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了3部明朝剧我知道了这7件事,最近出的明朝历史剧
0. 听说《大明王朝》用算珠开篇,很真实,治大国如当小家,都不这是算本账罢了,于是追了它。瘾上了这大明的历史,又追溯了《山河明月》,再从弹幕追到了《大明风华》,一口气看了大明前七代帝王的故事,知道了这7件事。
1. 人民永远为鱼肉,神仙总是为刀俎,古今莫是
《大明王朝》里,神仙打架,为谋己利,甲说放水,百姓就遭殃;乙说分流,牺牲AB两县,拯救其他县,AB百姓就遭大殃,其他百姓就免遭殃;甲说收生蚕丝,百姓就得割血卖肉;乙说要求朝廷赦免,百姓就得以保住生存口粮。百姓的生死福祸,全靠运气,听凭上层神仙,谁能掐架胜出。就好像当下要核酸还是要开放一样。
2.你赢得多少人的追随,就拥有多大的天下
一代明王朱元璋,身边一群兄弟追随,助他在乱世中夺得了天下;三代明王朱棣,身边有几个世家子弟追随,助他在兄弟子侄中赢得了王权,在战场上有兄弟为他挡刀;五代明王朱瞻基,从小跟在明王爷爷身边长大,身旁无友,靠老爹扮猪吃老虎的谋略,助自己稳住了天下,战场上,无人为其挡箭,最后居然是靠自己对头替自己挡了一箭,拣回一命。就像当下的创业者,能成多少事,就看能吸引来多少有才之人。
3. 小时候跟谁在一起,长大就依靠谁
六代明王朱祁镇,小小年纪便当王,在一群小太监的追逐中长大,于是成年当王后,也只能依赖太监当权。致使自己见识浅陋,导致带军糊涂而听不进劝,最终成为了一个俘虏皇帝。这也许就是当下挤破头也要抢学区房的意义吧?
4. 稳定就是减少人员流动
明朝1368-1644年,共277年,历经16位皇帝,平均17.3年一代帝王,有的活得久一些,有的在位就更短一些。加上皇权这种极端的权力特征,一代皇帝一朝臣,流水的皇帝和朝臣,一来不能深谋远虑地做大事,二来也让当权的人更在意及时行乐及变现,以及花费更多的精力在争权夺利及自保上,用于治国的精力就更少了,国就更不能兴了。而且,有了前人夺权的示范,后人人人想效仿之,坏历史也带来了更多的不安全感和不稳定性。当下企业的员工特别是管理层的人员流动率,是衡量其发展前景的依据之一。
5. 一次伤,半生病,易短命
三代明王朱棣的王后,年青时为助夫,带身孕雨中求情,累而成疾,后比明王早走多年;其长子也是年少带病为父之事奔波两地,虚弱了体质,致其早亡;五代明王朱瞻基,因在前线被中一箭,落下病根,致其英年早逝,不得不托孤于后于臣,种下了明朝不稳的另一颗种子。我们现在的职场,一些人为了生意,喝酒胃出血致死,或超负荷加班至猝死,都是舍本逐末的选择。
6. 一国的基因,影响了一国的命运
大明出世,与明教有所关联,致使其帝王与宗教关联更紧密;由于朱元璋出身平民,有平民基因,因此规定帝王家联姻不讲门第,从而让宫中长大的女官,成为五代明王的王后,种下了不少隐患。当下一些外企号称自己有契约精神的基因,更值得依赖与合作。
7. 一个人拥有的越少,格局越小
五代明王朱瞻基的王妃,出身宫中女官,其成长期,只有宫中的这点见识和天地及经历、财富、人脉。当她成为王妃后,唯一念想的,就是如何用权,稳住自己,灭掉他人。当她有子之后,孩子成为了她唯一的财富与依靠。因此,把孩子紧紧地抓在手里,几乎成为了她的玩物。当她成为太妃后,她用自己年少时天天被女官打骂成长的惯性模式,来对待她儿子的王后,致使王后忍无可忍,在他们终于等来封其孙为皇长孙的当日,带着孩子,服毒自尽,从而也断了她与她孩子的权力依靠及精神寄托及其亲子关系。古代人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富足与贫乏联姻,巨大的精神财富鸿沟,更容易让他们的合作,发生灾难性的后果。
0. 看历史,知人性,看治国,知当家,看帝王,学生存
一起来写作,一起来造人生
一门想教给普通员工,来上课的却有八成是老板总监的营销课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