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中南海开会喝茶要两毛钱周末看电影领导人也没特殊座位

时间:2023-05-26 20:58:12阅读:1540
如果历数中国最神秘的地方,中南海一定可以加入其中。这个国家领导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地方,曾经是紫禁城内皇家最为精心布置的“西苑三海”,在中华民国成立后,又被一分为二,中南海部分被袁世凯改做了“大总统府…

如果历数中国最神秘的地方,中南海一定可以加入其中。这个国家领导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地方,曾经是紫禁城内皇家最为精心布置的“西苑三海”,在中华民国成立后,又被一分为二,中南海部分被袁世凯改做了“大总统府”。

1949年,这所曾经的皇家园林变成了国家机关的办公所在地和中国最高领导人的居住地,也成为了普通百姓不能靠近的、拥有着重重机密的建筑群之一。

这片集中了中国历代权力的宏大建筑群,被许多人称之为“中国政治的心脏”。根据目前能够被公开的资料显示,中南海里有着许多碧瓦红墙的建筑,例如人们所熟知的紫光阁、在无数帝王记录中出现的勤政殿、以及水云榭、丰泽园、颐年堂等等。

1978年,时任南汇县委办公室主任的杨明由于工作调动,踏入了这个威严又充满着秘密的建筑里,并在其中生活了五年之久,而在这其中,他也见证了中南海内无数趣闻轶事……

开会喝茶要两毛钱,周末看电影领导人也没有特殊座位。这就是1978年中南海。

一,开会喝茶要付钱,谁都不例外?

在中南海中工作,日常林林总总的大小会议必不可少,可是,在中南海内却有一条不成文的“奇规”,那就是:“开会茶水费,一人两毛。”

其实,在中南海内喝茶的规定,还是开始于1958年。那个时候,由于中国“一穷二白”,在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周总理提出了一条:“以后开会不再准备茶水,要喝茶掏钱买,一人一毛。”

而这条提议很快得到了刘少奇等人的支持,毛主席更是亲自带头付了第一次茶水费,这条规定就这么定了下来。

在这其中,经常会发生一些无伤大雅的“尴尬事”:有一次中共中央开会时,陈云习惯性地跟服务员要了一杯茶水,等服务员将茶叶投了进去,陈云一掏兜,这才发现身上没带钱,只好尴尬地跟秘书借了这笔茶水钱,等到事后回到家,才将这一毛钱还给了秘书。

在这一批早期的中央领导人中,喝茶最凶、付茶水钱最多的,当然还要数毛主席。毛主席的两大爱好,其一便是饮茶,而一边喝一边还“吃茶叶”,因此,在不收茶水费的时候,毛主席对茶叶的消耗往往是数一数二的——因为喝着喝着,杯子里连茶带水都没有了。

而在收了茶叶费后,毛主席对茶叶的开支就更大了:有时候,毛主席直接召集大家在他居住的菊香书屋里开会,那个时候,大家喝的茶叶都出自毛主席,但是不必交钱。

一来二去,毛主席一个月要喝掉一斤多甚至将近两斤的茶叶,加上在其他时候付出的“茶水费”,毛主席在茶叶一项上的月开销能够高达三十多块钱,在他的工资里几乎占到十分之一!

除了在中央交茶水费,领导人们外出,也会主动付茶水费。有一次,周恩来到广州巡察政务,在当地开会时,服务员端上来了一杯茶水。周恩来主动掏出茶水钱递给服务员,然而服务员却坚决“不敢收”。

见此情景,周恩来不悦地批评道:“公干不允许招待茶水烟酒,喝茶必须交费,这文件还是我签的字,我不带头做到,以后中央的规定要如何执行?”服务员被周总理的严肃和认真所震慑,只得收下了他递上的茶水费。

其实,中央领导开会时必须交“茶水费”已经可以称得上是“闻所未闻”,然而更“神奇”的是,随着中国物价的飞涨,中南海内的“茶水费”甚至从一毛钱涨到了两毛钱。

这样的价格,使得许多出身贫苦的领导人对开会时候的茶水“望而却步”,例如当时户口还在大寨的陈永贵,两毛钱一杯的茶叶对于他来说,简直称得上是“奢侈”了,所以在讲累了渴了的时候,陈永贵便点一杯免费的白开水解决问题,这也算得上是奇事一件了。

二,定时定点的电影院,买票还得自找座位?

鲜为人知的是,中南海里有一个小礼堂,里面时常会择机为领导人们播放电影。而更令人咋舌的是,在中南海里,不仅喝茶要付费,看电影也是要掏钱的。

其实,看电影的这个习惯还是由于舞会的取缔。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缓解中南海内枯燥的工作环境,毛主席曾经提议将在延安时候的“习惯”恢复一下,仍旧用舞会来调剂大家的生活。

因此,那个时候住在中南海的孩子们都知道,只要春耦斋附近有阵阵悠扬的音乐飘过来,就意味着中南海内部的舞会又开始了。

这个习惯一直到中国步入“三年困难时期”,由于人民群众连饭都吃不饱,领导人们没心思跳舞玩笑,持续十多年的舞会也被毛主席下令取消掉。在这之后,领导人们转而开始用看电影来缓解压力,而电影院的播放地点就选在了西楼的一个能够容纳近百人的会议大厅中。

根据当时周总理定下的规矩,会议大厅每周会放映一到两场电影,多以国产片为主,也有英美片,以及部分苏联电影。

而除了放映电影的工作人员以外,上至主席,下至机关普通工作人员,进场全部都要自掏腰包,去前厅的购票处购买入场券进门,一般普通电影两毛钱一张,时间很长、分上下集的电影则三毛钱一张,尽量和外面普通的市价持平。

电影放映不仅定时,更定在七点整准时开映,如果迟到了,就只能在服务员的帮助下悄悄找个空位置坐下来观看,连主席也是如此。

不过,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毛主席并不常来看电影,常来的领导人们只有刘少奇等人,偶尔周总理也会来“凑个热闹”,而他也更注重让领导人们“透过电影来了解世界”。

例如在1969年美国登月的相关影片出来后,周恩来立刻邀请了各部门的重要领导来观看电影,并且在放映前提醒道:“今天请大家来看这部影片,主要是希望大家了解现在世界上的科技发展到了什么水平……中国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落后是要吃亏的。”

在周总理的安排下,这个电影首先在中央内部组织领导观看,而后又逐步推广到全国公演,让人民群众观看。在电影放映后,不少人都看到了当时中美之间的差距,也更加奋进向上。

在影院工作过的人员后来回忆道,各位领导人看片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果碰见了,就互相打个招呼,而后继续安静看电影;

叶剑英常常请荣毅仁夫妇看片,但是看着看着,叶帅自己就先睡着了;宋庆龄最了不起,看任何国家的电影都不需要字幕和翻译,而且一口气能看四五部,从下午一直看到晚上;

毛主席晚年才逐渐开始喜欢看电影,最喜欢看的是传记类的影片,和一部分田园风光的影片。

三,中南海,也是个“处处花钱”的地方

人生四大事:衣,食,住,行。而在中南海内部,吃饭也和喝茶一样,如果踏进食堂,就必须要自掏腰包的。

相对外面来说,中南海中的小菜比较便宜,像那些萝卜头、黄豆、花生米、等等咸菜,往往几分钱就能要一小碟,时常有工作人员一碟小菜配一两个窝窝头,吃的十分高兴满足。

不过,在中南海中,领导人的菜肴还要稍微贵一些,因为比起食堂里的“大锅菜”,领导人的“小灶”制作更为精致——但是,来到西楼餐厅吃饭的领导人很少,大多数人还是在自己家里开火,为了省钱,也为了能吃到一口喜欢的食物。

而在中南海中的毛主席,吃饭更是有自己的小厨房,而这个小厨房里的烹饪其实也不比餐厅里的金贵多少。

在为毛主席的生活管理员吴连登的记忆里,毛主席吃饭“几乎不挑食”,厨房做什么他就吃什么,然而却不定时,因为毛主席“太忙了”。所以,偶尔厨房会收到毛主席主动点的“菜”,因为这位中国最高领导人忙饿了,便要求小厨房“蒸两个芋头充饥,要快。”

由于毛主席的出身,他最喜欢吃鱼,因此不管是江海里的海鱼,还是河沟里捞出来的小鱼小虾,毛主席都吃得“津津有味”,甚至吃剩的鱼头、鱼脑袋、鱼肠、鱼鳔等等在旁人看来是鱼杂碎的东西,毛主席都让厨师给他拿辣椒一起炒着吃掉,绝对不浪费一丝一毫。

毛主席在俭省的同时,也不忘记每个月定时给中南海的食堂付餐费。在20世纪60年代后,那些需要用票买饭的日子里,毛主席就每个月定时上缴粮票;甚至在1965年毛主席离开中南海、重返井冈山时,在井冈山呆着的七天里,毛主席也就伙食付过帐。

如今,毛主席在井冈山付账的两张发票仍然被保存在韶山的毛主席纪念馆中,一张上清楚地记载着“首长伙食费7天,每天2.5元,合计共17.5元”;另一张上,则是毛主席交的23斤粮票收据。

这也足以证明毛主席的廉洁和以身作则的行为,而这多么值得我们后世学习!

当然,在中南海里,需要花钱的地方远远不止这些。例如中南海中除了看电影之外,更有一个娱乐的好去处,那就是游泳池。

游泳是毛主席的一大爱好,而在中南海的中海西岸有两个泳池,一个是专供毛主席、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使用的室内游泳池,水可以加温,便于领导人们冬日运动;另一个就是位于户外的露天游泳池了。

这个露天的一游泳池可以让中南海的任何工作人员及家属使用,因此每到夏天开放的时候,里面总是人满为患,和电影院一样,游泳池的门票每人一毛钱,大人小孩都不例外。

在中南海生活过的某位小孩后来的回忆里,“为了从父亲的兜里抠出这游泳的一毛钱,时常要装乖大半天。”

而由于中南海多位领导人常常在家中也办公,因此中南海内的小孩都不允许串门去别家做客,更遑论呼朋引伴一起出门,所以,要是想和哪个小伙伴游泳,只能“靠缘分”。

其实,这些中南海中的趣闻轶事,更多的也是表现出我国老一代领导人,在中国百废待兴的那些艰难年代里,是多么的大公无私。

他们廉洁自省,大公无私,甚至有点“铁血无情”地立下了这些动辄就要“付费”的要求,背地里其实是希望中国的官员们都能够时时自省,廉洁奉公,“不要占人民一分钱的便宜”。这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国家的负责,更是对人民的负责!

如今的中国,早已不再是那个贫穷落后,“人人可欺”的国家,而一个强大的祖国背后,更需要我们发扬老一辈革命家们的精神。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如今的花团锦簇铺平了道路.

而我们在这条道路上奔跑、前行的时候,更应该牢记初心,以自身做起,时时自省,自我约束,拒绝铺张浪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启新的华彩篇章!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