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无障碍版「版权遇困扰片源比较少无障碍电影如何真正无碍」

时间:2023-05-27 01:03:49阅读:372
【来源:上海人大_要闻】随着上海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推进,从生活到就业,从无障碍设施建设到康复服务体系健全。《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经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并将于2023年3月1日起施行。而…

【来源:上海人大_要闻】

随着上海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推进,从生活到就业,从无障碍设施建设到康复服务体系健全。《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经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并将于2023年3月1日起施行。而残疾人作为社会平等成员的需求正在日益“被看见”,市人大代表印海蓉就非常关心无障碍电影的放映工作。

上海开启“听电影”的先河

印海蓉表示,上海是国内较早开展无障碍电影放映的城市。无障碍电影指的是面向残障观众(盲人和聋人),通过重新加工,在影片中加入对场景画面、表情动作、人物情绪等要素的阐释说明,促使观众提升观影体验的一种形式。目前,面向视障人群的无障碍电影主要采取讲解者现场讲述和在原片中插入音轨两种方式进行。而面向听力障碍群体的无障碍电影,是通过增配聋人专用字幕的方式来实现。

据介绍,2012年,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牵头成立了本市第一支由专业播音员主持人参加的无障碍电影解说志愿者队伍,在国泰电影院启动第一场商业院线的无障碍电影解说。目前上海16个区都有定点影院,每月同步放映解说一部无障碍电影。十年来,本市商业院线已放映“无障碍电影”110多部、1700多场、惠及残障观众逾14万人次;2013年,“举办无障碍电影日活动”,被正式写入《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2014年,无障碍电影项目还被列入“上海市政府要完成的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项目”。截至目前,上海广播电视台和各区融媒体中心已有380位播音员主持人志愿者加入到这一为残疾人群体的服务中,“听电影”成为上海越来越多盲人观众的一种生活方式。

无障碍电影面临种种难题

但印海蓉指出,眼下,版权和片源问题一直是无障碍电影项目面临的主要难题。出于片源保密、商业利益等多重因素考量,愿意提供用于制作无障碍电影作品片源和版权使用权的片方和发行方寥寥无几,无障碍电影制作方有时甚至需要向发行方申请影片“二轮放映”,才有可能完成每月一部的放映目标,给残障人士希望与健全人同步欣赏电影作品造成困扰。

她表示,2022年5月5日,鼓励为因残疾影响而无法有效阅读印刷品的人提供便利的《马拉喀什条约》在我国正式生效,加上202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有关“以阅读障碍者能够感知的无障碍方式向其提供已经发表的作品”的条款,在实际应用中将《马拉喀什条约》中作品为“印刷品”的限制扩展到了电影领域。同时,《著作权法》规定,“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将已经发表的作品制作成无障碍格式版并向阅读障碍者提供。”国家版权局也印发了相关通知,“鼓励出版、电影、广播电视、网络视听等机构为其拥有版权的作品同步制作、提供无障碍格式版。”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无障碍电影制作提供了法规依据。但实际操作层面,对商业院线、影片制作发行方并未起到推动作用,“因为在影片正式面世前,片方发行方有权对作品保密,残障人士的需求未必是发行方的选项之一。”印海蓉无奈地说。

完善政策支持

促进无障碍电影制作

在印海蓉看来,上海要建设无障碍环境城市,健全人能看到听到的,盲人、聋人群体也应该同等地享受到。让所有残障人士都能够广泛、同步地享受到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才是残障友好型社会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

为此,印海蓉建议完善相关法规、加强政府配套政策支持,促进本市无障碍电影作品制作。如在《上海市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立项、电影初审管理办法》中加入“无障碍电影”相关内容,要求申报方在影片初审环节,提供该片的无障碍解说脚本或无障碍解说音轨文件、聋人版本特殊字幕,并签署在本市上映期间提供残障人士专场或无障碍技术手段的承诺书。

同时,鼓励商业院线在影院硬件设施中添加无障碍同步设备,供残疾人观众使用,包括但不限于盲人专用座椅(带有无障碍耳机通道)、无障碍音轨同步装置等。再者,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无障碍影视作品创作、推进公益慈善类基金会为残疾人文化作品创作提供资金扶持。她还希望在本市开展的各级电影奖项评选、电影节活动中设立”无障碍电影公益奖项”,褒奖有突出贡献的扶残助残影片发行方、制作方。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