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歌行皇太孙,长歌行太子妃和李世民的关系

时间:2023-05-28 12:48:40阅读:4924
《骊歌行》中#苗圃#扮演的#长孙皇后#,雍容华贵,仪态不俗。在第四十二集中,皇后久病缠绵,李世民不放心她的身体,便留下来陪她。骊歌行剧照皇后提起自己的身后事来,她请求李世民,若有一天皇子们让他失望了,务…
  • 著名演员李保田的儿子,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但一直未踏入影视圈,近几年,李与李保田…

骊歌行》中#苗圃#扮演的#长孙皇后#,雍容华贵,仪态不俗。在第四十二集中,皇后久病缠绵,李世民不放心她的身体,便留下来陪她。

骊歌行剧照

皇后提起自己的身后事来,她请求李世民,若有一天皇子们让他失望了,务必要留下他们的性命。李世民心中难过,含泪一口答应了她的请求。

#李世民#李世民第二天早晨一觉醒来后,发现皇后已经溘然故去,一瞑不视,不免悲从中来,痛哭不已。

#骊歌行#中的这一幕剧情,虽然未必确有其事,但却真实地反映了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深厚感情。

骊歌行剧照

诚然,长孙皇后长得端庄秀丽,艳绝天下,但美貌却从来都不是长孙皇后能令李世民对其如此深情的真正原因。

那么,长孙皇后又为何能赢得李世民全部的爱呢?

一、出众的才华征服了丈夫

长孙皇后小字观音婢,长安人氏,祖籍东都洛阳。父亲长孙晟做过隋朝的左骁卫将军,母亲则是前隋扬州刺史高敬德的女儿。

骊歌行剧照

长孙皇后在八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同父异母的大哥长孙安业为了独霸家产,悍然将其母高氏与长孙皇后还有他的嫡亲哥哥长孙无忌三人赶出家门。

高氏只能带着两个子女一起去投奔长孙皇后的舅舅高士廉。好在高士廉对自己的妹妹和两个外甥还算不错,给他们提供了优厚的生活条件,使他们不致有饥寒之厄。

十三岁那年,在舅舅高士廉的主持下,长孙皇后嫁给了十五岁的李世民。婚后,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两人情投意合,互爱互信,称得上是一桩良缘美眷了。

骊歌行剧照

据《旧唐书》记载,长孙皇后从小接受过很好的教育,具有极高的文学天赋和艺术才华。

有一年正值春天,长孙皇后外出游玩,回宫后才情大发写下一首诗,名曰《春游曲》,其内容如下:

上苑杏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林下何须逺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骊歌行剧照

这首诗设寓巧妙,描模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李世民看到后,拿在手中反复吟诵,啧啧称奇,被她的艺术才华所折服。

另据《资治通鉴》记载,长孙皇后酷爱读书,即便是在梳妆打扮时,也手不释卷。闲睱时她经常与李世民讨论书卷中的道理。

她那高妙的见解,常常出于李世民的意料之外,触动丈夫对当时政治局势产生非同寻常的领悟和思考。

骊歌行剧照

长孙皇后用自己的才华,征服了丈夫,也因此赢得了丈夫的发自内心的尊敬。

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爱,固然有她美貌可人的因素。但不管多么美丽的躯体,终有老去的时候,只有那躯体里有趣的灵魂,才对爱人有着更深远和长久的吸引力。

二、在丈夫最困难的时候,选择给予他义无反顾地坚定支持

武德元年,长孙皇后被册立为秦王妃。当时李世民在外建功立业,劳苦功高,而这恰恰触动太子李建成的敏感神经,对其猜忌日甚。

骊歌行剧照

长孙皇后事高祖李渊以孝,以恭顺的态度对待宫中的每一位妃嫔,全力弥缝他们与秦王之间的嫌隙,为李世民免除了后顾之忧。

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在宫中为士卒们授甲,长孙皇后不愿像普通的小女人一样,躲在深宫,无所事事。而是主动走了出来,慰问部队,激励士气,用行动表达了对李世民的坚决支持。

李世民曾生过一场重病,长期卧病在床,一年多都没有好。长孙皇后昼夜不离地和他在一起,衣不解带地侍候他。

骊歌行剧照

她常在衣带上系上一颗毒药,说:“若皇上有什么三长两短,我一定不会独自苟活在这个世上。”用情之深,令人感动。

贞观八年,李世民驾幸九成宫,长孙皇后随行。有一天,可能是有人想趁李世民在九成宫防御薄弱之时,发动叛乱。

负责宿卫将领柴绍得到这个消息后,连夜求见。李世民穿上铠甲,手持长枪,走出寝宫去询问情况。

骊歌行剧照

长孙皇后素来有呼吸道方面的疾病,此时正卧病在床。她听说这个消息后,强撑病体跟随李世民来到宫外。

侍从左右都劝她回宫休息,长孙皇后却说:“皇帝都因为此事被惊动了,我若不出来看看,怎么能心安呢?”

因为此事的影响,长孙皇后的病情就更加严重了。

骊歌行剧照

长孙皇后在丈夫最困难的时候,选择义无反顾地给予他最坚定的支持,也因此赢得了丈夫发自内心的感激和尊重。

长孙皇后不同于普通小女人的地方在于,她不是依附于丈夫生存,而是主动担起责任。她不是任由丈夫一个人去独自打拼,坐享其成,而是主动施以援手。

她充当的是丈夫的合伙人,而非被其保护的弱者。她不是依附于李世民的藤萝,而是与其并肩耸立的参天大树。

骊歌行剧照

三、人生最大的智慧,莫过于放过自己

前面曾经提到,长孙皇后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长孙安业。这个长孙安业平时浪荡无行,人品很差。他曾在长孙皇后之父长孙晟去世后,对长孙皇后薄情寡义,将其赶出家门。

孙皇后贵为皇后后,却丝毫不计较他的恶行,多次请求李世民加封长孙安业的官职,并主动赏赐给他大量钱财。

后来,长孙安业卷入了谋反事件,按法律应当处以斩首之刑。唐太宗早就听说过他欺凌长孙皇后的恶行,因此,也不愿为他法外开恩,想直接判处他死刑。

骊歌行剧照

长孙皇后听说后,痛哭着跪在唐太宗面前为其求情。她说:“长孙安业的所做所为诚然罪该万死,但他对臣妾刻薄的事件天下皆知。您要是杀了他,天下的老百姓必然会以为臣妾是利用您的宠爱来报复自己的兄长。这恐怕会给您带来假公济私的恶名啊!”

唐太宗听从了她的劝谏,饶恕了长孙安业的性命,只判处了他流放的罪名。

人生在世,最不能掌控的东西,就是出身,最不能选择的,就是亲戚。

看惯了世间多少因爱生恨,兄弟骨肉相残,亲戚反目成仇的悲剧后,突然发现,其实长孙皇后才是真正聪明的人。

人生最大的智慧,莫过于原谅别人,最终放过自己!

骊歌行剧照

四、结语

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按照长孙皇后的遗愿,为她依山为陵,建设了昭陵,并在自己死后与其合葬。实现了自己和她的生则同床,死则同穴的心愿。

终其一生,李世民再也没册立过第二个女人做皇后,在他心目中,长孙皇后是谁也不能替代的,只能她才配做自己唯一的皇后。这在古代帝王中,并不多见。

《骊歌行》中,李一桐扮演傅柔被塑造成为一个大女主的形象。但实际上,真正大女主其实是长孙皇后。

她美丽、忠诚、睿智、深情,赢得了李世民全部的爱,也护佑了身边所有的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等

注:本文由闲人历史故事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抄袭,请文抄公远离

骊歌行剧照

长歌行》与《骊歌行》中太子的历史原型,因性取向错位而被废黜

《骊歌行》:李世民为何不愿让盛骁靖领兵出征?说他老了只是借口

他是《骊歌行》中周王的历史原型,临死前发出的诅咒,居然应验了

《骊歌行》之盛楚令:娶公主,封县公,凭借颜值成就富贵人生

《骊歌行》:他是唐太宗的弟弟,却因为一个宫女与李世民反目成仇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