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趣事看电影

时间:2023-05-27 15:34:20阅读:2404
我是1966年生人,童年正好是70年代,我们那个年代的人看电影可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容易,现在要看电影,想花钱就去电影院,不想花钱就在网上看,非常的方便。我们那个年代想花钱吧没钱,因为看一场电影要一毛五左右,…

我是1966年生人,童年正好是70年代,我们那个年代的人看电影可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容易,现在要看电影,想花钱就去电影院,不想花钱就在网上看,非常的方便。我们那个年代想花钱吧没钱,因为看一场电影要一毛五左右,对于我们小孩来说,一毛五是很多钱哦,那时一根冰棍才3到5分,况且平常家长都不给零花钱的,只有过年的时候,家长才会给一两块钱的压岁钱,家境好一点的也不过多给几块钱,所以能看一场电影不容易啊!就是因为不容易,所以,能看一场电影就成为一件非常棒而有趣的事情。

记得在上小学的时候,学校每个学期都要组织1到2次去电影院看电影,是学校包场。老师要求我们穿戴整齐并且每个班排队步行去电影院,大家都很兴奋,特别是看见大街上路人的时候,自己马上就有了优越感,因为自己去看电影了,就好像自己能吃到肉而别人吃不到肉一样。

学校包场看电影,其实是件有趣的事,但就是有点严肃,不能随便说话,这对于我们男孩子来说少了些许的自由。我觉得看电影,最欢乐莫过于看露天电影,现在这些90后出生的人,可能都没有看过露天电影,当然他们就不知道看露天电影的欢乐。露天电影也是不能随便能看到的,要到重要的节日才会有的看,一般是五一、七一、八一、国庆、元旦节日,到这些节日的时候,才有单位请电影员来放电影,很少有单位不在节日的时候放电影。

看露天电影之所以快乐,是因为第一,抢占位置很好玩,抢占位置仅限于自己父母所在的单位,不管是学校、企业、还是农村生产队,在自己的单位才能够搬凳子去抢位置,如果不是本单位的话,那离得太远了,不可能扛着凳子走几里路。一旦知道当晚有电影看,我们一帮小朋友,就在要放电影的广场上玩,等着挂银幕,因为每一次放电影的位置不一样,我们先要确定银幕的位置。当有人来挂银幕后,我们就用石头、木棍或者用粉笔画一个位置,并确定相互之间前后左右的关系,然后立即跑回家去搬长短不一的板凳,并马上回来按照之前确定的位置摆放,而且还要守在那里,因为人不在的话,就算你放有板凳也会被别人搬开的,过一段时间,家里的另一个小孩就会来替换以确保板凳的位置。家长是不会参与抢占位置的,一般都是小孩来,小孩之间因为位置而吵架也时有发生。有凳子坐着看电影很重要,因为一般都是两三个影片,时长三四个小时,没有凳子坐,那是很累的。

看露天电影,第二个好玩的地方是,看露天电影大家都比较随意,甚至可以对熟悉的经典的电影台词大家不约而同地大声说出来,很是搞笑。因为很多电影特别是战争片大人小孩都喜欢看,所以多次放映,大家对里面的经典台词都很熟悉,不但在生活当中用,而且在看这个片子的时候,当镜头一出现,大多数小孩会同时和里面的主角一起说台词,比如,电影《侦察兵》里的侦查员,化妆成国民党的军官检查国民党的炮团的时候,摸着炮口说“麻痹麻痹,太麻痹了”,所以当电影中出现侦查员摸炮口的镜头时候,大多数的小孩子就会异口同声的说“麻痹麻痹,太麻痹了”,然后整个场地就哄笑起来,有时快乐就这么简单。还有更搞笑的,在电影的放映过程中广播找人,这是在看电影的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事情,我记得其中的一次是,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看,突然广播响了,说“某某某,你妈找你回家,你家的猪跑出猪圈了,快点回家去找”,听到这样的广播,现场是一片笑声。

我们也会到处跑去看电影,只要距离不太远,一般5、6里以内都会跑去看,特别是战争片,非常吸引我们男孩子,有的片子看十遍八遍都还觉得有意思,比如《南征北战》、《上甘岭》、《地道战》、《地雷战》《奇袭白虎团》、《闪闪的红星》、《英雄儿女》、《甲午风云》等等。去到别处看电影,要么在边上看,要么在离荧幕很近的地方看,反正位置不好,在后面是看不见的,因为有很多大人也是站着看的,所以在后面是根本看不见的,有时在银幕的正面观看不方便,也会跑到银幕的反面去看。

看电影是欢乐的,至于怎么看无所谓。

本文是作者原创,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擅自转发,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