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烟北平 都梁「都梁狼烟北平亮剑的另一面」

时间:2023-05-30 06:07:07阅读:1936
聊都梁的《狼烟北平》前,不得不先说两句作者的代表作《亮剑》。电视剧《亮剑》自然是不朽之作,而原著小说《亮剑》所展现的历史总深度和反思性,更加震撼。电视剧只改编原著一部分,即到李云龙通过毕业论文为止。这…

聊都梁的《狼烟北平》前,不得不先说两句作者的代表作《亮剑》。

电视剧《亮剑》自然是不朽之作,而原著小说《亮剑》所展现的历史总深度和反思性,更加震撼。电视剧只改编原著一部分,即到李云龙通过毕业论文为止。

这种腰斩把一部历史小说改为了一部热血战争小说。这种改变没有影响到电视剧《亮剑》的伟大,唯一值得诟病的就是原创的张白鹿那段剧情。另外,最后李云龙的论文由研究特种兵作战改为了讨论军人战斗意志,虽然点了题,但淡化了李云龙在历史中的成长性。

《亮剑》是以主人公李云龙的个人经历为主线,反映了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历史。

《狼烟北平》情节以两条主线穿插而进行,国共两党的地下工作人员在不同时期的合作和较量是小说一大主线。特务工作的神秘、刺杀锄奸的惊险、严刑审讯的惨烈、革命加浪漫的爱情、荡气回肠的死亡,环环紧扣、极尽质感。底层人物及其生活是小说的另一条主线。通过小人物文三讲述北平在历史动乱中的世情百态。

中国现代作家,描写北平引车卖浆之徒的高手当是老舍先生,其地位数十年无人能撼。都梁继承了京味小说的特色,用大量篇幅描写了人力车夫,写天桥,写蟋蟀蛐蛐儿,写茶楼小吃等等北京的民俗。

《亮剑》中的李云龙是中华民族在战争中的光辉的一面,英勇威猛、“胆识过人、意志坚毅”,同时,“桀骜不驯……处事不拘泥于形式,是个典型的现实主义者。纪律性差,善做离经叛道之事……对政治缺乏兴趣”。

文三代表着民族特性的另一面。作为底层人物,时而迸发出愤世嫉俗的“英雄气概”,不仅对待侵略者,对待本国的统治者、富人圈,同样有着浓浓的仇视。但是,在发现试图反抗的对象比自己强大,便立刻胆怯退缩,回归“阿Q”式自我安慰。同时书中又以文三的视角,市井走徒、剥皮无赖、投机分子,国民心理之隐忍之麻木之自私之丑陋,被暴露无遗。

文三无疑是小说中最鲜活的人物。故事开始,就是因为文三吹牛打败过太极门高手,被真正的太极门传人、北平恶霸肖建彪揍了一顿。可是也因为如此,被旁人误以为他是彪爷的朋友,瞬间地位高了起来,自己也开始洋洋得意。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浩浩荡荡的北平市民、学生组织游行,声援29军抗战。学生们激昂的口号声中,文三儿脑袋一热捐出了一块钱,那可是他一个月工钱的一半。而后喝碗酒就加入游行。

他本能地感到,一个创造英雄的时代已经到来。还是他妈打仗好,平时一个臭拉车的,人嫌狗不待见,谁拿正眼瞧过你?没想到和日本人一开战,文三儿倒在北平的老少爷们儿面前露了脸,居然还让学生们请去当众讲话。

然而不久日本飞机就开始轰炸,把文三的英雄梦给炸醒。

他的脑子在一瞬间竟成了空白,几分钟以前的事怎么也想不起来了,一股巨大的恐惧感攫住了他,浑身的肌肉也不由自主地抖动起来,两排牙齿在不听使唤地互相撞击……文三儿很奇怪,自己怎么跑到这儿来了?

惊恐过后,他就醒悟了:

像抗日这么大的事轮到谁操心也轮不到自己,这是政府的事儿。政府的责任是什么他闹不清,总之是管像他这样的草民的。日本人没来时政府在哪儿待着呢?它给文三儿什么好处了?是管自己吃了还是管自己喝了?没管过,既然没管过,怎么他妈的日本人一来这个政府就想起他文三儿来了呢?捐了钱不算,还让他拎着脑袋来流血拼命,凭什么?再者说,日本人来不来他文三儿都得靠拉车过日子,好也好不到哪儿去,坏也坏不到哪儿去,要这么算起来,日本人来不来都和文三儿一点儿关系也没有。怎么就一时昏了头,稀里糊涂地起着哄就抗日来了呢?文三儿啊,你真是他妈的诸葛亮×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

可是本想置身事外的文三偏偏又总是和一些事件联系到一起。他无疑中救了中统特工徐金戈两次,徐金戈送了一辆最好的洋车给文三。于是文三就开始经常装英雄,还声称自己是保密局的便衣。

他后来成了共产党地下工作者罗梦云 的包车师傅,出入于35军王牌师、101师少将参谋长赵明河私宅。莫名其妙地成为了国共地下斗争中的关键人物。尽管经历众多大事,没有改变的仍然是小人物的本性,没有改变命运,也没有改变的底层的思想。

故事结尾,1975年文三死在一壶酒上,糊里糊涂地过完一生。他是不起眼的北平小人物,但也是故事中国共双方代表徐金戈、方景林最后唯一的朋友。

结尾处,历尽沧桑的国民党军统局特务徐金戈与中共地下党员方景林并肩而立,景山上,斜阳里,叹兴亡,一片苍凉。二人既对历史、对自身感怀,也同样点评了文三:

“他(文三)和我们一样,都是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小人物,所不同的是,他有能力化解痛苦,就像俗话说的那样,没心没肺,浑浑噩噩地度过了愉快的一生,真的,他活得比你我都愉快,而且总是沉浸在自己制造的神话里,”

...

"至少没有我们这种沉重感,他的思维简单明了,却接近生活中最本原的东西,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不要什么,而且很快能得出自己的判断,其实旧时代大部分老百姓都是这样,他们对什么主义,对理论都没有概念,甚至连想都不会去想,他们只希望过安定的日子,能生儿育女,平平淡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又平平淡淡地离开这个世界,政治家们要做的,是尽量少折腾他们。"

与《亮剑》相比,《狼烟北平》缺乏那种草莽英雄所带来的粗犷美,也缺乏英雄人物被历史无情摧毁的悲剧感。所有的是狼烟过后所产生的一种虚无悲哀。传达出了超越时代超越社会的历史感和兴亡感,这是作者的格局和视野。

都梁对待历史的描绘都甚为尖锐。《亮剑》中,他也肯定了日本军人的战斗荣誉感,更赞美了以楚云飞为代表的国军爱国情怀。《狼烟北平》中,也丝毫不掩饰历史中民众的“愚民”暴行,如“通州事件”。这种历史反思具有强烈的震撼感。

作者都梁研究大量资料,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北平生活画卷。但实际效果是,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但又显得稍微累赘。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