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译新片,张译新剧狂飙波哥片段
作者:徐祯
《狂飙》落幕,张译凭借精湛演技,让警察安欣成为观众心里的“京海救赎之神”。
安欣热度未止,张译,这个在内娱服警役的男人,又带着他的新作来了。
一出手,就狂揽14个微博热搜,优酷站内热度破万,一举夺下央八黄金时段收视首位。
一向低调不炒作,在《狂飙》热播期间不发一条微博宣传的张译,都主动为新剧发微博宣传。
《他是谁》,到底凭什么?
悬疑生猛
一开篇,就是吊足人情绪的连环割喉奸杀案。
初来乍到的警察卫国平(张译 饰)勘察荒野的女尸:
凶手是个左撇子,习惯用利器割喉。
他把疑凶的特点牢牢地记在心里。
而到了深夜,惊雷乍响,冷雨哗哗地下。
又有女人的尖叫划开几乎无人的厂房,卫国平马上意识到:可能是凶手出现了!
他和师兄陈山河当即一前一后地冲入雨中。
偏偏,在刀下捡回一条命的女人浑身发抖,慌乱地死抓着卫国平的手臂不放!
怎么追凶?
卫国平奋力挣开女人,在雨里狂奔,却只看到陈山河捂着喉咙,痛苦地往下倒去。
凶手呢?
趁机逃了,此后,销声匿迹。
镜头一转,又有新案件出现了。
8年后,卫国平不再是一个眼神里泛着“清澈愚蠢”的新人,而是罪犯闻风丧胆鼎鼎大名的“卫无期”。
只要卫国平经办的案子,刑期最低无期。
这一次,他碰上了更加棘手,也更加恶劣的碎尸案。
卫国平想要首先找全受害者的尸体,但省里来的专家却纸上谈兵地建议,要在各大路段的路口设卡。
好家伙,卫国平当即一拍桌子,抬腿就走出会议室,带上自己的几位同事决定单干。
尸块早就被当成生活垃圾扔了,几个人只好到垃圾场翻垃圾。
面对场主的再三劝阻,他们前一秒还充满雄心壮志:
“赶紧开门别废话。”
下一秒,就在臭气冲天的巨型垃圾山下——傻眼了。
他们在垃圾场奋斗了一天一夜后,终于幸不辱命找到了别的尸块。
来鉴定的法医说,从伤口判断,死者是被人一刀给割喉了。
一刀割喉。
听到这四个字,卫国平只觉得一阵窒息,他似乎突然回到了8年前的雨夜,好兄弟陈山河又在自己的面前,捂着冒血的喉咙,痛苦地倒下。
他呼吸沉重地捶打着心脏的位置。
8年前的割喉案凶手,终于又露头了吗?
他是谁?
他到底是谁?!
卫国平赶紧提出,要想把8年前的割喉案和现在的碎尸案并案调查。
领导眉头一挑,一句质问就顶过来了:
“碎尸案最主要的特征是碎尸,八八案(强奸割喉案)具备吗?”
被泼了一头冷水的卫国平也不气馁,随着案件的深入,还顺着碎尸案,解决了杀夫案、强奸案等多个案件。
但这些案件的凶手,都不是当年强奸割喉案的凶手。
那凶手在哪?
他到底是谁?
紧张的排查,密锣紧鼓的反转,让观众大呼:
“原型就是当年的‘白银案’和‘刁爱青案’吧!”
“一秒都不敢快进,生怕错过了线索”
跌宕起伏的5G式探案,掀起观众探案热潮,体验感直接拉满。
细节真实
一部剧的血肉,往往是由绝妙的细节堆成的。
《狂飙》的爆红,少不了演员用心的细节设计。
高启强在鱼档卖鱼的时候,下意识捞了一把鱼缸的水洗手,就立稳了一个市井小贩的生活细节。
警察安欣,用警戒线逼退已经走偏了高启强,让人拍手称快。
而开头和结尾的两顿饺子,更是让无数观众感慨:
果然,人不能做错事。走错了,以后的每一步,都是在付出代价。
图|《狂飙》©️
在细节的呈现上,《他是谁》也诚意满满。
故事背景设置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游戏厅,录像厅,房间里的水壶、花脸盆,水泥砌的洗手槽,餐厅的挂画、桌椅等场景道具都充满年代特色。
导演介绍,为了让翻垃圾的重头戏更加逼真,他们用的都是真垃圾。
“拉了60-70车真实的生活垃圾,堆放了4、5天,又在后来的雨天中泡了4、5天,熏起来很难闻。”
为了更加逼真,那场翻垃圾场的重头大戏,导演都让工作人员拉了几十吨沤得烂臭的垃圾过来堆着。
隔着屏幕,都能闻到那味儿了。
图|《他是谁》©️|网友锐评:我是捂着鼻子看完这段的
场景的细节稳,人物的细节也稳。
小反派来自广州,怎么表现的呢?
出场都得自带一个讲广普的小弟,热爱喝茶,平卷舌不分。
可以,完美贴合人设了。
卫国平,是老练的支队队长,怎么表现的?
警队同事问:“卫队,那个兰园抢劫案在哪呢?”
卫国平端着玻璃杯喝了一口茶,眼睛抬都没抬一下,就答出来了:“东边左手第三排。”
不用多夸口,单凭这个人形档案记录仪的细节,一个认真办案的老刑警就描画出来了。
查案的时候,卫国平警觉地盯着每一个人影。走到偏僻的山路上,他不自觉把自己代入了凶手的视角:
“车到这里就走不了了,要我是他的话,很有可能就把东西直接抛到这儿来了。”
真实的细节,让观众和卫国平站在了同一方向,都用第一视角进行探案,紧张刺激,情绪飙升。
张弛有度
在紧张探案之余,《他是谁》还是全员活人,不时就来一段插科打诨缓解紧张的气氛。
马上要去追捕一个要犯,队长卫国平再三叮嘱:“可别砸坏了群众的东西,谁砸谁赔。”
下一秒,小徒弟兢兢业业没摔碎群众一只碗,反而是队长卫国平本人,推倒了一大堆碗。
看着满地白花花的碎片,咋办?
咬着牙掏钱呗。
在捞尸块的时候,小徒弟初来乍到,刚下水不久就被吓得直接吐了。
“废物。”
上一分钟,卫国平还要展现一下自己作为师父的威风。
下一分钟,他自己也把捞上来的尸块往地上一丢,趴一旁开吐。
打脸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难怪有网友这样评价:
“风格太亲切了,虽然是悬疑剧但不会一直绷着,加的喜感内容很有梗又不喧宾夺主。”
从《狂飙》的蹿红,到《他是谁》的续火。
也能看出,观众实在是苦悬浮的流量工业剧久矣!
在流量剧里看主演翻垃圾?想都别想。
一群主演恨不得顶着半永久的妆容,从不管人设是什么,只想把电视剧拍成自己的个人美颜MV,最好还要逐帧修图,确保自己每个角度都是美的。
他们甚至连演难民的时候都要白白净净,恨不得再往脸上用泥巴画个花钿。
呵,观众的眼睛做错了什么?
在流量剧里看主演们认真配合剧情认真演戏?想都别想。
不管他们是什么身份,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不管是职场还是冒险,他们都只会拍成:谈恋爱。剧情是什么?剧情都被恋爱脑吃了。
在流量剧里想看接地气的生活,更加想都别想。
嘴上说着自己是大穷人,镜头一看住的房子,双层公寓美滋滋。
嘴上说着自己是商界精英,谈判全靠吼,输出全靠哭,资料全靠百度搜。
所有剧情不是富家女爱上穷小子,就是富二代爱上大姐姐……
千篇一律的剧情和台词,都让观众崩溃嘶吼:“求求编剧找个班上吧!求求导演进厂打螺丝吧!别再往观众的眼睛里倒油了!“
就在观众们暗叹,我们内娱是不是真的要完蛋的时候。
《他是谁》接力《狂飙》再度走红。观众才拍手:“这个味就对了!“
观众喜欢的爆剧、好剧,不一定需要流量,但它们都是有共同点的。
第一、好剧的人物是立体的,每一个人物,都有足够的解读空间。
《甄嬛传》里,甄嬛一开始懵懂天真,后来杀伐果断;
《狂飙》里,高启强一开始只是市井小民,后来成为京海一霸;
《他是谁》里,卫国平也并不仅仅是正义单纯,他也会灵活地游走在不同地人群里,巧妙地钻一些规则空子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角色不再扁平化,不再标签化,不再非黑即白。
人性的纠结,反而让角色和剧集更加成功。
图|《甄嬛传》©️
第二、好剧的环境是真实的,环境的辅佐,让观众有更加沉浸的体验。
什么是环境的真实?
是《红楼梦》里小姐公子们所住的大观园,是《知否知否》里的烧香点茶,插花挂画,也是《他是谁》里那一车车酸臭的垃圾。
这样看来,《狂飙》《他是谁》的走红都不是偶然。
我想,观众确实也需要更多同类好剧,去安抚那双被流量时代狠狠伤害的眼睛。
正如一位微博网友所言:
好剧渐多,电视剧的水平普遍提高,终于是到了看演技的时候了。
|参考资料:
·《都想炮制剧王,有公式吗?》,娱乐栗场
·《长视频剧王接力,优酷爆了》,燃次元
▽
▼
本文为国馆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徐祯
/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