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在美印中的电影应用中有何差异,印度电影中的舞蹈发展
中西方的舞蹈艺术的区别根本原因在于各自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国是典型的小农社会,东方人较为含蓄,而西方人更加开放。
东方人在动作上喜欢用手,而西方人喜欢用足。
由此形成了中国舞蹈的技法喜欢“低头”、“颔首”,“袖舞”,而西方的“踢踏舞”和“芭蕾舞”最为代表西方舞蹈的特色。
若将舞蹈元素应用于电影中,可见东西方存在着天然的差异。
舞蹈在美国歌舞电影中的应用美国是一个多种族的国家,黑人和白人组成了这个拥有200年历史的国家。
虽然美国并不像中国这样拥有五千年古老的东方文化,但他的文化也有着自己别具一格的风格。
他的舞蹈底蕴来自古希腊文化,崇尚人文主义的开放精神,这种精神也深深影响着美国的歌舞电影。
美国的歌舞电影发展较早,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便诞生了一部优秀的歌舞电影——《雨中曲》。
美国舞蹈有着自由热烈的舞蹈风格,同美国人的性格很相似。
美国歌舞电影的三个里程碑式的发展,与三类舞蹈在美国本土的盛行有关。
首先是踢踏舞,踢踏舞是由爱尔兰人和非洲舞蹈的融合逐渐形成的舞蹈类型。
在美国电影中踢踏舞作为具有较强美国文化的一种舞蹈形式经常被使用。
我们在秀兰邓波的影片中能看到其身影。
其次是百老汇,百老汇以歌舞闻名世界,其中爵士舞最为出名。
百老汇的歌舞剧的蓬勃发展将爵士舞推向了世界,其中《西区故事》是当时爵士舞剧的代表作品。
最后是霹雳舞,霹雳舞在电影中的流行以美国黑人的街头文化为艺术土壤,其中的文化意蕴充满着浓郁的自由热烈的氛围。
美国音乐和舞蹈天才——迈克尔杰克逊是霹雳舞的代表人物,并且在他的多部电影中都有展现霹雳舞的片段,这些影片中就有《BeatStreet》。
舞蹈在印度歌舞电影中的应用从世界范围来看电影的发展史,印度歌舞电影在质量、数量、规模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电影中含有舞蹈片段的占比50%左右,由此看来舞蹈艺术在印度电影中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艺术形式。
印度是一个多宗教、多民族的国家,印度主要的宗教有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并且是世界上受宗教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宗教的影响深入到它的社会与文化的每一部分。
并且在印度人民心中舞蹈是由印度教的神灵创造的,舞蹈是对神灵的尊重,在日常生活中印度人民也喜欢通过舞蹈表达内心的想法。
对印度舞蹈进行分类可分为:古典舞、民间舞和流行舞蹈。
从《三傻大闹宝莱坞》电影中可以看出,印度的舞蹈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
此外,印度电影讲究手、脚和眼的配合,最具特色是手语动作,它不仅能够真实地表达人物的情感,也是印度舞蹈在世界舞蹈中独树一帜的地方。
舞蹈在中国电影中的应用我国将舞蹈元素应用于电影的发展历史相较于美国和印度起步较晚。
一方面由于舞蹈仅仅是专业人士从事该职业,舞蹈欣赏的仅仅由小部分人参与。
另外就是我国在舞蹈艺术与电影艺术结合方面不是非常的成熟,理念和创新并不能做到有效结合。
我国在舞蹈电影上的突破之作是《英雄》、《十面埋伏》和《夜宴》这几部舞蹈电影。
张艺谋导演非常完美地将带有中国古典舞蹈的特色融入了电影艺术,创造出的人物形象立体、饱满让人过目不忘,在情节的设定上引人入胜。
1905年《定军山》是我国近代以来,集武术、舞蹈艺术于一身的电影,《释名·释言语》中说:“武,舞也,征伐动作,如物鼓舞也。”
可以看出,武与舞相依相成,相互融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以舞的形式练武,用武的内容演舞,武中有舞,舞中亦有武。
之后在《十面埋伏》、《英雄》等电影中都相继出现了武舞结合的片段,不仅从表现形式上为电影增添色彩,在人物刻画与电影主题的升华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后来我国在拍摄方式和技术方面不断完善,将舞蹈应用于电影领域具有突破性的进展,这些也得益于我国第五代导演的用心创作。
舞蹈在我国有着深远的历史,由于电影艺术发展创造性不强,并没有吸取我国优秀的舞蹈艺术的精华。
将舞蹈融入电影艺术领域需要做更多的努力,通过电影的演绎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看到东方舞蹈的美,如何创造性发展我国的电影是当代导演的责任和义务。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