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月明打军棍,朱标为什么能镇住蓝玉

时间:2023-05-30 16:34:46阅读:2181
文|吴清浅电视剧《山河月明》里,大将蓝玉从漠北回到南京后,被朱元璋以滥杀无辜、欺凌弱女之名罢了官位、免了差事。尽管朱元璋没冤枉他,但以功劳大自居的蓝玉却对此十分不满,不仅当着新任相国胡惟庸的面发怨言,…

文|吴清浅

电视剧《山河月明》里,大将蓝玉从漠北回到南京后,被朱元璋以滥杀无辜、欺凌弱女之名罢了官位、免了差事。尽管朱元璋没冤枉他,但以功劳大自居的蓝玉却对此十分不满,不仅当着新任相国胡惟庸的面发怨言,还入宫让身为太子妃的外甥女常氏求太子朱标向朱元璋说情。面对朱标的不买账、气愤、杖打还是怙终不悛,完全没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也不知道朱标对他的毒打其实是在保护他。在朱元璋着手收拾功臣的局势下,只会打杖不会观势谋局且居功自傲的蓝玉注定其一生将以悲剧收场。

不可否认蓝玉是战场上的好手,但其嚣张跋扈、居功自傲的缺点也很明显,无视朱元璋定下的规矩,竟然王保保老婆也敢碰。虽说王保保是朱元璋死敌,可罪不及妻女,朱元璋不主张以羞辱敌人妻女方式对付敌人,况且王保保跟朱元璋还是亲戚,朱元璋的二儿子秦王朱樉娶了王保保之妹王月悯(朱元璋占了便宜,照这亲戚关系王保保还得尊其为长辈)。就规矩和亲戚关系来看,蓝玉都不应该跟王保保老婆搞关系。

而这并不是朱元璋要重罚蓝玉的全部原因,也不是关键原因,关键在于他碰到了朱元璋要抓典型搞以儆效尤的特殊时期。当时的不少功臣都太猖狂了,倚仗辅助朱元璋建立大明的功劳,连同子孙们一起没少干侵夺粮田等明令禁止的事,还对朱元璋封儿子为王、到地方封地掌军领兵议论纷纷,并在朱元璋的亲卫里疯狂安插自己人。而在肆意妄为的功臣里要以淮西帮最为严重。

是可忍孰不可忍,朱元璋便出手与功臣们较量,先从势力最大的淮西帮开始。淮西帮重要一员蓝玉偏偏赶在这时犯错,还被王保保包围,吃了败仗,逼得朱元璋不得不派徐达出征,老朱不拿他开刀,拿谁开刀,蓝玉是正好撞枪口上了,被罢官免差已经算是轻的了,真要按律处置,如朱元璋说的蓝玉的十个脑袋都砍得。

朱元璋没杀蓝玉,老相国李善长求情是其次,真正原因是朱元璋跟朱标说的“朕老了,朕不想让自己的老兄弟们再为难,也不想让你的将来太为难,只要他们闹得不过分,朕真的不想再穷究下去了”。蓝玉的错还没触及朱元璋底线,又确实是一名不可多得的猛将,北元势力尚未清除,大明江山还面临着威胁,所以得留着,留给朱标日后彻底扫除北元。李善长的求情不过是朱元璋顺水推舟罢了。

而李善长极力保蓝玉是因为他们同是淮西帮,同在一个阵营。李善长为蓝玉求情时应该还不知道朱元璋要开始屠戮功臣,毕竟此前毫无征兆,朱标查亲卫人员构成等都是秘密进行的。直到朱元璋拒绝李善长建议,没有看在太子妃及太子面上宽恕蓝玉,还有意安排李善长安插的亲卫朱暹送他回家,接着又让他退休,让胡惟庸接任相国,这才知道朱元璋对明目张胆的功臣们不满了,要开始搞鸟尽弓藏的把戏了,而武将是出气筒,所以赶紧示意淮西帮武将永嘉侯朱亮祖(朱暹之父)等人收敛,把霸占的田产归还百姓,并写请罪奏本给朱元璋,请求治他们个御下不严之罪。

面对朱元璋开始对功臣们下手,大臣们都纷纷借朱元璋与徐达结亲家一事想拉徐达下水,拼命给往魏国公(徐达爵位)府送礼,恨不得把干净的全都拉下来,法不责众嘛。不过,徐达有个聪明的女儿徐妙云,徐妙云知道那些臣子是打着送嫁娶贺礼旗号污徐达,拒绝送礼说不过去,便让人把臣子所送之礼一一登记,还让弟弟徐增寿找朱标给她腾个地方放礼品。理由是礼物既然是臣子送给她和朱棣(朱元璋第四子)结婚的,那就是她和朱棣的物品,与魏国公府没有半点干系,不是魏国公府的东西自然要搬出去,免得被人夹带了去。这一招让朱元璋很是开心,对这儿媳妇愈发满意。

也正是没能成功把徐达拉下水,李善长又提醒淮西帮识相点,朱亮祖等人慌了,犹豫再三还是呈递奏本请罪,并清退了部分田产。朱元璋不是傻子,知道淮西帮有所隐瞒,都到这个地步了,他们还说这种不尽不实的话,很是气恼。不过并没有继续深究,采纳了朱标的建议,一概留中,即把他们的奏章都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答,见机行事。

这一切都在李善长掌控中,他让胡惟庸告诉朱亮祖等人,这事就这么算了,把这事收拾干净,不要再弄出什么事,给人抓着把柄。胡惟庸前往蓝玉府上提醒蓝玉慎言,切不可节外生枝,应该也是李善长的意思。可惜蓝玉对自己所处的紧张局势毫无知觉,对朱元璋不可能停止对狂妄功臣深究更没概念,依然我行我素,这才有了进宫求太子妃的事。

蓝玉进宫跟太子妃没说几句话,朱标就回来了,这应该不是巧合,是有人把蓝玉来的信息告诉了朱标。蓝玉不在家面壁思过,却跑来宫里求情,希望官复原职,这说明蓝玉既没意识到自己欺辱王保保老婆之错,更没意识到此时局势的敏感,所以继续仗着自己功劳飞扬跋扈,他这样子下去迟早要被当反面典型处死的。朱标对这个妻舅还是有感情的,一是亲戚,二是蓝玉忠心于他,面对蓝玉这般不知轻重很是恼怒。

尽管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帮是打算就此结束,不想再被追究把柄,但这事是不可能就这么算了的,不是朱家父子非要跟功臣们过不去,而是不是所有功臣都知进退的,比如宋国公冯胜就不知道。

从冯胜在军队的腐败来看,冯胜丝毫不收敛,也没有因敲打李善长而停止。按理李善长被冷落、胡惟庸被重用这事,冯胜不可能不知道,没什么实权的王月悯都能顺利地把南京的风吹草动告诉千里之外的哥哥王保保,冯胜可是淮西帮重要成员,耳目肯定胜过王月悯,换相那么大的事怎么可能不知道。

可他却跟蓝玉一样,依然故我,先前没打仗时在朱元璋亲卫里安排了大半淮西人,随徐达出征后,又让人克扣军粮,从中牟利。且这克扣的程度简直令人咋舌,把管军粮的右营指挥佥事李景隆当傻子。冯胜的人跟李景隆说两军合营(徐达军和耿炳文军)一下多出两千多张嘴,剩下的粮食怕是只够吃二十天,还说士卒每人每日耗粮一升五合。

李景隆虽是官二代,却不是个草包,对军粮还是管得不错的,具体账目全都了如指掌。冯胜的人编出虚假数据唬弄他后,立马以具体数据反驳,说两军合营后与王保保交战当场战死四百三十七人,加上接下来几天重伤不治的又有六十八人,这样算下来,也只多出一千七百五十八张嘴(跟冯胜之人说的相差近千张嘴),按每人每日耗粮一升五合算(听李景隆的语气事实上没发那么多),剩下粮食最起码还有二十五六日用度。而且这次运来的粮食李景隆都让人看过,最少有一半是精米,可管发粮食的人给士兵们吃的却都是粗粮。李景隆由此推算出冯胜的人至少匿下了上千石粮食,其中不乏精米,为此十分生气,即使对方一再强调他是宋国公推荐的,还是让人把他砍了。

这个小故事或许远在南京的朱标和朱元璋都不知道,但类似事情朱家父子应该是掌握了不少,且时不时就会收到,所以收到朱亮祖等人的请罪奏本后,朱元璋才会说不尽不实。冯胜等人的不收敛也足见功臣们的贪赃枉法非同一般,注定朱元璋不可能把朱亮祖等人奏本留中后就完事的,他只是暂时不深究罢了。不笨不傻的朱标不可能看不出朱元璋用意,肯定也猜到接下来可能发生的血雨腥风,他不希望蓝玉再成牺牲品。

觉得受了天大委屈的蓝玉不听胡惟庸劝阻,不仅没有慎言,还不慎行,非要带着重伤跑到宫里让太子妃为他这个舅舅在太子面前求情,这简直是飞蛾投火呀,朱标怎么可能不愤怒,见了蓝玉就忍不住说“照你的样子,迟早有一天会招致大祸,连累亲族。”还说要代故去的开平王(即常遇春,蓝玉姐夫)教训蓝玉。

可蓝玉真的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危险,说不管太子怎么罚他,他都能受着,他不觉得自己有错,他不过是想从他们口中知道这些元人跑哪儿去了。这话是直接表明蓝玉没脑子,朱标是恨铁不成钢,直接让人打他八十军棍,希望蓝玉能从毒打中清醒过来,懂得他的苦心。于是,不管太子妃常氏怎么求都不理,后来侧妃吕氏求了也没用,还对吕氏说你也是读过书的人,小慈乃大慈之贼,你懂不懂啊。

对蓝玉而言,还真的是小慈乃大慈之贼,朱标教训他、棍打他实则是为他好,可蓝玉就是不懂。从蓝玉被朱元璋罢官免差,被胡惟庸提醒,被朱标教训后还是意识不到朱元璋罚他的关键原因是要诛戮功臣、惩一儆百来看,蓝玉真的是不适合在官场上长存,当朱标死去,无人提醒庇护时,狂妄自大的他被狠人朱元璋以谋反罪杀害,还剥皮传示各地也就成了必然。

本文由清浅之说原创,欢迎关注,一起挖掘有内涵的娱乐生活!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