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的歌剧,美丽人生舞台剧
“汉派京剧三部曲”收官之作5月亮相
《美丽人生》
本报讯(记者王娟) 几年前相继亮相的《吉庆街生活秀》和《水上灯》,不仅让全国戏迷记住了能干泼辣的“来双扬”和美丽倔强的“水上灯”,也见识了汉派京剧的魅力。5月1日,武汉京剧院根据著名作家方方的小说《万箭穿心》改编的大型创作剧目《美丽人生》将在武汉剧院首演,这也是武汉京剧院创作的“汉派京剧三部曲”的收官之作。
即将亮相的《美丽人生》,由广州话剧艺术中心著名导演王筱頔执导,武汉观众熟悉的刘子微、关栋天再度携手主演,全剧唱腔设计由两位本土作曲家李连璧、傅江宁携手打造,武汉爱乐乐团担任交响乐伴奏,罗伊林担任指挥,来自武钢文工团的著名编导姚晓明出任舞蹈设计,灯光、舞美设计则来自国内一流阵容。
近日,记者在武汉京剧院排练场观看了该剧的连排。和原著小说《万箭穿心》相比,《美丽人生》不仅将主人公李宝莉变成了“李美丽”,也删去了小景、爷爷、奶奶等人物,而将笔墨集中在李美丽与丈夫马学武、旧相识建建的情感以及和儿子小宝的交流上。刘子微扮演的武汉女人李美丽依旧坚强而倔强,而关栋天更是在剧中“一赶二”,出演马学武和建建两个性格迥异的角色,马学武投江前的大段唱腔极富感染力。
出身戏剧世家,在话剧舞台上颇有建树的王筱頔,此前曾表示要在《美丽人生》中融入音乐剧的表现手法。在彩排中,记者注意到,全剧不仅融入了多段现代感十足的舞蹈和大量的合唱,在表现手法上也确实别具一格,汉正街上的众多扁担,工厂里的工人,还有旅馆的老板娘,都没有具体的人物出现,或以面具形式呈现,或者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虽然彩排中没有服装、舞美以及灯光的配合,但看来已经让人耳目一新。从表现形式上看,《美丽人生》无疑是“汉派三部曲”中走得最远的一部。
主创
访谈
从《万箭穿心》到《美丽人生》
导演王筱頔:人物更可信 形式有突破
导演王筱頔:人物更可信 形式有突破
王筱頔此前的戏剧作品横跨话剧、儿童剧、戏曲等多个领域,曾经凭借不同剧种连续三届荣获戏剧类政府最高奖“文华奖导演奖”。此次创作《美丽人生》,她身兼编剧、导演两职。接受记者采访时王筱頔表示,和原著小说以及同名影视作品相比,京剧《美丽人生》更注重于人物内心的开掘,而全剧在保留传统京剧唱腔韵味的同时,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美丽”心灵:更重人性开掘
王筱頔表示,作为不同的艺术门类,文学和影视、戏剧在呈现同样的题材时会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文学注重人物的走向,而影视剧需要很多情节撑起故事,戏剧则更加浓缩,要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在舞台上塑造一个人物,需要更注重人性的开掘。”她认为,在原著中李宝莉的要强个性几乎没有太大变化,但在剧中李美丽经过了人生的起伏和磨练,也开始审视自己。“她以前只注重自己感受,不为别人着想,但在这10年间自我救赎,精神上被冷落过程中她有所领悟。这就解释了被儿子赶出家门之后李美丽为什么没有去死,因为她想到如果自己死了,儿子就要和自己一样背负起同样的罪责,所以她放弃了自杀。这样的领悟,让她从一个不可爱的状态变成了‘美丽’。”
同样,在《美丽人生》中王筱頔也关注到了“小宝”的内心世界。“原著中对小宝的心理几乎没有描写,读者会觉得这个儿子怎么这么绝情。我们在剧中对小宝的心理进行了展开,让他看到妈妈的劳累会心疼,但是又觉得自己不该去爱她。所以他想买房搬走,也是在寻求一种解脱,这样的发展我们觉得是真实可信的。”
“美丽”形式:不破坏京剧审美
王筱頔说,《美丽人生》是一部当代戏,不能完全沿用京剧的程式,所以她在表现手法中大胆进行了探索。“京剧里的旦角走路适合当年裹了脚的女人,但今天的女人不裹脚,尤其是一位女扁担,怎么能还跟以前一样走呢?”因此,她大胆在剧中引入了大段的现代舞,还用面具来替代人物。不过,王筱頔强调,这些元素的融入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不破坏京剧唯美、写意的审美方向。“其实人物的唱腔,还有锣鼓经,甚至是身段都是传统的,只是在表达方式上迈的步子会大一点。我们希望能通过这些新颖的手法,在舞台上更好地展现无限的空间。比如说汉正街,我们不太想仅仅只呈现具象的一条街,它也是一条路,一条人生的路。这样的写意,是完全符合京剧的审美意象的。”
演一场哭一场
对“李美丽”,刘子微感同身受
对“李美丽”,刘子微感同身受
记者王娟
彩排中,导演王筱頔停下来给演员说戏,明明是在说“小宝”,一旁陪练的“李美丽”刘子微却忍不住湿了眼眶,最后导演都不得不让她先哭完了再排。记者了解到,排练一个多月来,刘子微几乎每场都忍不住眼泪。“李美丽”为何让她这么动情?刘子微说,同样是单亲妈妈,“李美丽”是她演的几部戏中最走心的角色,很多情感都感同身受。
早在排《水上灯》之前,方方就向刘子微推荐过《万箭穿心》,但那时刘子微对这个人物的感触并不那么深。几年之后重新拾起,“李美丽”让她从第一天起就忍不住眼泪:“导演说有故事的女人才会懂,也许是这些年的经历让我更能体会这个人物。我家也有个小宝,所以李美丽那种含辛茹苦、不求回报的心理我都能理解,每次演到她被儿子赶出家门,我都特别想哭。人都是需要爱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被赶出来,对一个女人来说是多么大的伤害。”因此,以前演来双扬、水上灯时,刘子微需要调动感情去体会人物,但演李美丽她是自然而然地感情涌动。“也许男人们更理解马学武的委屈,而女人看李美丽肯定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个人物让我不再在乎我在舞台上美不美,而是更注重去展现她的心。”
尽管有感情上的认同,但刘子微能变成“李美丽”,也是经过了一番挣扎。“李美丽有一大段破口大骂的戏,这不是青衣擅长表现的,而且我在生活里从来不跟人吵架,要演好这股泼辣劲儿真的挺难。”刘子微说,难度在于把握尺度,她不想演得让观众觉得这是个泼妇,很容易产生她“罪有应得”的感觉:“所以我不仅要演出李美丽野蛮泼辣的一面,更要演出她单纯的一面,她其实只是没文化,没有心计,心还是善良的,骂完人自己转身就忘了,如果她真有脑子就不会那样做。”
作为演员,刘子微在“李美丽”身上寻求着突破,而作为院长,她也希望武汉京剧院的努力能让更多戏迷接受。“这部戏运用了更多歌舞的表现手法,是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喜欢,关注京剧。”首演在即,她只担心一件事,就是投入情感太多,会在舞台上哭出来,“这个尺度太难了,我会用心去把握。”
戏里戏外力挺武汉女人
关栋天放下“偶像”包袱
从《吉庆街生活秀》到《水上灯》,刘子微在舞台上演活了泼辣能干、坚强倔强的武汉女人,而关栋天始终是她身后那个默默支持她的武汉男人。在《美丽人生》中,关栋天更是分身有术——前后“一赶二”扮演两个角色,和刘子微扮演的李美丽上演了两段不同的感情戏。
关栋天表示,在传统戏中“一赶二”并不鲜见,但是现代戏中很少见。“这两个人物的身份、生活经历和性格都完全不同,一个是知识分子,另一个完全生活在底层,我会通过造型、形体上尽量把他们区分开。”彩排中,记者看到一段马学武和李美丽的对手戏,马学武被骂得狗血淋头,只能无奈地说“能否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却被李美丽骂得更惨。这个软弱的“受气包”,和坐过牢的“建建”,都和之前关栋天潇洒帅气的舞台形象差别甚远。关栋天笑说自己多少也有点“偶像包袱”,正在慢慢克服:“我性格里也有软的部分,演出中也会在形体上再夸张一点,更多地去靠近这个人物。”
关栋天评价,经过前两部的磨合,主创们在《美丽人生》中的表现更加成熟。“尤其是音乐的唱腔、配器设计上,抒情的成分也更多。虽然配唱更偏向京歌甚至民谣,但男女主演的唱腔中有大段的反二黄,还有传统的过门,都没有脱离京剧的本体,所以说这部剧是京剧的音乐剧。”同时,他也见证了刘子微在“三部曲”中的进步:“让一个已经成熟的演员去突破她以往的程式,是非常困难的。在这三部作品中,刘子微的表演风格逐渐统一,也有了突破,她的表演更加生活化、戏剧化,在李美丽和建建在咖啡厅里那一段,非常突出。”戏里戏外,他都力挺武汉女人,展示着武汉男人的热情和直率:“从2007年到现在七八年了,我就说一句话,只要武汉京剧需要我,我的状态允许,我就会一如既往地支持。”
记者王娟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