但李安亲口承认“在做”,就足以让人充满期待。

如今,65岁的李安早就不需要再向世人证明自己。

儿子李淳也已经长大成人,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李安在儿子同样年纪的时候,他正处在沉寂6年脱胎换骨的低谷期。

当时,他的父亲并没有给他足够的支持,反而常常劝他放弃,因为在他眼里,导演之类的工作根本不入流。

李安性格内向的根源,也源于李父的严厉和要求。

他早期的《家庭三部曲》中对父亲形象的塑造,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了自己父亲的影响,

电影中的父亲或多或少都有令人反感的消极一面。

但父亲去世后,李安在采访中也不止一次地表达了自己对父亲的愧疚和遗憾之情。

如今的李安早已为人父,两个儿子都已经长大,事业有成。

被问及儿子的时候,李安两眼放光,连连称赞。

还因为儿子李淳不跟自己讨论演戏的问题而吃他妈妈的“醋”。

看得出来,李安不知不觉间在弥补自己小时候对于父爱的偏执和遗憾,

他跟身为教育家的父亲李升不同,虽然年过6旬,但依旧是一个能支持孩子,给孩子自由的温润如玉的父亲。

不论作为父亲还是作为导演,李安都在改变。

跟斯皮尔伯格一样,年纪越大,就却越要去探索全新的世界,越要给观众一个关于电影世界未来的白描。

而李安带给现实世界的改变,也正在发生着。

观看《双子杀手》的Cinity影厅,3年前只有2家,如今全国已有30多家,10月底会有将近50块,到年底会增加到100块。

一年后,三年后,十年后,会有多少块,我们不敢想。

但《双子杀手》即便争议再大,也已经开始改变我们的观影习惯,挑战我们的固有认知,拓宽电影的技术边界。

就像斯皮尔伯格在对这项技术提出反对的同时,还郑重其事地补上一句:“但我敬佩李安,我支持他尝试任何新技术”。

最后,用李安的一个腼腆的笑容结束这篇吧。

你可以质疑《双子杀手》,也可以不喜欢李安,但请别攻击他。

为人类探索未知领域而努力的每一个人,都是英雄,都值得掌声和尊重。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洋洋)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