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34独腿英雄34徐良凭血染的风采红遍全国后来怎样了
军旅题材的歌曲,一直是我国军事领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效果最为显著的推广形式,同时也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是军政工作的优良传统。
所谓“歌为心声,言以咏志”,每个时代的军旅主题,都细腻地体现在那时的军歌中。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军旅题材的歌曲,由宣传强兵鼓气的“精神炸弹”,转变为歌颂奉献与大爱的款款深情,当年那首脍炙人口的《当兵的人》,更是深切地唱出军人的柔情与大爱。
1987年的春晚舞台上,出现这样一位“特殊嘉宾”,他身着军装,坐着轮椅,左裤腿空着,被工作人员推到舞台中午。
歌曲前奏一响,他顿时眼含热泪,与搭档王虹共同为全国人民,演唱了当年那首红得发紫的歌曲《血染的风采》。
“假如我的眼睛不会睁开,你是否理解我沉默的情怀”,甘于奉献,勇敢兼具柔情,他便是那歌里的主人公,“独腿英雄”徐良。
那夜过后,徐良一曲成名,他不是光鲜亮丽的明星,却能够让所有人都记住了他,尤其想要去了解他的故事,以及那条断腿的故事……
弃艺从戎,前路他知徐良,知识分子出身,家中并无人从军。
1982年,他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西安音乐学院声乐系。
品学兼优的徐良,正在按照所有人包括他在内的期待一般,开启一段艺术人生。
然而,大四毕业之际,他突然改变志向,毅然决定入伍。
这个突然的转变,得从当年那次慰问演出说起。
当时中越边境常有冲突发生,我国一直采取不冒犯不进攻的策略长期与越方僵持。
1984年,边境局势突变,人民解放军在许世友与杨得志的指挥下,打响了老山战役。
这一役过后,解放军顺利攻下主峰,用18天的时间收复多处失地,解放军整体情绪高昂。
1985年,徐良所在的系被邀请前往前线,对作战官兵进行慰问演出。
徐良在这趟演出中,感受到了解放军的热情与希望,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军人,放眼望去都是跟自己一般大的小伙儿,他的内心很是复杂。
突然,有一位比自己还小的士兵凑近到他跟前,满眼热忱地跟他说:“小哥,你们来一趟太好了,我们已经很久没有放松过了”,徐良缓缓点头微笑,他突然明白了作战的艰辛,甚至还产生了一丝愧疚。
回去的路上,徐良一直在琢磨小士兵的话,从“战场”回来学校,他的内心久久澎湃难自抑,那段时间,他总有心事,就连对待一直热爱的演唱,也难提起兴致。
突然有一天,徐良想通了一个问题:中华男儿应该立志高远,报效祖国,自己有力有气,为什么不上战场保家卫国呢?
此时,徐良距离毕业只剩两个多月,他从前一直期待着的艺术人生即将发光发亮,但那已成为“从前”。
一天,徐良瞒着父母,向学校党委递交入伍申请书,表达奔赴战场的心愿,这一决定获得院里领导的支持,很快,他的申请获批。
到了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徐良才给父亲写信告知决定,可幸的是,父母虽为他感到惋惜,却未曾说过一句反对。
奔赴战场,对这样的知识家庭来说,是言不尽的难受。
就这样,徐良穿戴好军装,带着简易行李,奔赴战场。
部队给新人举行了简易的欢迎仪式,徐良也对接下来的军旅生活充满期待。
然而,当兵并不容易,空有热忱远远不够,按照惯例,新人首先要进行三个月的强度训练,辛苦是免不了的,更何况他还是个文弱的大学生,据徐良自己回忆,那段时间,他每天都是拖着疲累的身体上床下床,甚至连吃饭拿筷子都困难。
不知当时的徐良,有没有一刻后悔过自己选的前路?
最终,徐良一路咬牙坚持了下来,完美完成了从大学生到军人的蜕变。
徐良很快学会打枪,具备作战能力,还被分配到前线参与战斗。
这是机会,更是一场挑战。
1986年,徐良参与了整场战役中最为严峻的一战,他表现英勇,很快灭敌数人,受到领导夸奖,这个喜悦也让他更加憧憬接下来的军旅生活。
5月2日,徐良再次上前线,就是这一役,再次彻底改变了他的前路。
一功一曲,名誉加持战场上,不是枪林,就是弹雨,尽管如此,徐良还是鼓起勇气对着敌方一顿扫射。
在敌军突袭的前提下,徐良保持着三发三中的战绩。
可就在他大杀四方时,突然被敌方子弹射中了左腿腹股沟,他顿觉剧烈疼痛,血流不止,无奈之下,他放下枪支,紧紧捂住伤口,昏倒在血泊之中。
不知过了多久,徐良终于醒来,医生已经为他前后进行了9次手术,用血26000毫升,勉强保住他的命,但是受伤的左腿只能截肢。
鉴于徐良的突出表现,上级授予他“一等功臣”称号。
至此,徐良豪壮的军旅梦破灭,他再也无法回到战场。
部队领导慰问他,提出可以让他做其他工作,徐良听从安排,想到自己也并非无所事事,他依旧可以重拾声乐专业,继续以文艺兵的身份为部队贡献自己的力量。
热爱与希望如果有模样,大概就是徐良这个样子吧!
与此同时,徐良这位“退役前线战士”的名声,已经在军中大范围传开,甚至还有些人民群众也逐渐得知他的事迹,纷纷被他的英勇事迹所感动。
甚至还有群众专门写信到电视台,要求将徐良的事迹拍摄成电视剧,鉴于此事潜在的传播力度,很快以徐良为原型制作的电视剧《血染的风采》上映。
徐良还被邀请参加1987年春晚,与歌手王虹共同演唱电视剧同名主题曲《血染的风采》,舞台上的他,身体有所残缺,眼里却有着光。
“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也许我倒下将不再起来,你是否还要永久地期待?”
那一夜,徐良彻底火了,他成为所有人心目中的“人民英雄”。
从那以后,徐良迎来了他“风光”的人生,接连被很多人邀请去作报告,讲述自己的故事,有时一天甚至需要做三四场报告,俨然成为了大忙人。
成名这件事或许还在徐良的预料内,但他没想到在收获名誉的同时,也在生活中拥有了“特权”。
曾经有出租车司机在看到乘客是徐良之后,竟然主动帮其赶时间,一路闯红灯,另外,徐良所到之处,皆被人群与鲜花簇拥。
《墨子·修身》中说:“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名誉就是一个人的面子,非常重要,尤其人一旦有了名誉,会更加重视它。
此时的徐良正是如此,他将会如何守护这份名誉呢?
他的信念与他的身份纵然寂寂无名,徐良也很在意自己的言行,时刻维护解放军的形象,如今生活在光束下,徐良更加规范自己,小心翼翼保护“人民英雄”的形象。
那么,人民英雄应该是什么样呢?众口归一的答案便是他是不应该犯一点错的。
如果不小心“犯错”了呢,徐良就是典型案例。
一夜爆红,漫天的荣誉曾让徐良不知所措,但既然已在云端待过,谁还会舍得任其走远呢?况且自己本来就是不折不扣的一等功臣,徐良如是这般思虑。
然而,麻烦这种事,总是会不请自来。
彼时的徐良,活动邀约应接不暇,那一次上海团市委专程到北京邀请徐良参加活动。
大概是对方的邀约过于诚恳,1987年12月18日,一家报社公然刊登了一篇名为《三千院引起的震荡》的文章,文中用词犀利,称徐良开口就要3000元的出场费,而且不管主办方如何积极沟通,徐良都不曾松口。
这篇文章迅速将徐良推置风口浪尖,群众的质疑蜂涌而来,要知道在当时,3000元的出场费可是徐良平时站台费的十倍之多。
徐良对此舆论着急到跳脚,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一向不功不利的他,怎么会惹上这种子虚乌有的报道,他憋了一肚子的话想要解释。
然而,还没等徐良缓过来,部队已经派人来“请”他配合调查,徐良自知清白,高度配合调查,还呈上书面报告以证清白,组织上专门派人去实地调查,徐良则焦急等待着属于他的清白。
可是等了很久,一直等不到部队的回应,徐良的委屈无处申。
他主动找到组织,领导却劝他不要执着下去,以免影响解放军的形象。
徐良坚持认为这是原则问题,息事宁人只会默认这件事,损害形象。
于是1988年1月,他一纸诉状将报社告上法庭,最终法庭以报社言论不实判决徐良胜诉,还要求报社对徐良公开道歉。
新闻联播第二天也报道了此事,徐良终于松了一口气,他认为自己沉冤得雪,自己还是数月前那个值得被追捧的“人民英雄”。
然而,全世界似乎只有徐良一个人这样想,当初的光环很快便褪去了。
1997年,有编剧找到逐渐淡出公众视野的徐良,希望他能够再次登上春晚的舞台。徐良喜出望外,似乎重新燃起了希望,并用心准备了一个多月。
可没想到,这个时候又出事了。
一天晚上,徐良与朋友去餐厅就餐,意外被一群人给打了,双方纠缠之中,对方竟然有一年轻人当场身亡。
徐良被带到警察局,在证实与他无关后被放。
这件事又被媒体捕捉到了,同样的事情再次上演,不明所以的人直接将“杀人犯”的帽子扣在他头上,这下徐良的名誉算是彻底“坏”了。
部队火速到来的批评教育不说,春晚的邀约也无奈告吹。
部队还关了他一年的禁闭,在此期间,徐良还与妻子离婚。
眼前与前路,满是鸡毛。
经历过这次风波,徐良彻底想通了,他不再愿意去解释什么,也不愿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人民英雄”这个名誉已经压得他喘不过气。
纵然他相信公义,相信真相,但又有谁愿意去相信他的相信呢?
平凡,终是归宿时间就是这样,会淡忘一切,同时也会为人生提炼出最值得留住的一切。
之后的徐良依旧活跃在军旅中,从不缺席每一次邀约活动。双拐与空裤腿依旧是他的标配,当然还有内心从未变过的爱国热忱。
时隔多年,徐良还是那个坚持为部队贡献音乐力量的文艺兵。
2001年,徐良的家庭生活迎来“重生”,他重新娶妻,并于2003年育有一子,一家三口生活在北京,平凡而又幸福。
每年的烈士纪念日,徐良都会与战友们聚在一起怀念峥嵘岁月,他们相约在烈士陵园,身着齐整的军装。
徐良的身影还是那么显眼,他拄着双拐跟别人一样,笔直站立在人群中央。
他们在口琴演奏曲《山楂树》的旋律中,对曾经的战友敬礼,对于徐良而言,那也是对失去的左腿敬礼。
他由衷地感谢那段岁月,感谢当初自己的决定,更加感谢自己,荣华褪去,还保有那份初心。
2021年2月15日,那一天是徐良的60岁生日,不少战友赶来为他庆生,徐良与友人畅快聊天,欢乐无比。
最近这几年,徐良偶尔还是会收到活动邀请,或是作报告,或是献军歌,场下的掌声依旧热烈,也依旧会有几家媒体围着他采访拍照。
对此,徐良总是会心一笑,打个招呼便离去。
报告结束时,政委一般会做总结陈词,“英雄”这个词依旧是重点,但已不再是徐良的重点。
尼采曾说过:“对于平凡人来说,平凡就是幸福”。
你可以不甘平凡,但必须接受平凡,因为,平凡将会是每个人最触手可及的幸福,只要你愿意,就会发现,它,其实一直都在。
如果此刻的你承认平凡,那么恭喜你,往后余生,你将会向徐良一样,拥有更多,更加幸福。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