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把我哥带走感人「快把我哥带走青春片主流化的突围兄妹之间的浓浓亲情」
前言
《快把我哥带走》是国产青春片的再一次转型。
它摆脱以《致青春》为代表的青春片惯用套路,以幽默的喜剧风格、奇幻和现实相互交叉的叙事逻辑、贴切的形象塑造,呈现出兄妹之间的浓浓亲情。
传统题材的创新让它从同时段热映的电影中脱颖而出,迄今3.6亿的票房成绩说明这种独特的青春形态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快把我哥带走》在类型创作上的文化突围,与其备受市场的欢迎,凸显了青春片主流化的突围意义。
青春片关注青少年的成长,但大部分青春片往往与爱情片结合,这其实局限了青春片的主题,也缩小了青春片的受众群体,使其更适合年轻女性的观影口味。
《快把我哥带走》打破了青春类型的边界,加入了整蛊细节和泪点设计,融入大众化的国产喜剧元素和市井烟火气息,既照顾了主流电影观众的习惯,也力图使整个故事看起来更贴近于日常生活,并以此获得更广泛的受众。
《快把我哥带走》在多个维度上开辟了新空间:奇幻片、青春片和喜剧片。依赖视觉效果的奇幻片,越来越成为视听时代国内主流商业电影中最强势的类型之一。
然而,不断加码升级的商业奇幻片中,依赖五毛钱的特效场面,缺乏生动的故事情节,越来越让人觉得乏味。而青春电影《快把我哥带走》脱颖而出,展现了一种相得益彰的结合。
这部影片带来一种类型融合的全新路径,以奇幻片的视听形式和喜剧片的搞怪夸张表现了一对青春期双胞胎兄妹的互怼互坑又相互依靠的琐碎日常,将青春片变成类型融合与衍变的新场域。
影片一开始,在妹妹的视角下,让人迅速感受到哥哥对妹妹的耍贱整蛊,接着所有的情节都围绕着妹妹的心声——“快把我哥带走”来展开,随着电影情节的推动,兄妹之间的矛盾越积越多,终于在他们生日当天,妹妹赌气让哥哥消失的生日愿望成真。
在这一高潮片段,片中以奇幻类型的方式呈现了推动故事发展的“换哥哥”情节,该片中的奇幻类型是为故事情节发展而设定的,符合情节发展的逻辑性,在影片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并不显得空洞,相反,它为影片增加了趣味性,让影片中的梦境成真,圆妹妹和观众一个暂时让哥哥消失的梦。
作为一部要让独生子女为主力的消费主体接受并认可的讲述兄妹亲情的电影,该片避免了《相亲相爱》式的一味煽情,以喜剧类型面向市场,让人笑中有泪,泪中带笑,通过孩子的世界来展现故事。
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观影体验,即使影片最后的煽情片段也能做到不让人反感,满屏的青春气息也让该片没有显得那么说教,反而是通过故事的讲述让更多的人发现影片背后所强调的亲情。
二、创新商业青春类型,注重主流化表达近些年,国内商业电影在市场和口碑的双重要求下,出现了一小批巧妙地关注社会热点,以小见大反思社会现状,完成度较高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上乘之作,如《亲爱的》《我不是药神》,而国内艺术电影《嘉年华》掀起了一波小高潮,也被社会舆论所影响推向了更多的大银幕上,而《快把我哥带走》这部国产青春片也是赶上了好时候。
电影不仅是一种社会、历史与文化的特殊叙述形式,作为大众媒介,银幕中的形象与叙事还参与了再现社会现实、文化、政治变迁的话语实践。
《快把我哥带走》的形式和风格受到了二胎政策开放、离婚率暴增的社会现状的影响,呈现了这个时代商业青春片主流化转向的叙事。
片中弱化父母角色,用整日酗酒的父亲和负气离家出走的母亲向观众传达了父母对于家中的双胞胎兄妹并没有尽到父母的监护职责,反而需要哥哥去平衡照顾父亲、安慰母亲以及隐瞒妹妹对于成年人而言都很难完成的事情。
片中对于哥哥的刻画时而幼稚至极,时而无比成熟,哥哥承担了父母和哥哥三个角色的责任,向我们表达了一个观点,全世界只有哥哥才是妹妹的依靠。
而妹妹虽然一直嫌弃哥哥,但是关键时刻对哥哥的爱和照顾也让观众感到妹妹也是哥哥的依靠。
这样的人物设定的确迎合了当今社会的需要,甚至为这些社会问题找到了一个缺口,父母关系破裂,离婚造成的孩子成长问题就变成了妹妹口中的“我什么都不要,我只要我哥”。
片中妹妹的闺蜜苗苗就是一个强烈对比,因为片中情节展开有限,苗苗家的情况没有呈现,但是带给了观众一个遐想,那就是哥哥时分和妹妹时秒可以相互依靠,而苗苗则孤苦伶仃,这样就巧妙地传递了由原来的“只生一个好”的观念变成了“还是二胎好”。
三、引入亲情题材,穿插爱情友情《快把我哥带走》主要以人情关系模式展开叙事,影片没有选择姐妹和兄弟来作为对立,哥哥和妹妹从一出场就火药味十足,两个人不同的性格造成了互相无法理解对方的爱,尤其是对于妹妹而言,更是一度厌恶哥哥。
这样的设定增加了更多的戏剧感,通过“换哥哥”这一情节的推动,男女主人公逐渐解开了对各自的误会,最后面对父母婚姻的破裂这一客观条件的阻碍也没有分离,妹妹最终选择了要一直和哥哥在一起。
作为一部商业电影,这部主打亲情的电影同样还是按照爱情电影的惯例,通过异性模式对男女主人公进行刻画和创造,将爱情片披上亲情的外衣。
影片中时而会让人产生分不清是爱情还是亲情的错觉,尤其是在哥哥时分已经成为苗苗的哥哥之后,妹妹时秒遇见时分准备卖掉他限量版的手办和浪味仙的拼图为了给苗苗买一张演唱会门票之后,时分送时秒回家,以及时分在转学之际骑车前来找时秒,并表示之前以为时秒喜欢他,这一切都透露了玛丽苏的气息。
不得不说,影片在爱情和亲情的转化之间布局得十分巧妙,是目前主流价值观的市场下难得的优秀的命题作文。
影片的着力点还是在于女性市场,片中不论是耍贱打闹的哥哥,还是转变之后照顾妹妹的哥哥,都迎合了目前女性消费市场的主流心理,让人产生一种“没有男朋友,有这样的哥哥也可以”的感觉。在之前流行的“国家欠我一个兄弟姐妹”的调侃下。
该片很好地契合了主题,加上目前青春片普遍的爱恨情仇,实际上大部分人是没有经历过的,大多数人的青春就是普普通通度过的,所以很多青春片并没有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但《快把我哥带走》中里家长里短的故事,在让人找到共鸣的同时,还给予了目前年轻人所向往的相互陪伴成长的同龄人。
在影片中,最令人揪心的地方并不是两对父母婚姻的破裂对孩子的打击,而是时分和时秒因为父母分开也要被迫分开时更让人伤心,所以影片一直蕴含着一种兄妹之情可以抵挡一切艰难险阻的意味。
总结整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很完整的故事,但在人物设置上依然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偏差。例如,父母离婚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但是内在动机明显不够,尤其是对时分时秒父母感情破裂的刻画十分刻意,过分夸大了哥哥的作用。
全片以妹妹视角来看哥哥,导致哥哥的人物形象不丰满、不立体,就像是一个二次元的符号。其次,对于哥哥的人物设置,影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刻画了一个“坏哥哥”,通过角色反差制造泪点,但是片中给予的解释十分单薄,从“坏哥哥”到“好哥哥”的转变过程不够合理,哥哥这个角色叙事的节奏没有把握好,让人感觉反转得有点突然,缺少了惊喜。
虽然这部影片在情节设置和推动上有点让人猝不及防,但是依旧不妨碍观众对于片中亲情所引起的共鸣,在周末的夜晚,无论是朋友、家人还是情侣都可以一起在笑和泪中欣赏完这部电影,电影院和人们手里的纸巾见证了这部电影的成功。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