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的东电影院与西戏院哪个好,晋中榆次大学城电影院
五十年代的榆次成,文化设施相当贫乏。偌大的榆次城,就是东顺城街有个电影院(是原东戏院改造后为榆次文化馆所在地),西顺城街有个戏院。(现中国工商银行榆次营业部所在地)当时周末看一场电影成了最大的娱乐消…
五十年代的榆次成,文化设施相当贫乏。偌大的榆次城,就是东顺城街有个电影院(是原东戏院改造后为榆次文化馆所在地),西顺城街有个戏院。(现中国工商银行榆次营业部所在地)当时周末看一场电影成了最大的娱乐消遣活动。那时候国产片的革命战争片居多,诸如“南征北战”、“平原游击队”、“柳堡的故事”等,那时爱情内容一般是不让人写的,即使有一点也是点缀着一闪而过。记得因“柳堡的故事”大胆地写了爱情问题,还引发了一场争论,据说几乎被领导审查时“枪毙”禁演。另外较多的是苏联故事片。因就这一个小电影院,所以常常是场场爆满,遇一些好片买票还的找熟人才能买到。
50、60年代的电影院
郊区电影院
再说看戏,就这一个西戏院,院内设备简陋,场中地上竖栽着几排木桩,桩上钉着一些木板,这就是座位。忘记是几角一张戏票,只记得那时演的是“三滴血”。剧情大概就是说一糊涂官判子女归属案,用的是在洗脸铜盆内让子女与父母各割破手指往盆里流三滴血,然后根据血是否相互融化或排斥来断定是不是亲骨肉。担当主角演出的是当时榆次有名的花旦程玲仙及老旦北田旦等名角。她们演的很卖力,观众不时叫好、打口哨、场内气氛欢快热闹。山西梆子的新创剧目不多,五十年代很长一段时间,榆次西戏院经常上演的剧目是“三滴血”,以至人们说“三滴血”成了旧菜剩饭。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