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运用「从色彩的使用上浅谈张艺谋影片中的色彩艺术」

时间:2023-05-26 21:39:43阅读:445
文/博古说编辑/博古说颜色作为一种重要的视觉语言,能起到衬托主题、突出视觉效果、传递独特的美学意蕴、增加电影艺术氛围的作用。张艺谋的电影通过运用颜色来表达主题和风格,塑造人物形象,营造气氛,渲染环境,从…

文/博古说

编辑/博古说

颜色作为一种重要的视觉语言,能起到衬托主题、突出视觉效果、传递独特的美学意蕴、增加电影艺术氛围的作用。

张艺谋的电影通过运用颜色来表达主题和风格,塑造人物形象,营造气氛,渲染环境,从而增加了影片的视觉效果。

张艺谋通过运用颜色来表达自己的民族文化,将中国电影特有的文化意蕴展现在世人面前,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颜色是影片的主要视觉语言,它可以利用场景的色彩布置,营造出一种视觉氛围,经营画面构图,使人产生一种视觉上的强烈感觉。

色彩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出影片的主题意蕴,增强影片的情感。

张艺谋在电影中经常运用颜色来渲染电影的主题,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传递出独特的美学思想和内涵,从而增加电影的艺术氛围。张艺谋的影片就是利用色彩来塑造其艺术风格的。

本文通过从色彩的使用上,浅析浅谈张艺谋影片中的色彩艺术

一、电影与颜色概论

颜色作为一种物质的天然属性,是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视觉语言,它可以真实地再现客观世界,传达人们的思想感情。

同时,颜色又是一种特殊的视觉生理现象,是一种具有强大视觉冲击的精神符号和情绪语言。

色彩是一种物质的本质和外部特性,它与光线有着紧密的关系,当光线接触到物体的表面时,它的一部分会被物体所吸收,而另一部分会经过我们的眼睛而产生不同的色彩。

颜色不仅能激发人的心理情绪,还能激发和影响人的各种情绪。

比如,红色代表着温暖、祥和;蓝是智慧与平静的象征;黄色代表着高尚与希望,诸如此类。一般而言,在表达吉祥、欢乐的时候,要使用明快、明快的颜色;而在悲伤、失望的时候,则要使用阴暗、沉闷的颜色。

颜色的功能主要包括印象、表现和结构,而结构则是指符号。

颜色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象征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质,从它的艺术特质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辨别出它的艺术风格。

颜色的感情和符号是人类在长期使用颜色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观念上的一致。

同样的颜色往往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符号意义,例如,人们经常以黑色和白色作为死亡的符号,而梵高的死亡则是“黄色和蓝色的紫色”。

1895年,现代影片问世,当时的影片已经变成了黑白,但是画家却没有放弃对颜色和颜色表达的追求。

在电影诞生之初,为了增加影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影视公司大多采用人工渲染,比如以蓝色描绘黑夜、以红色描绘革命等。直到1930年,颜色在影片中的应用变得更加自由和灵活。

但是,当时的彩片生产受到了绘画的制约,影像更加贴近于绘画的需要,对意象的追求和对形象的象征意义的追求。

五十年代以后,影片影像的形象化倾向,而彩色胶片的大量出现,也为影片的色彩呈现创造了条件。

80年代以后,影片的艺术表达更加成熟,而颜色在影片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语言。

在影片中,颜色不仅能真实地反映出事物的本来面貌,还能增加图像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人产生一种别样的心理体验。

张艺谋是一位色彩艺术家,他在张艺谋的电影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颜色作为造型的重要元素,独特的叙事语言,通过直观的、感性的方式向观众讲述影片中的故事,使人们的情绪和心理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使深奥抽象的事物变得简单明了。

张艺谋经常运用色彩的巧妙运用和精心的布置来增强影片的视觉效果,突出主题,渲染影片的气氛,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

在电影《菊豆》里,张艺谋以灰色和绿色的屋顶为背景,展现了一种压抑压抑的气氛,体现了传统的道德和社会的压力。

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是红色的,红色的高粱,红色的太阳,红色的天空,红色的天空。

在张艺谋的影片中,颜色是一种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传递无形的、无穷的生命力。

张艺谋在与观众交流的过程中,一直以颜色为叙事语言,运用颜色的美学效果和象征意味来激发观众的审美感受,使其达到最大的艺术效果。

二、张艺谋影片中色彩的特殊应用

颜色作为一种重要的视觉语言,能够在一开始就引起人们的注意。

同时,颜色也能参与影片的叙述,从而为影片的主题、故事的内容、环境的塑造等方面提供帮助。

颜色在张艺谋的电影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张艺谋曾经说过,色彩不能表达主题,表达情感,塑造人物,都是多余的。

张艺谋在电影中经常使用颜色,以增加画面的真实感,给颜色以象征性的含义,让颜色充满了主观情感。

张艺谋在制作电影时,经常会根据题材的需要来决定电影的色调,让电影的颜色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张艺谋在电影《一个和八个》中,用一种简单的灰色色调来描绘抗日战争的艰难环境。

在电影《红高粱》中,张艺谋用红布、红盖头、红轿子、红高粱等元素,用强烈的红色表达了强烈的生命力和对生命的渴望,表达了爱情和生命的主题;特别是在最后,红高粱,红太阳,在黄土地的衬托下,呈现出一种原始的张力,蕴藏着无穷的生机和激情。

颜色在电影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具有表达人物情感、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张艺谋在电影创作中,努力使每一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的颜色象征,并通过典型的方式提炼和总结社会生活,使其达到抽象和个人化的统一。

《红高粱》中九儿的婚礼场面,轿子外面是一片大红喜气,轿子里则是一抹浅红,轿子内外的颜色都反映了角色的心情。

轿子外欢快嘹亮的唢呐声,震耳欲聋的呼喊声,营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音效,与轿子里的少女的悲惨命运形成强烈的反差,使主人公的内心充满了绝望,并用颜色表现出中国传统婚姻的本质:外喜内悲。

张艺谋在影片的创作中,也常常以颜色来刻画角色的个性,以展现角色的内在。在《秋菊打官司》里,她用鲜红的辣椒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把秋菊的倔强和倔强表现得淋漓尽致。

十面埋伏》通过服装色彩、环境色调来表现角色的思想流动,通过色彩的不协调来表达妹妹悲剧的命运,为影片的情感基调奠定了基础。

在影视艺术中,颜色具有多种作用,而营造气氛和渲染环境则是其最根本的作用。张艺谋是一位色彩大师,他在颜色方面的造诣堪称登峰造极。

比如《菊豆》里,用明蓝、大红、正黄等纯色调的布料铺在高墙的庭院里,用明、暗的反差来衬托出故事的悲凉。用迷蒙的白色雾气营造出一种压抑、冰冷、凝固的气氛。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采用的是一种不同的颜色叙述方式,灰色的天空,灰色的地面,灰白的墙壁,刺眼的红灯笼,都代表着封建伦理的压迫,女人的命运被强行剥夺。

颜色的感受是最普遍的审美形态。

以颜色作为一种通俗的艺术形态,对影片进行阐释,探索其深刻的美学内涵,从而达到与大众的情感逻辑和思维逻辑相一致的目的,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审美体验。

在《黄土地》这部电影中,以极端简单的颜色和单一的形式表现出一种苍茫壮丽的美感,从而创造出一种“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的美感;这部电影用诗歌表达了深刻的人性思考。

颜色的美不仅表现在颜色上,而且表现在颜色之间的关系,因此,合理地分配和摆放入画中的颜色,能起到塑造形象、烘托主体的效果。

张艺谋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充分展示了无与伦比的色彩美感,以金黄色为主调,金碧辉煌的菊花台,金碧辉煌的宫殿,金碧辉煌的雕饰,无不彰显着大唐的繁华。

电影《英雄》中的胡杨林打斗场景,以黄灿灿的叶子和鲜红的薄纱相互映衬,传递着东方文化中的清雅、飘逸的武功境界;整体构图精致,青山静湖,大漠黄沙,落叶纷飞,宛若一幅诗情画意。

三、对张艺谋影片中颜色的应用现代意义

狄德罗认为,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审美心理与审美方法,因为人的视觉神经系统是一样的,所以,颜色对人的视觉产生的生理反应也是一样的。

每个导演都在不经意间融入了民族色彩,张艺谋也不例外,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和思想都带有鲜明的民族色彩。

影片是以真实的生活记录来表现导演的思想感情的,而导演在拍摄时,也会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表现出自己的民族文化。

张艺谋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充分利用了象征黄色,在中国文化中,黄色象征着黄种人,象征着权威、地位和崇高。

但是,在西方人眼中,黄色包含着不吉利的负面含义。另外,张艺谋在电影中运用了很多中国文化的象征,如菊花、中药、茱萸等,这不仅体现了他对中国文化的独特认识,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导演在色彩的使用上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而导演的个性、民族性格、成长环境等是其重要的因素。

张艺谋喜欢红色,他在影片《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使用了大量的红色作为特别的信号。

张艺谋对于红色的喜爱,除了因为它的独特魅力之外,还因为它所处的特殊环境。张艺谋出生于陕西,受其民间传统、黄色土壤、红色民俗等因素的影响,他对红色有着独特的喜好,因此在电影中可以充分发挥。

在当今世界,要使影片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受众的认同,就必须突出其民族特色,而颜色则是影片的典型代表。

张艺谋在影片的色彩处理上,不仅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还增加了观众的审美经验。

他的影片简单而强烈,浓墨重彩,让人难以抵挡地感受到强烈的情感与视觉冲击,突出了国家的文化传统,并使其成为世界性,从而达到了一种特殊的美学追求。

如今,电影对颜色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追求真实感,而且要有特殊的表达意义。

张艺谋在中国率先运用了色彩的特殊美学内涵,善于运用中国风格的色彩,特别善于运用带有中国民族传统审美心理的红、黄两种色彩,渲染出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

张艺谋《红高粱》中的颜色运用,使得中国电影走上了国际舞台,而《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十面埋伏》等作品,更是将颜色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使得中国电影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张艺谋在色彩影片上的探索,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结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张艺谋的电影是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张艺谋的作品中的颜色有着很深的含义,张艺谋的电影之道,就是用颜色来表现自己的民族文化,把中国的独特的电影呈现给世人,而色彩丰富的影像则让观众对电影的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

参考文献:

罗勤.论张艺谋电影的表意元素[J].当代文坛,2006(05)

沈山岭.张艺谋电影色彩功能的传承与突破[J].电影文学2012(16).

林邵峰.视觉英雄张艺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71.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