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倒吧啊,拉倒吧大清亡了表情包
#影视杂谈#一部好的电视剧,其实就是讲好一个主线故事,其它所有辅助线的故事都要围绕主线推进,不能喧宾夺主。
一部好的影视作品,要有符合时代精神的鲜明主题和精神内核,传播的主流价值观和道德观要正确,千万不能用孤立化的个例蔓生出叙事枝节。
比如,央视播出的年代家庭剧《我们的日子》中,男主王宪平的儿子王明中,从一出生时就没有蛋蛋。
这,就是完全孤立化的个例,由此蔓生出的故事线条就必然令人质疑。
作为一部年代家庭剧的叙事主线,还要尽量平民化和大众化,要让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能感受到剧情的真实,甚至就像发生在大街小巷的故事原型一样。
一部好的年代家庭剧,要在街坊邻里的家长里短中传播人间温情,要在细枝末节中突出时代洪流的变化和烟火人生。
既然是年代家庭剧,就要在年代质感上浓墨重彩,也要在家庭“情满”上丝丝入扣,才能让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观众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是的,爱情,是永恒的主题。
但年代家庭剧的主题不能只有爱情,更要在丰富儿女情、父母恩、邻里情和朋友情方面下足了功夫,否则又何来“情满”之说呢?
回到主题,老许在题目中说,“拉倒吧!这两部剧能把北京人气笑了,那时候也没有这样的爸妈”
这两部剧,就是指的《情满四合院》和正在热播的《情满九道弯》。
原本以为,新播出的九道弯会规避四合院中的几个硬伤,没想到九道弯的硬伤比前者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八年前播出的四合院中,就靠傻柱一个人的人设硬挺着,才让观众感受到了来自老北京人的一份人间大爱。
至于其他人,不是自私自利,就是精于算计,把小市民的嘴脸和劣根性体现的淋漓尽致,编导却忘了人都是有两面性的。
就像《狂飙》中的高启强一样,哪怕是他再十恶不赦,他也始终念着安欣当年对他的好,甚至还极力想把妹妹嫁给他。
还有杀人如麻的老默,在临死前都没有忘记报答安欣的恩情,他几乎是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才把手中的炸弹翻过来,生怕死后炸弹爆炸会危及安欣的生命。
你看到了,这就是人性之恶和人性之善在善恶冲突中交替出现,决不是把人分成好人和坏人两大类那样简单。
而《情满四合院》中,除了聋老奶奶和娄晓娥是真心疼傻柱以外,其他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白眼狼。
这部剧,也就是靠何冰和海一天那精彩绝伦的演技和对手戏硬挺着,最终才把这部剧的评分定格在了7.9分。
再看九道弯,剧中人物少了像何冰那种地道的京片子味道,在京味京韵上就差了一大截,而且整个叙事主线也杂乱无章。
该剧前四集,就是围绕叶菲、史小娜、赵亚静是如何喜欢男主杨树茂的。
接下来的三集,就是剧情更加拧巴的“杨树茂考大学”。
再接下来的五集(目前播出到12集),就是傻茂到南方做生意,突然就发财了。
这五集中,始终在南方和北京两个场景中来回切换,穿插的仍然是杨树茂曲折的爱情故事。
请看,这无比奇葩的爱情:
杨树茂和史小菲相爱,杨父杨母直接骂史小娜不要脸,双方被迫分手。
杨树茂不爱赵亚静,但杨父杨母收了赵亚静的彩电和冰箱,就认下了儿媳妇,但却令人费解地就是瞒着儿子杨树茂。
杨树茂和叶菲是真爱,结果杨父杨母玩着命地阻拦,杨母用头撞地板缝了七针,最终逼儿子就范。
赵亚静深爱杨树茂,但要求买楼房才能嫁到杨家。
再看,杨家人的绝情绝义:
杨树茂两次想考大学,结果一家子人不同意,目的是让傻茂赚钱养家。
杨树茂去南方做生意,一家子七口人没有一个人心疼杨树茂,反而是叶菲的妈妈给傻茂出了路费。
当年“特殊”的时代,杨父杨母批斗过叶菲的父母、史小娜的父母,按说杨父杨母心怀愧疚才对,结果仍然是飞扬跋扈。
尤其是杨父杨母欺负叶菲的行为,简直是地主恶霸的行径,要知道叶菲从小时候起就保护着杨树茂,而她的父母又远在万里之遥的大西北。
按说,此时正是杨父杨母释放邻里情的时候,结果看到的杨父杨母,只有欺负叶菲的丑恶嘴脸。
还有,史小娜的父母也被批斗过,杨父杨母应该心存歉意才是人之常情,干嘛还要骂史小娜“不要脸”呢?就因为她的家庭条件更好吗?
我不知道为何两部剧中,都要把大多数普通人描写的如此恶劣,难道这不是对当年老北京人的“糟践?”
我估计,老北京人看了能“气死。”
你还千万别说“这就是人性”,因为老许也是那个年代的农村人,我记得邻里之间的关系很融洽,父母对子女、尤其是对家中最小的子女更疼爱一些。
更何况,当年的北京也是大城市,而杨父杨母一家子都是城市职工,又没有任何家庭负担,何来经济困难一说?
老许锐评,三个观点:
第一,剧情突兀,生拉硬拽,打着年代剧旗号,却拍成了都市爱情剧;
第二,故事孤立,不具备广泛代表性,矛盾冲突胡编乱造;
第三,“情满”没看到,看到的是绝情绝义,再说那时候也没有这样的爸妈。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