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枪毙日本人那段,为什么八佰中有杀俘虏的片段
李三万
摘要:影片《八佰》有这样一个桥段,四行仓库守军采取关门打狗的战术,全歼了冲入仓库的一队日军,并且还生俘了四五名俘虏。然后,守军的七班长朱胜忠逼着几个逃兵把日军俘虏当靶子来练习射击。这个情节到底应该有吗?
【头条号首发】
影片《八佰》有这样一个桥段,四行仓库守军采取关门打狗的战术,全歼了冲入仓库的一队日军,并且还生俘了四五名俘虏。然后,守军的七班长朱胜忠逼着几个逃兵把日军俘虏当靶子来练习射击。这个情节到底应该有吗?
对于这个桥段,有的人不以为然,有的人大声喝彩“杀得好!”但小编我却无法接受,这简直就是高级黒八百壮士!杀俘,不仅是违反战争法国际法的严重战争罪行,而且也是中国传统中军人最为不齿的行为,坑杀战俘历来是最伤阴骘的,是会折寿的恶行。有本事在战场上真刀真枪杀鬼子,对已经放下武器的敌人下杀手,算什么本事!
有人肯定会说,杀的是日军战俘,日军也杀害过我们的俘虏,怎么不应该?
日军杀俘虏,所以是禽兽不如的恶魔,难道你也希望我们抗击日寇的英雄也像日军一样?
罗翔老师说得好,人是无法通过不正义的手段去实现正义的目的。因为手段是种子,而目的是树,有毒的种子,永远长不出正义的大树。即便是消灭日本鬼子这样正义的目标,如果用了非正义的手段,那么你和残暴毫无人性的鬼子还有什么区别?
何况,在真实的历史上,守卫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就根本没有抓到过日军俘虏,更别说什么用日军俘虏当活靶给新兵(逃兵)练射击了。
由于日军深受武士道精神毒化,思想上极为顽固,尤其是在抗战初期,基本上就没有主动放下武器的,就是打到最后一个人,都死不缴枪的。就算有极少数被俘的,也都是因为伤势太重失去意识或者抵抗能力、甚至自杀能力。但凡有点抵抗能力,日军伤兵都会自杀,或者伤害救助他的医护人员。例如,在太平洋战争初期1942年8月的瓜岛战役中,美军和日军第一次展开陆战,美军在击退日军进攻后,派出医护人员救助遗留在阵地前的日军伤员,结果日军伤员竟然拉响手榴弹和医护人员同归于尽。美军陆战1师师长范德格里夫特少将得到报告,勃然大怒,命令出动坦克直接碾压阵地前的日军伤员。
在《八佰》中也有表现,打扫战场时,就有日军拉响手榴弹。但俘虏日军,在四行仓库保卫战是确定没有的。历史上都没有的罪恶,居然用电影表现出来,这是在赞美还是在诋毁?
而且战俘里还有个少年兵,要知道在1937年日军都是战前就入伍的常备军,少年兵是要到了1944年以后,战剧恶化,兵员损失太多,才开始放低征兵标准,老弱病残甚至少年都被征召到军队。而这个少年兵居然还跪地讨饶,被武士道洗脑的日军士兵,怎么可能会这样?看过《亮剑》的都记得,山本一木的特工队被独立团团团包围在平安县城,在这样的情况下,山本在城楼上还反问李云龙“自卢沟桥事变以来,你见过几个主动投降的日本兵?”这才符合历史真实啊。
同样是战争片,同样是杀战俘,美国经典战争片《兄弟连》的处理就非常艺术,E连的官兵中一直都传说斯皮尔中尉枪杀战俘,但也只有斯皮尔中尉给战俘香烟,接着镜头就转了,只听到枪声——至于斯皮尔中尉到底有没有杀战俘,并没有直接的画面,也因此仅仅只是一个“传说”。
当然,历史上日军确实有屠杀战俘的行为,而且还相当普遍,例如南京大屠杀,还有在菲律宾的“死亡行军”,等等,战后也有日军战犯因为杀害战俘的罪行而受到国际军事法庭惩处的。日军也有很多杀害战俘的历史照片,但很多这样的照片上都盖着日军新闻检查机构的“不许可”章,是不允许公开发表的。连毫无人性的日军都不让公开发表的罪行,我们倒堂而皇之地用电影制造了出来,这算什么事啊!
在影视剧中,出现日军枪杀中国战俘的桥段,自然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历史上确实有这种情况,用影视剧表现出来,当然没问题。但八百壮士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事,用电影“艺术”地捏造出来,那就实在太不应该了。小编觉得,这显然是《八佰》的编导受孙立人杀日军战俘的段子影响太大了,什么“到过中国的一个不留”,听起来真解气,但事实上根本就没这事,纯碎是个子虚乌有的段子。
对于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日本军国主义,确实应该毫不留情痛下杀手。但是用枪杀战俘这样凭空臆造的桥段来意淫,觉得这样解气,这格局这气度,也实在是太低了!
所以,对这个桥段,大家就苦笑一下吧,历史总是这样在一些“赤诚而热心”的人手里,渐渐的变了味走了样。抗日战争,我们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可是想总结经验教训,总得有一个起码的底线,那就是对历史的尊重,敬畏,以及起码的坦诚。
电影当然不建议一本正经的说教,可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可以有适当的艺术加工,比如像《亮剑》那样,虽然堪称神剧鼻祖,但《亮剑》本身,都是用历史上很多有原型的事情,试图用事后眼的经验,尽量合乎逻辑的来扭转原有历史的局势,看上去就有了可以忍受,但同时又似是而非的道理,而且可以接受这种改变原历史理由的人很多,所以《亮剑》大火,十多年了都热度不减。可是《亮剑》就是本轻架空向小说,然后基本忠于原著的拍成电视剧,从来没有宣称自己就是历史,就是忠实反映历史。《八佰》就完全不同了,制作方的宣传,就对自己是如何还原历史做了大量的努力,事实上在服装道具场景之类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八佰》这些值得尊敬的努力。
然而,电影在内核思想上,对历史的“狗血”改编,却已经和那些已经吃果果不要逻辑,只要热闹的神剧比肩。我很理解编导要表现抗日将士的热血,为此不惜把《八佰》拍成抗日将士壮烈牺牲的场景集锦。为了凑出这些场景,连日本兵手举钢板排个乌龟阵,就可以挡得住机枪和手榴弹的场景都出来了,这不是神剧是什么?既然这样,何苦费劲费钱在道具服装上死抠细节?为了增加人性讨论,更添加八百壮士居然俘虏了日本兵,还要当活靶子来练射击?!管虎管大导演,真的,你拍这电影不合适,你连四行仓库之战的目的都没搞清楚,你来还原什么历史?这场战斗的实际情况怎样不谈,不争论?
这一战国民政府留八百壮士(实际就88师524团1营四百多人)下来,就是自嗨打个国际观瞻,换句话说就是自说自话打给洋大人看的,目的就是想占领道德制高点,卖苦情卖悲壮,现在突然加个杀俘戏,那么请问打这一仗的目的还剩什么?我没有道德洁癖,如果我在战场上,手里有俘虏,我明着告诉大家,我不会图解气虐俘杀俘,但是有很多情况下我会毫不犹豫,毫无心理负担的杀俘,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这么做,为什么省下自己嘴里吃食给俘掳吃,牺牲自己来掩护战俘—— 对不起,我做不到,谁来领导我,事后会给我什么样的处罚我都不管,我就是做不到,但是这是桌面下的事情,我不会二兮兮犟嘴说我做不到,战场上杀俘的理由和时机、借口不要太多?
善待战俘,但我不会为此牺牲我的利益。可是我分得清轻重和是非,事情已经摆到台面上了,四行仓库这种战斗真抓到战俘,连围观的群众都知道,这时候杀俘不又变成二兮兮的了吗?无论洋人台面下有多无耻,杀俘这种事,在台面上他就是违背国际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事情,四行仓库八佰壮士,如果真的有杀俘行为,恕我直言,连历史上躲进租界的后路都不会有,所有洋人会眼睁睁看着日本人杀光他们!管导演加这场戏,是典型的战术影响战略,典型的因文害意,情绪是出来了,可惜因此这场战斗的唯一一个理由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这个杀战俘的桥段是个彻头彻尾的大败笔。
(本王呢图片来自网络)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