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影视作品有哪些,文学影视
除了文学技巧,其实我想谈点娱乐的事情。不过我看出来了,我这个号是文学专号,一旦聊起娱乐来,基本上没流量。本来大过年的,我也不能总聊不开心的事情吧?我之前聊过一次跑男,我挺喜欢娱乐的。有些人可能就像窦文涛这种类型的人,即便聊点低俗的,也得从文化角度来解读。不过窦文涛没有物质上的压力,他的压力顶多跟抑郁症有关,所以他不需要低俗的娱乐来让自己放松。
其实聊文学和影视有什么用,我的意见是,不如自己搞创作。其他创作者写成什么样,拍成什么样,关我啥事?别人创作的不合我胃口,我还能拿枪逼着人家怎么做吗?关于批评文学,其实我就是凑个热闹。批来批去,不如自己搞。
文艺青年喜欢“经典”。可是当某些人问起“电影和文学有什么用”的时候,另一些人除了会说“艺术是心灵的什么什么”之类外,别的也不会说了。这些人聊的都是一些心灵鸡汤。
有一些人很现实,他会直接告诉你,电影没用,文学没用。电影没用其实是真的,再好的电影,也无非刻画复杂的人性。然而,你看影视经典有啥用呢?没用,你被别人欺负了,电影不会站出来帮助你揍别人一顿,你饿了看电影也解不了饱。
文学本来应该有用,我之前还用我的观点来解读鲁迅的作品。当然我不是专门研究鲁迅的人,正确不正确不知道。不管鲁迅在民国起到了什么作用,现在的文学都应该朝“有用”的角度去创作。别人我管不了,我还管不了我自己?
每个作家都替自己所处的阶层说话,所以这文学有什么用,那得看文学在什么地方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些,我就不深入谈了,因为我谈了一万八千遍了。
现在大部分文学作品,仍然是在解剖人性。文学解剖人性,跟电影解剖人性,没什么本质区别。所以你看电影就够了。大部分文学作品跟影视作品一样,都是靠“现实的深刻”来生存的。现实深刻,这些艺术作品才深刻。现实不深刻,这些艺术作品也深刻不了。其实这就是大部分作者的无能。
比如《沉默的真相》为什么深刻,因为现实深刻。当然导演的创作功底是不可否认的。可是呢,如果现实不深刻,导演的功底再强也没用。
《平原上的摩西》为什么深刻,因为这种作品,仍然是继承的余华莫言他们老一辈的创作观念,就是现实够苦,社会够黑,作家才能创作出好作品。当然了,作家的创作功底不可否认,还是那句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扔给作家一个不够深刻的题材,你让他创作出深刻的作品,对于大部分作家来说,办不到。
经典只是文艺青年的专属,对于某些弱势群体,经典没用。想让经典有用,那就必须朝着“有用”的方向发展,多去思考为什么,而不是反映复杂的人性。
其实反映复杂的人性,是文学表面上的东西。就算“有用”的文学作品,也离不开人性。“人性”只是写作过程中,一个自然而然产生的东西。“人性”不是创作的目的,只是其中一个过程。但是有很多人就是把过程当成了目的,把反映“人性”当成了创作的目标。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