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空之王电影主演,长空之王票房多少亿才不会亏本
这个五一,《长空之王》的上映令人惊艳,让观众直观地体会到了中国空军的日渐强大。这部电影不仅在国内掀起了一股观影风潮,在海外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影片于28日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多个国家同步上映,让很多身处海外的华人也能第一时间感受祖国空军的日渐强大。很多华人华侨看完电影后都表示电影很好看,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骄傲和自豪。
看过电影的观众都说好,这让一向喜欢唱衰中国,见不得中国一丁点好的英国媒体看不下去了。5月1日,英国《卫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来评价《长空之王》,但是看过文章之后,只能说英国媒体为了黑而黑的嘴脸暴露无遗,简直是满纸荒唐言。
文章一开头,《卫报》就先给影片扣了一顶大高帽,说中国拍摄这部影片是在向其他国家进行挑衅。而后,《卫报》又细数《长空之王》的“三宗罪”。
第一“宗罪”,它说影片开头描述的西方国家战机入侵中国领空是莫须有,是影片在给西方国家泼脏水。
第二“宗罪”,说我们有侵略性。
第三“宗罪”,则是奚落中国的军事电影都是如法炮制出来的流水线产品。
看似振振有词,实则全是欲加之罪。英国很多媒体向来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中国的一切,抹黑中国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性动作,所以只要中国的电影里出现武器,在他们眼里就是侵略。但是事实恰恰相反。《卫报》批判《长空之王》的开头构陷西方国家战机入侵中国领空,完全是无视历史事实的胡言乱语。
事实上,欧美空军对中国的挑衅和试探时有发生、从未间断。2001年,一架美国侦察机擅闯我国南海领空,在中国空军多次驱逐下仍徘徊不肯离去,最终造成两国战机相撞,我国的飞行员王伟也因此牺牲。
2020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台湾海峡上空发现了一架在中国领空附近蠢蠢欲动的美国侦察机,并对其进行驱逐。
2022年12月,美国军方主动公布了一条视频,视频中记录的是美军RC-135侦察机进入中国南海领空后遭到歼-11BSH战斗机驱离。
作为一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卫报》似乎有选择性失忆症,对这些美军屡次擅闯中国领空的历史罔若未闻,中国只是把事实拍进了电影里,他们却说这是污蔑,何其可笑。
中国的诸多军事行动,都是出于自卫、自保,我们维护国家的主权,保障所有中国人民的安全,却被冠上了“我们有侵略性”的帽子,其实不过是恶人先告状罢了。另外关于这一点,我们正好电影里有反击的证据。最后一场空战,雷宇驱逐敌机到公海,正在按空空导弹发射按钮时,领导让他停止进攻。这说明我们是一直秉持着不惹事,但不怕事的对外态度。
再者,《卫报》一再地强调这部电影不能称之为电影。显然它在写下这些老掉牙的话术之前,完全没有看过这部影片,纯粹是靠着自己对中国电影的偏见在杜撰。
但凡看过《长空之王》的人,都知道这是一部能够真正打动观众的影片。很多观众看完电影后都感慨,本来以为是一部充满教条的影片,但是实际上完全感觉不到被说教了,所有因为电影引发的喜怒哀乐都是自发的。
观众们都亲身感受过人民子弟兵的好,知道电影里对军人形象的塑造并非言过其实,是发自真心地被解放军的伟大所感动。这样一部能让观众真情实感的又哭又笑的影片,和《卫报》口中的“呆板”毫无关系,不知它是对哪部电影的评价生搬硬套在了《长空之王》身上。
至于《卫报》说《长空之王》和《长津湖》、《流浪地球》、《战狼》都是一些如法炮制出来的电影,更是把西方媒体的双标体现得淋漓尽致。要说如法炮制的流水线电影,那么欧美影片说第二,那么没人敢说第一。
每年好莱坞都要出产大量的超级英雄电影,从漫威到DC,都在宣扬个人英雄主义,电影内容大多都是换汤不换药,这才是真正的如法炮制,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观众对这些超级英雄电影兴趣越来越缺失的原因。
相反,《战狼》、《流浪地球》、《长津湖》和《长空之王》之类的影片反倒都取得了好成绩,这就是观众给出的答案。纵观,《卫报》的这篇文章,着实是鸡蛋里挑骨头,而且因为所有的批判都站不住脚,反而有一种跳梁小丑的既视感。
不过这也恰好说明了《长空之王》的高质量、以及它展现的中国真正的实力,让《卫报》眼红了。
好在并非所有的媒体都像《卫报》这么小肚鸡肠,颠倒黑白,《长空之王》还是得到了很多外国观众和媒体的肯定。
这样一部电影能够走出国门,让更多人看到,真的让人高兴。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