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名智利矿工受困井下69天(智利33个矿工被困700米地下)
《深暗》是一本什么书呢?想象一下,让你在地面700米以下的无尽黑暗中待着,那是一种什么感觉?除了闷热和饥饿,还有黑暗带来的绝望和孤独,仿佛从此以后,你就这样和现实世界割裂开了,你的生命,在某一瞬间被按下了暂停键。
可能没有人会相信,曾经真的有33个人,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被迫停留在那种无边的黑暗当中,这一停留,就是整整69天。69天里,没有光,没有救援,只有一次次满怀希望之后的绝望。他们,就是2010年智利矿难的遇险矿工。
69天里,矿山持续在塌陷;矿场主和其他矿工掉以轻心,隐瞒真相,拖延了救援时间。政府派来的救援队,几次三番试图探测被困人员的位置,却屡屡宣告失败,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人们一度想要放弃。
但被困者的家属们却始终没有放弃,他们守在在矿山边,在那里搭起了希望营地,他们表示,如果不能亲眼见到亲人平安获救就绝不离开;各大媒体蜂拥而至,围在希望营地上,把救援现场的实况传播到智利各地。
不得不说,这是世界救援史上的一个奇迹。2015年,好莱坞将这起矿难事件改编成了电影《地心营救》,电影里流露出的那种真挚的亲情和对生命的尊崇,感动了世界各地的无数的观众。
不过,无论是真实事件,还是电影,结局虽然都是皆大欢喜,但这场矿难的背后,却暴露了许多引人深思的问题。比如,明明是劫后余生的“英雄”,为何最后反成了被大众舆论批评的对象?
1. 矿山的悲鸣:疏忽和侥幸,最终酿成大矿难
这场矿难的发生地,是智利圣何塞的一座铜金矿。
2010年春天,在矿场负责运输的卡车司机突然发现,那条斜坡道在海拔五百多米的地方,出现了一道裂缝,大概有一根手指那么宽。
无独有偶,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不断有工人汇报,矿井里时不时传出一些异常声响和爆炸。
矿山的悲鸣,没有人把它当回事,而是心存侥幸心理,采矿工作继续进行。2010年8月5日这天,灾难发生了,矿山坍塌,一群人被困住了。
矿工班头站了出来,他清点了人数和物资。应急箱里剩下的只有一罐鲑鱼、一罐黄桃、一罐豌豆、18罐金枪鱼、16升浓缩牛奶和大约80袋饼干。就这么点应急食物了,再看看被困的人,一共33人。
也就是说,剩下这些食物,只够他们吃一两天,就算省着吃,算计着吃,满打满算也撑不过一个礼拜。唯一能给人安慰的,就是矿洞的水箱里,还有几千升给发动机降温用的工业用水,虽然积了油污,但至少还能应急,不至于脱水而死。
三十几个大男人,挤在只有客厅大小的避难所里,一个个热得汗流浃背,很快,白色的地砖变得脏兮兮的,空气里充满了酸臭味。时间一点点地在流逝,空气越来越糟糕,人的情绪也越来越绝望,为了驱赶这种绝望感,矿工们努力地聊天、开玩笑、讲故事,想象被救援的场景。甚至有一次,他们还用机器过滤器的盖子当锅,举行了一次小小的“野餐”。
在700米以下的地下,33人苦中作乐,一心等待来自地面上的救援。
2. 柳暗花明:1%的可能 99%的坚持=100%的奇迹
往常,智利发生矿难以后,一般都是矿场自己组织救援工作,这次也不例外。矿难发生后,矿场经理马上通知了其他在家里等着轮夜班的矿工,让他们迅速赶到矿场,充当临时救援队。
可是那一整个下午,矿山里都不断地传来巨大的轰鸣声,整个斜坡道弥漫的灰尘,迟迟没有散去,根本没法通行。矿工们来了以后,一次次地试图下矿救人,可每一次,刚刚下了300米,就被呛得不得不退了回来。
一直等到下午五六点,太阳快落山了,烟尘才终于消散了一些。这一回,矿场经理带着其他矿工们一路顺利地往下开,直到海拔300米的地方,碰到了一面巨大的石墙。
看到这面石墙,经理终于意识到,这次的矿难有多可怕!光靠矿场自己的力量,肯定没办法救出遇难的工人。这时候已经是夜里7:30,距离矿难发生已经过去了6个小时,他们终于打出了给政府的第一个电话,请求支援。
不多久,警察来了,施救行动继续,可一样是没有办法。第三天,政府出动了专业救援队。这个救援队有丰富的钻孔勘探的经验,如果能有一份地图,他们就能用钻机钻出深孔,找到被困人员。可谁知,矿场主手里根本就没有矿井的地图,救援队虽然带来了钻机和专业技术,却不知道孔该往哪里打。
比如一家报纸估计,矿山持续坍塌了这么久,被困的人很可能早就被砸死了;还有人分析说,地下700米的温度最高能达到50度,人在这样的条件下,顶多存活72个小时,可现在,矿工们已经被困了将近两倍的时间,获救的概率不到1%。
而在救援现场,钻探工作也是一度没有进展。十几天下来,救援人员打了不下十几个孔洞,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不是钻孔偏离了目标,就是钻头在刚打到一半的时候坏掉了。其中有一次,钻机已经深入到了地下700米,离受困地点应该已经非常接近了,可最后还是一无所获。
反复的钻探和失败,人们一次次从希望遁入失望,矿难已经发生了整整2周了,救援工作却没有丝毫进展。
地上的救援工作在艰难进行,而地下的情况也越来越糟。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地下的温度越来越高,氧气越来越稀薄。已经整整过去2个礼拜了,他们没有正经吃过一次饭。
一开始,每个人每天还能吃到一点豌豆、两勺金枪鱼,可六七天后,应急箱里的啥都没有了。矿工们没得法子,只能翻腾垃圾桶,什么橘子皮、梨子核,只要吃不死人,就咽下肚。
黑暗、高温、饥饿和虚弱,获救的信心,正在一点点从他们脑海里飘走。他们甚至开始觉得,外面的救援都是在白费力气,他们注定会死在这里。
而就在这彻底的绝望之中,8月21日,救援工作意外地迎来了转机。这天早上,筋疲力尽的救援队,开始了新一轮的钻探作业。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避难所附近的一条通道。
救援钻头,终于打到了受困者所在的避难所!这一刻,他们已经等得太久了!
3. 等待一个月,才能出去!
33名矿工都还活着!这个消息迅速在地面传开。焦急等待的家属们激动得热泪盈眶,就连总统也坐着直升机赶到了矿场,整个智利一片欢腾。
通过钻孔,救援队把扬声器和话筒送到了地下,以方便矿工们和地面对话。这是被困16天以来,矿工们第一次可以和外界交流!
总统告诉他们,他们还活着这件事情,对智利所有人都意义重大,政府一定会竭尽全力地救他们出来。
看起来,矿工们马上就能离开这个鬼地方了。然而,事实证明,人们想得太简单,他们高兴得太早了。因为,虽然救援队伍成功地钻探到了他们的位置,可要成功打出一条足够宽敞、足够坚固的救援通道,至少还得一个多月。
听到这个消息,矿工们就像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第二天,矿工们发现,钻孔除了送来了食物和电话线,居然还送下来了一台摄像机。原来,媒体希望他们向全国的观众展示他们的地下生活。于是,矿工们试着拍了半小时的视频,而电视台把它剪辑成了八分钟,并在当晚的黄金时段播出。
在视频里,矿工们开着玩笑,表现得积极乐观,那种逆境求生的意志,感染了无数人。然而,在一组没有公开的镜头里,几个人扑哧扑哧地走过泥浆,他们背后就是肮脏破败的卫生间。也没有人注意到,还有5名矿工根本没露面,因为他们早就患了严重的抑郁症。
9月初,电视台放出了矿工们在避难所里一起看球赛的照片,他们脸上带着笑容,身上穿着救援队员给的红色T恤,看起来就像是一支到地下执行任务的考察组,而不是等待救援的受困者。这让矿工们在无意中成了人们娱乐的对象,也让他们对镜头越来越抗拒。他们不想像缸里的金鱼一样任人观赏,更不想让外界错误地以为自己一切正常。最后,他们索性把地下的摄像机镜头给挡了起来。
好在,最后的好消息,终于缓缓而来。在10月11日,救援通道可算是打通了,被困的人们,终于在受尽磨难的69天后,获救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这非同寻常的69天,彻底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4. 劫后重生:褪去英雄的光环,他们只是受害者
在获救后的第五天,6名矿工代表坐在智利社会保障局的会议厅里,经历了生命中第一次正式的新闻发布会。因为太久没有见到阳光,他们的皮肤都透着病态的苍白。现在,他们作为“民族英雄”,来到媒体的聚光灯下,可媒体提出的问题却让他们难以招架。
“为什么你竟然愿意在这么危险的矿井里工作?”“你们在地下的时候是谁在领导?有没有发生过内讧?”“在和地面取得联系之前,你们怎么克服食物短缺的?饿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要吃人?”
矿工代表们感到浑身不自在,他们感觉,媒体就像是见了血的苍蝇,明里暗里想要从他们嘴里套出一些荒诞猎奇的故事,又卯着劲儿想把他们的“英雄”形象给打倒。
这些新闻出来以后,矿工们明显感到,人们开始用有色眼镜看他们,觉得他们就是在捞钱,而且也算不上什么“民族英雄”,配不上国会给他们颁发的勋章。
可是,他们自己心里清楚,他们本来就不是什么英雄,他们是受害者。对于他们来说,这段灰暗的经历不是荣耀,而是一生的噩梦。
只有最亲近他们的人才知道,这33个男人在走出矿井之后,就像是换了一个人,没有了笑容、没有了活力,对所有事情都不再关心。
不少人出现了严重的失眠问题,甚至要靠药物才能入睡。有的人开始害怕黑暗,每当太阳下山、夜幕降临,他们就突然就变得非常沮丧;有的人会半夜醒来,戴上那顶旧安全帽,然后打开矿灯,呆呆地坐在黑暗的客厅里;还有的人会突然莫名地暴躁、尖叫,捶打沙发的软垫。
在矿难之后很久很久,这些矿工才终于摆脱了那些虚幻的光环和人为的标签,试着走出阴影,努力回归普通人的生活。有的人开始做生意,开着车到处跑着买卖水果;有的人和妻子加盟成为一家饮料公司的经销商;还有的又开着卡车进入了另一座矿山的矿洞之中,他觉得那里才是他的归属……
排版|凉山
路上读书:全球名校博士30分钟精读一本好书。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